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教學是一個龐大系統工程,如何提高作文水平,筆者總結了多年的教育經驗,概況了幾個方面,對提升小學生作文水平有重要指導作用。
【關鍵詞】積累詞匯;情景教學;獨創性
當前,作文教學最令人頭疼的問題是“無度、低效”,與此相對應的是教者“腳踩西瓜皮,溜到哪算哪”。小學作文教學“沒興趣,缺方法,無習慣”的問題,已成為提高作文教學質量的巨大障礙。近年來,我在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方面逐漸摸索出一些方法,總結如下:
一、開掘寫作之源,把作文教學納入日常生活需要的軌道
葉老說過:作文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生活是寫作之源,單一的命題作文,造成學生奉命而作,索然無味;機械地模仿作文,造成學生依樣畫葫蘆,畫而無色;寫與生活無關的內容,造成學生閉門造車,無病呻吟。于是,學生產生了作文是為考試而作,而不是生活之需要。這里的關鍵是要把學生的作文引向多彩的生活。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領悟到“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一種發展,一種享受”。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學生細心觀察,讓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作文是客觀生活的反映.教者只有設身處地地從兒童的角度去想問題,正確地看待學生作文,才能教有目標,導有妙法。要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讓他們在生活實踐中,去捕捉生活的真善美.分辨假丑惡,培養健康向上的人格意識。這樣,有了生活中的感性材料,就解決了“無米之炊”的難題。如在指導學生寫我家一天發生事情時,我讓學生去認真觀察他們家一天中早晨、中午、晚上這三個不同時間里,家里生活空間的變化,家里每個成員的所作所為,分別有什么不同。結果交上來的作文各具特色,題目新穎,創意獨特,重點突出,內容翔實,富有個性。有的同學寫早上貪睡的弟弟,像個小豬似的,趴在床角上,叫他起床,他連眼睛也不眨一下,“再睡一會吧,再睡一會吧!”,你拉他一把,他就像小豬一樣,哼兩聲……有的寫辛苦的媽媽,一大早起來做飯,很是辛苦,還充滿感情的說,要謝謝媽媽,愛媽媽等等。學生只有走入社會生活,才能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才能有感而發,才能真正有內容可寫,避免了閉門造車,無病呻吟。
二、由易到難,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作文教學要要善于為學生創設情景,在情景中,引導學生觀察、記錄身邊發生的人和事。比如在一節自習課上,我看到李斌在吃蘋果,本想好好批評一下,我突然臨時改變了想法。我說:“同學們,這一節課改為討論課,怎么樣呀?”“好!”臺下一片歡呼。我然后引導學生討論什么水果好吃,首先讓李斌拿著蘋果上臺發言,這時臺下一陣大笑,李斌紅著臉不知所措。我說李斌給我們帶了個蘋果,我們先說蘋果好吃不?好不好?經過我一解圍,李斌像變了一個人似的,霎時神氣十足,他大步走上講臺,說蘋果又脆又甜,如何如何好吃,說玩又啃了一大口,惹到臺下一陣爆笑。這時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了,他們爭先恐后的上臺,有的說香蕉,有的說葡萄、榴蓮、西瓜等等,幾乎常見的水果都說了一遍,惹得大家直流口水。最后,我引導孩子們討論水果最好應該在什么時間吃,同學們又是一陣激烈討論,有說飯前,有的說飯后等等。我說上課吃水果對不對呀,大家異口同聲說不對。我總結說:水果不同,味道也不同,每個人的喜好不同,因此那個水果都可能有人喜歡吃,很難評定那個水果最好吃。吃水果的最佳時間,一般來說飯前吃,但是不同的水果,有具體的要求,如香蕉就不適合飯前空腹吃。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我引導孩子們回家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進一步討論,也可以上網查相關資料,或請教營養專家等等。下課時,我說今天語文作業,就是寫一篇關于你最喜歡吃的一種水果。第二天作業都及時交上來了,作文寫得豐富多彩,很生動。這一節課,學生既學習了水果的相關知識,又激起了學生寫作的興趣。
這次成功的作文.使他們不但體驗到了生活的樂趣,體驗到了探究知識的無窮樂趣,更為他們以后的寫作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礎。
三、積累生活詞匯,豐富寫作資源
高樓是靠一磚一瓦建造起來的,文章是一字一詞組成的。教師要采取多種方法,結合生活實踐,幫助學生積累詞匯、優美的語句。除了采取抄詞、組詞、選詞填空、換詞等方法幫助學生積累和運用詞語外,還要重視“課外閱讀”,讓日常生活中頗具生命力的歇后語、諺語、成語都能進入學生的資料庫,充實學生的寫作素材。曾經在一篇文章上看到一位老師為了讓學生積累詞匯,給每個學生做了一個資料袋,命名為果籃,讓學生把每天收集到的新詞匯作為一個智慧果,投入果籃中,果籃中的果子定期評比。此活動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意性好,值得提倡。
四、生活化的內容與課堂教學改革相結合,發展求異思維,克服模仿帶來的刻板,做到有獨創性
作文教學是全面提高素質的重要途徑。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將作文與教人結合起來,既教學生作文,又教學生做人,培養學生說真話,說自己的話。每個人的生活經歷不一樣,知識儲備與表達能力也是不同的,作文水平差異難以避免。就同一個題目而言,作文內容的選材也是不同的,開頭、正文、結尾的寫法也有很多形式,對事件的感受也有較大差異。因此,我覺得有的作文是不能依照例文寫作的。如果有了例文的影響,不但容易使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而且也會影響教師的判斷力,因為我們也有可能用例文的口味來評價學生作文。這樣做,將會使學生說空話、套話去迎合教師的口味,缺少創作的動力和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