【摘 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探究式教學法的引入,即可增添教學內容的趣味性,也可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對培養學生質疑、實踐、評價、探究等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均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首先闡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中推廣運用探究式教學法的必要性,進而分析了探究性教學法的基本特征及運用優勢,然后重點探討其運用策略。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法;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運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推廣運用探究式教學法的必要性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與不足,比如說,很多教師在講授這類課程時都會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教師講完課就走,與學生之間的溝通非常少,甚至是沒有溝通。學生們對思想政治課的理解并不深刻,這就造成了學生對待某些事物時的態度不端正。高校教學中存在的這些不足嚴重的違背了在高校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目的和意義。
因此,高校應該加強對思想政治課的管理力度,改進教學方法,在課堂上運用探究性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主人翁的作用,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其發展奠定堅實的思想政治基礎。
二、探究性教學基本特征及運用優勢
1.基本特征
第一,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讓學生圍繞問題進行探究,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是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主線;
第二,學生自主參與。在課堂上提出的探究性問題,始終都讓學生能保持積極主動地狀態;
第三,自由開放。多涉及一些社會現實問題,引起學生的興趣和關注,讓學生能夠將課堂上的知識與現實生活結合到一起。
2.探究式教學法運用的優勢
運用探究式教學法于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質疑能力、主體能力、實操能力、溝通能力以及評價能力五大方面的能力。具體如下:
第一,質疑的能力。學習貴在質疑,善于學習的人一定經常提出疑問。實行探究性學習的前提就是解放學生思想,讓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敢于提出問題和質疑。培養學生提出疑問的能力,讓學生既要能發現問題,又要敢于提出問題,更重要的是還要善于提出問題。
第二,主體能力。要想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的主人,首先應該讓他們具備主體所應具備的能力。實現探究性學習的基礎就是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主體能力包括學生的自我認知和調控能力、自我驅動能力以及反思、分析和總結能力等等。培養學生主體能力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學生形成自立自強人格精神的過程,培養學生的這些能力,首先要求教師要規范自身行為,為學生樹立好榜樣,對學生提出嚴格的要求;其次就是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最后則是多安排一些相關的活動,對其進行一些熏陶和感染。
第三,實踐和實際操作的能力。探究性學習的核心就是要讓學生動手去做,讓學生參與到實踐中去,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培養學生這項能力的渠道主要由以下幾種:首先充分發揮圖書館、網絡教師等功能室的作用,提高學生搜集重要信息的能力;多布置一些開放性的作業,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多開展一些社會調查和研究活動,培養學生參與實踐的能力。
第四,溝通能力。探究性學習的特點就是就有就有明顯的個性化特征。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小組與小組之間的交流和溝通,讓學生通過相互辯解,相互啟發來提升自身的能力。
第五,評價能力。讓學生學會客觀的評價自己和別人,虛心辯證的接受別人的評價與意見,讓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的短處,充分發揮自身的長處,促進自身的健康發展。
三、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探究式教學法的運用策略
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探究式教學應以問題創設為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問題,小組討論交流,實踐運用四個方面入手,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為例,具體實施如下:
1.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探究
通過創設真實的情景,提出問題,把學生引到主題上來。通常來說,提問時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活動,引起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從而為探究性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以促進大學生適應環境,珍惜大學生活,正確面對人生的新起點作為切入點,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主要線索,緊扣大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一些基本問題,尤其是政治思想、法律道德等問題,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其對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時代精神的價值及行為要求形成一致認可。所以說,必須要根據問題的內容創設情境,通過提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思考問題。
2.探索發現問題,自主探究解決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在內心深處都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有義務引導學生去所和發現問題。探究式教學方法的第二個步驟就是引導學生積極地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在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的基礎上,多提一些具有典型的、探究開放性的問題,并及時的給與一些指導,引導學生去探索和發現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調動學生探索新事物的動機,讓學生能在探索的過程中獲得樂趣,培養學生的探索和創新精神。比如,在《思想品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讓學生們發現探索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大學生形成對中華民族優良傳統以及時代精神的價值和行為標準的共同認可,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質和法律道德修養,做新時代的“四有”新人。
3.小組討論交流,合作深入探究
探究學習是一種積極主動地考慮問題、考慮自身的過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得出有效的結論,而不是教師直接提供的最終結論。探究性學習就是讓學生在課堂上或現實生活中,通過探索發現問題、分析解決問題、溝通交流觀點等探究性活動,來獲得問題的結論和答案,讓學生體驗學習的過程,獲得直接的學習經驗。討論和交流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不可或缺的一個步驟。《思想品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應該為學生提供一個交流的空間,讓學生通過不斷交流,提高自身的合作探究能力,充分發揮集體的作用,提高學生的認識和理解能力,讓學生能夠在探討的過程中的到啟發。
4.綜合運用、實踐探究
學生智力活動積極的一個明顯的標志就是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具有創新思維。在本階段,教師應該把重點放在如何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上,以達到拓展和內化知識的目的,課后探究是對課堂探究活動的進一步深化,同時也是對課堂探究的一種鞏固。任何一個學生都不能因為為一節課的完結而結束自己對人生、對自我的不斷探索,要清楚的了解自己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需要學生將課堂上的探究方法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繼續探索和研究。
四、結語
總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學應以適應大學環境,珍惜大學生活,正確面對人生的新起點為切入點,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緊緊圍繞大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一些困難和問題。要圍繞思想方面和法律知識方面的問題展開,幫助大學生提高思想認識,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為規范大學生的日常行為提供一個標準。
參考文獻:
[1]高新芝.從教育概念溯源辨析探究式教學[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3,04:40-42+48
[2]鮑婕.淺談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J].新課程(中旬),2012,0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