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當代教育家葉圣陶曾明確提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在小學低年級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給予特別的教育,形成的習慣很難有多大的改進,所以盡早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很重要的。
【關鍵詞】教學;數學;習慣;養成
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 那么在數學學習中培養學生呢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一、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預習要學會看重點,無須什么都看,一般書中的例題就是這節課的重點,練習題就是圍繞例題展開的。預習中就要詳看例題的分析過程,思考例題的解題方法。在預習中,要動動筆,哪些問題看不懂,哪些有點懂,哪些完全懂了,自己學會圈圈點點做些標記。課本中看不懂的地方,往往就是教材的重點、難點,或學生學習中的薄弱環節。弄懂這些不明白的地方,恰好是學習深入的關鍵所在。預習時可以把這些看不懂的地方記下來,上課時特別注意聽老師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這樣,聽課的目的非常明確,態度積極,注意力也容易集中,聽課效果肯定會好,這就是帶著問題走進課堂。
二、養成良好的聽講習慣
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可以從三方面入手:一是教師講的主要部分、關鍵問題一定要提醒學生,引起他們的注意力,使學生自覺地養成注意聽課的習慣;二是要培養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邊聽邊想的習慣,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時舉手,向老師提出來,強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積極主動地學習,把疑難問題放在課堂中解決;三是邊聽邊記。聽課必須有手的活動,要把隨時聽到的重點隨手記到本子或書上,養成這種聽寫同步進行的習慣對今后的學習是大有益處的。此外,教師講課時要善于察看學生聽課的表情,如果學生對所講內容反應淡漠,就應及時調整講課內容和方法;如有個別學生思想“開小差”,要及時提醒 。專心聽講是學生在數學課上接受信息、獲取知識的基本保證。一方面教師在講課時要注意突出重點,善于捕捉學生的注意,善于巧妙提問、啟發思維、引起興趣。另一方面要加強思想教育和進行常規訓練,注意提出明確的專心聽講的具體要求,逐條落實。
三、養成良好的積極實踐、動手操作的習慣
數學知識來源于實踐,學習數學知識同樣也離不開實踐操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實踐操作習慣。
一要培養學生善于動手的習慣。新教材許多數學知識都是通過分一分、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拆一拆等動手實踐后理解和掌握的,小組合作學習更有利于動手操作實踐,教師要著力培養學生積極動手操作實踐的習慣。
二要培養學生把實踐與思維結合起來的習慣。實踐操作活動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活動,但往往會出現操作后仍不能正確解答數學問題的現象。這就是沒有很好地把實踐操作與思維結合起來。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手和腦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手使腦筋得到發展,使它更加明智;腦使手得到發展,使它變成思維的工具和鏡子。”教師在指導操作實踐時,必須把操作與思維結合起來,使學生動手必動腦,每操作一步都要與解決的數學問題相聯系。養成良好的實踐習慣。如教學有余數的除法時,可組織學生合作分小棒,先把9根小棒平均分給三個小朋友,再把10根小棒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操作后讓學生分析思考,比較兩次分的結果并用語言敘述出來,接著要求用算式把分得的結果寫出來:9÷3=3、10÷3=3剩1。教師再揭示余數的概念,指導正確的橫式、豎式書寫,這樣每一步操作都與思維聯系起來,使動手操作促進思維的發展。
四、養成良好的正確交流的習慣
在聽課和自己的教學實踐中,經常會出現這種現象:當一個學生發言時,其他學生并沒有認真聽,而是一味的舉手,不住地喊“老師,我來、我來”。有的學生干脆一副“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的模樣”,這樣就不能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因此,培養學生的交流習慣顯得尤為重要。
交流是合作學習中的重要表現形式,通過交流而展現自我,探索真理。交流的過程亦即個體從狹隘走向廣闊的過程,它帶來視界的敞亮。交流由于具有平等性,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和民主平等精神的發展,也使得學生個體思考通過交流成為集體智慧。
五、養成良好的課后鞏固習慣
良好的課后鞏固習慣主要包括復習和作業習慣。“溫故而知新”,通過復習,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更加系統化,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規律還能有效的防止遺忘,同時也能夠發現新的問題,提高學習的深度。作業是對本堂課掌握情況的一個檢測。能幫助學生和老師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良好的作業習慣包括:態度認真、及時檢查驗算、書寫工整、獨立完成、富有創見等。獨立完成作業是發揮作業應有作用的切實保證,要經常表揚那些能夠克服困難并認真檢查作業的學生,防止和糾正抄襲別人作業的壞習慣。此外,還應鼓勵學生進行自學和超前學習,多閱讀一些數學課外讀物等。
總之,良好的學習習慣還有很多,它們是一種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學生必備的素質和學好數學的最基本保證。只有堅持不懈地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才能培養出具有良好數學素質的學生。當然,習慣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我們教師不懈的努力和耐心的教導,才能取得一定成效,良好的習慣必將會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