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地理新課程改革要求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高中地理教師要構建新的知識觀、教材觀及教學觀。以新的知識觀來引導教學,以新的教材觀來整合知識,以新的教學觀來打造課堂。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整個課堂教學過程始終要把學生放在第一位。高中地理教學要培養學生正確的人地觀和人地關系。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地理;教學思考
高中地理新課程改革要求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淡化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使評價能夠促進學生發展,促進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之中,尤其不要將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要重要的不能忽略對學生學習學習過程的關注,這樣才能更好地有效地實施新課程改革,才能更好的達到新課程改革形勢下的新型教育,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素質教育的進一步發展。那么,怎么高中地理教學如何才能達到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呢?
一、高中地理教師要構建新的知識觀、教材觀及教學觀。以新的知識觀來引導教學,以新的教材觀來整合知識,以新的教學觀來打造課堂
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常常把原本完整的教材體系,人為地肢解為若干個所謂的知識點,并將其分為必考點、常考點等眾多體系。使教材內容變得支離破碎,長此下去,不僅破壞了教材所體現的地理學理論的系統性、整體性、更使學生對地理產生一些偏見和誤解,更讓學生對老師有著一種強大的依耐性,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成了一出空臺戲。課程標準在課程設計思路中指出“高中地理課程內容的設計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導思想,以人地關系為主線,以當前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發展等問題為重點,以現代科學技術方法為支撐。以培養國民現代文明素質為宗旨,從而全面體現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新的地理課程由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組成,充分體現地理學的學科特點與應用價值,以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精神與入文素養。由此可見,整個課程結構貫穿了人地關系這一主線,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構成一個有機整體。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把整個教材作為一個整體,以區域為對象,以理論為基礎,注意內容的前后聯系,注重知識的重新整合。同時,我們必須變革傳統的“知識本位”、“學科中心”下的知識觀和教材觀,要轉化為“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
二、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整個課堂教學過程始終要把學生放在第一位。為更好實施好新課堂,為共同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我們必須要從教學對象入手。為更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又需要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本
(1)激發學習興趣的途徑,利用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首先,在課堂上教師利用多種多樣且富有啟發性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心理活動處于主動、活躍狀態,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學好知識。其次,授課內容要安排得當,難易適中,重點突出,難點分散,使學生對教材易懂、易學,增強了學好的自信心,同時又能強化求知欲望。最后,在課堂上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如果所設的問題是學生求通而不能解、口欲言而不能答時,教師再揭開其中的奧秘,則將大大激發學生的興趣。
(2)激勵學習興趣的方法
一是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種類多樣,但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必須以一定的學學思想作指導。啟發式教學是教學方法的指導思想,啟發式是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教師通過適當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己思考、善于思索。
二是生動而豐富的教學語言。教師生動而風趣的教學語言,在取得教學的成功方面,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首先,有利于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其次,有利于突破難點,增強學好的自信心。
三是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地理學是一門研究地理環境和人地關系的科學,而地理學科是取材于地理科學,因而地理教學的內容具有廣泛性、綜合性和區域性的特點。地理教材中有的比較抽象如地球的運動,還有大量的內容無法讓學生直接感知。
三、高中地理教學要培養學生正確的人地觀和人地關系。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所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人手,培養學生正確的人地觀和人地關系是現代地理科學研究的核心內容之一
首先,全面介紹可持續發展的主要觀點和思想,使學生完整掌握其理論體系;其次,簡要說明可持續發展觀念形成的歷史淵源和現實背景,要告訴學生,可持續發展戰略是人類在審視自己以往所走過的歷程,總結過去以大量消耗自然資源和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而高速發展經濟所帶來的嚴重教訓之后所探索出的一條正確的發展道路;再次,闡述目前人類社會面臨的人口問題、資源問題、環境問題、糧食問題、城市化問題、發展問題等全球性問題,說明其成因、危害、解決的途徑和方法等;最后,將課堂延伸到課外,組織學生開展地理觀測、地理實驗、地理調查等實踐活動,進行一些專題性的探究,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激勵學生對地理學科的愛好與興趣。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中的地理教學,教師要構建新的知識觀、教材觀及教學觀。以新的知識觀來引導教學,以新的教材觀來整合知識,以新的教學觀來打造課堂。要培養學生正確的人地觀和人地關系。這樣,高中地理教學就順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