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的最終目的是通過教與學的雙向互動,使學生獲得真正意義上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然而,由于傳統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影響,英語課堂教學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分析了制約課堂互動的因素并提出了構建有效的課堂互動教學策略。
【關鍵詞】英語教學;互動教學;策略
一、中學英語課堂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
1.師生互動頻率在公開課和日常課中差異明顯
一節同樣教學內容的課,在公開課的課堂上師生互動頻率高,教師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氣氛熱烈。而在日常課堂中,師生有效互動明顯減少,課堂氣氛沉悶。正如當代中國的教育界人士在課堂研究中發現,當前課堂上出現了四種主要的“課堂話語”,即“公開課的課堂話語”、“面向應試的課堂教學話語”、“民間校本課堂教學話語”、“學院派課堂教學話語”。[1]新課堂想要擁有優質公開課的課堂活力,但更想讓活力呈現于日常的課堂中;想擁有應試課堂話語同樣想要的成績,但希望是以一種人性的、人道的、科學的方式來實現;想如洋思中學、杜郎口中學等民間標本課堂改革話語一樣,是簡明的、基于自身的,但也希望它是能夠經得起學理解釋的;希望是能被高度理論化的,但更注重應用于實際的課堂上。本質上,新課堂要求師生在課堂上要做到有效互動,實際上,有效的師生互動并沒有真正應用于日常課堂之中。
2.教師傳統的教學觀念和行為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過分強調師道尊嚴,造成教學的不民主的結果;教師過于強調標準答案,忽視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形成學生機械被動地接受,缺乏創新和質疑精神的狀況;有些教師用“是不是”“對不對”等問題來代替對話式教學,沒有給出足夠的時間進行師生和生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缺乏設問的技巧和創設互動情景的教育機智,違背了新課改“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師的“教”和學生“學”產生不了共鳴。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對學生具有“長期效應”,會直接導致學生在學習習慣、思維方式和學習結果上的差異。
二、構建有效的課堂互動教學策略
1.培養良好的師生感情,創造愉悅的課堂氣氛
教師要努力營造一個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努力做一個受學生歡迎的教師。不僅要注意個人外在形象,更應該注重自身的內在涵養。教師應具有風趣幽默的語言,生動豐富的肢體語言。教師不僅要有親和力,更需要飽含激情,能夠讓學生時時處處都感受到教師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教師應該要成為學生學習和做人的激勵者,伴奏者和促進著。只有用真誠換取真誠,用尊重贏得尊重,多一絲理解與寬容,多一份親情與關愛,才能走近學生。也只有培養了良好的情感,學生才會對你的學科產生興趣,才會達成一種默契,才能在課堂上放下顧慮,排除自卑、厭倦等心理障礙,積極主動地參與口頭活動。
2.積極創設情景,培養學習興趣
實踐證明,在教學中創設一些貼近生活的情景,不僅有助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可以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的發展。給學生提供操作的機會,可以使學生產生“樂學”的心理傾向。對于所熟悉的人物、事情及環境等因素,通常學生會表現出強烈的熱情與興趣,都會有一種躍躍欲試的沖動。反之,他們就會表現得出奇冷淡,甚至產生厭惡情緒,感覺無話可說。因此,在新課程理念下,英語教師應善于利用教材中的語言材料,挖掘其中蘊含的語言和文化知識,設計活動所選擇的場景不僅應該貼近學生的生活,同時也要注意活動形式的多樣性和趣味性。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只有“好知”、“樂知”,才能有高漲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望。例如江蘇省梁豐高級中學朱偉老師上的一堂公開課(牛津高中英語模塊六Unit 2 What is happiness to you?),她就充分地挖掘教材,超越了教材,巧妙地設計了3個學生的小品表演(show time ),通過表演讓學生感悟happiness 的真諦并用英語表達出來。這種創設情景的做法給人以耳目一新,豁然開朗的感覺。學生老練的表演,課堂和諧融洽的氣氛,可以反映出平時這個老師在引導學生開展課堂互動活動方面下的功夫。
三、結語
要改變目前英語課堂學生被動學習的現狀,身處教學第一線的教師任重而道遠。教師要通過閱讀教育教學理論了解新課程的理念,千方百計,想方設法地把一些死的知識變成活的能力,把一些枯燥無味的練習轉變成學生愛不釋手的活動,讓學生真正地學會在交際中學會運用英語。教學活動的形式要,不斷變化不斷創新,避免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教師要經常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調整,盡可能在教學中體現新課改的指導思想,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孫亞蘭. 高一英語課堂師生互動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
[2]劉英杰. 普通高中英語課堂師生互動行為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
[3]霍冬雪. 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情況的調查[D].東北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