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高職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存在各種各樣的錯誤求職心理和擇業觀念,其產生的原因也是復雜多樣的,研究高職畢業生當前求職存在的心理問題,并幫助他們調適心理,引導他們走出就業心理誤區,排除心理障礙,促使高職畢業生“好就業,就好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高職畢業生;求職;心理
一、當前高職畢業生存在的錯誤求職心理
1.焦慮心理
焦慮心理是由心理沖突引起的一種復雜而過度情緒的反應。求職中出現焦慮心理,諸如理想能否實現、能否找到一個理想的工作、工作后能否勝任等。焦慮心理在一些性格內向、成績不佳的學生身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尤其是規定期限內未找到工作的畢業生,他們會為此而煩躁不安、憂心忡忡或無所適從。
2.膽怯心理
這是一種膽小、脆弱性格特征的心理現象。在求職過程中,有些大學生由于自身家庭或性格等因素常常低估自己的能力、缺乏勇氣,這類大學生與眼高手低型恰恰相反。
3.依賴心理
一些大學生缺乏獨立意識,某些高職生在求職擇業中不主動去聯系單位,不積極參與競爭,而是寄希望于學校、親屬,坐等學校優生優薦,指望父母包辦,或者要與好友共同應聘同一單位,希望日后相互照應,或者不愿出遠門,離開父母。
4.自負心理
這是一種缺乏自我客觀評價,心理素質極不成熟的表現。不少高職畢業生不能客觀地對自我進行SOWT(優勢、劣勢、機遇、威脅)分析,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把求職目標定得過高,于是在求職中屢屢受挫、錯失良機,影響了正常就業。
5.自卑心理
有少數大學生畢業生由于性格、環境等因素,缺乏信心,不能正確地認識與評價自己,在求職過程中,面對激烈的競爭,卻覺得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如別人,自卑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競爭勇氣,失去了許多就業機會。
6.攀比心理
一些高職畢業生對自己缺乏正確的分析,選擇就業單位時,不從自身實際出發,往往拿自己身邊同學的擇業標準來定位自己的就業標準,總想謀到一份自己認為比別人強的崗位。攀比選擇知名度高、效益好、區域好的單位。
二、高職畢業生錯誤求職心理問題的成因分析
1.畢業生自身的主觀因素
(1)畢業生就業觀念的影響。傳統的就業觀念與快速發展的高等教育不相適應。隨著畢業生人數的逐年增加,大學生的就業形式和擇業方式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就業單位目的地的選擇上多會選擇省會、沿海等大都市;在就業部門與單位的選擇上偏好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在對就業與擇業的認識上存在“一步到位,眾生不變”的觀念。
(2)個人自身內在因素影響。這種內在因素是指自身的個性特征,也就是指與就業有關的能力、興趣、需要結構、性格特征、自我意識、職業價值觀念、理想、個性、職業傾向等交互作用而產生的結果。
2.來自外部的客觀因素
(1)家庭教育影響。家庭是社會組成的基本單位,父母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畢業生,家庭教育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成員特別是父母的言行對畢業生的就業將會有很大的影響。家庭因素主要包括父母期望、父母職業及職業榜樣、父母對子女專業及工作的關注、父母對各種職業的看法、父母的社會地位與社交能力、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家中其他成員的影響以及學生對父母的看法與態度等。
(2)用人單位影響。用人單位是畢業生就業的目的地,在就業環境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用人單位的擇人機制、用人觀念及其工作環境都會對畢業生就業產生影響。
(3)社會風氣影響。畢業生職業選擇關系到其社會地位、經濟待遇和將來人生的發展,所以對畢業生及其家庭來說,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目前市場經濟條件下畢業生擇業的普遍特征是:選擇社會地位高、收入高的職業崗位,以致一些不正之風會影響著畢業生的求職擇業。
三、緩解當前高職畢業生求職心理問題的應對策略
1.正確認識自我,保持自信心態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經常對自己的心理、行為進行剖析,使自我評價逐步接近客觀實際。了解自己的個性心理,明確自己的專業發展方向。不僅要知道自己喜歡什么樣的工作、需要什么樣的職業,還要知道自己目前的能力能做什么樣的工作,什么樣的工作更適合自己。只有了解自己的優勢所在,了解自己能力的大小、自己的能力在哪方面表現得更突出之后才有助于求職的成功,并保證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揚長避短,取得較大的成就。
2.加強就業指導,提高就業技巧
學校要加強就業指導工作,幫助畢業生在校期間根據自己的特點、愛好、性格、理想、專業制定科學的人生規劃。一年級學生應了解各職業的特點、要求和職業發展前景,讓學生初步確立目標和發展方向,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生涯。二年級著重加強專業教育、思想教育以及綜合能力的培養,并適當組織學生參加招聘會,使學生對就業市場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增強擇業意識。幫助三年級學生分析就業形勢與政策,提供就業信息服務,教授就業技巧,幫助學生成功找到第一份工作。根據自己指定的職業方向,大學生更要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和知識,并應該根據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來發展自己,增強自己的經驗和職業能力。
參考文獻:
[1]羅晨,龔金榮.大學生求職心理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2(16)
[2]遲靈.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分析及其自我調適卟經濟視角,2009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