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為根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正在努力探究的課題。本文探討在以中高職學生為對象的物理教學過程中怎樣引導學生通過物理的學習來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中高職物理教學;創新素質
關于如何在物理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筆者在以前做過一些嘗試,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僅是時代賦予我們教師的任務,也是新的課程改革賦予我們的一項重要歷史使命。在物理教學中,創新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以人為本,科學育人。改變傳統的教學教育方法,在教學理念上要有所突破。針對中高職物理教學本人談一點這方面體會:
一、滲透物理學發展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縱觀我國物理發展史,在一段時期內是走在世界前面的,3000多年以前,我國就有天象觀測記錄,戰國時期《墨經》中就記載了有關力的概念,杠桿原理,我國指南針,印刷,造紙,火藥四大發明,介紹這些成就,能使學生樹立攀登科學高峰的信心,物理學史表明追求真理和獻身精神是物理學家終身取得成就的精神力量。伽利略因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說,在晚年橫遭教會的迫害。居里夫人為發現鐳而經歷苦難,成功后并不為財富所動。這些感人的事跡,對培養學生的頑強意志及忘我工作的精神很有感染力。
二、更新教學觀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當前,中高職學生普遍文化基礎相對薄弱,對學好物理有畏難情緒,信心不足,教師應該接受這一現實,主動適應學生的實際現狀,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觀點,結合專業培養目標,課程性質,認真思考針對現在的學生怎么學,學什么,如何教的問題。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可以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作為切入點,如,汽車急剎車時乘車人為什么會向前傾倒,磁懸浮列車使用了哪些技術可使時速達550公里?家里每個月交多少電費是怎么計算出來的?等等。通過提出這些與物理有關的問題使學生產生對物理的興趣,同時產生渴望認識世界的激情,擁有探究知識的強烈愿望,在這種情感的催化和推動下,人的思維活動會高度興奮,身心的巨大潛力會得以充分調動,創新能力得以發揮。同時,可以開展一些與生產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實踐活動,體現物理課程貼近生活為專業學習服務的理念。
(二)掌握科學正確的學習方法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關鍵
1.細觀察,會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觀察是進行物理學習與研究的重要方法,敏銳的觀察力是科學家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之一,例如電磁感應現象演示實驗需仔細觀察電流計偏轉的大小,方向與磁鐵插入線圈時的快慢,方向的關系,從而總結出楞次定律。因此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2.多思考,細比較,會設疑,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設疑能力,進行求異思維,啟發學生的想象力,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勇于探索,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必經之途。例如:阿基米德為了解決王冠的含金問題,沒有從稱重量入手(也無法稱),而是受到啟發,用浮力解決了難題;麥克斯韋從電生磁,磁生電,大膽猜想電與磁的統一性,經過嚴密的推論,發明了電磁場理論。
3.加強實驗實訓,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物理學理論是以實驗為基礎的。成功的實驗能使學生勃發自信進而會探索新的知識因此動手操作實驗是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效方法。鼓勵學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在物理教學中應盡可能講明基本概念要點,盡可能的提更多的材料,利用課堂的空間和時間,把尋求結果的任務交給學生,這個任務在物理實驗中更容易體現,學生在上述過程中體驗勞動的甘苦,體會前人的艱辛,從而激發探索精神,使創新思維得到培養,此時發散思維和收斂思維的訓練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方法。教師要有貫穿教學的始終,奧斯特在研究電流周圍空間是否存在磁場時,曾經在磁針和帶電導體之間放上不同介質(木頭,水,石頭等),這就是利用了發散思維的方法,然后再歸納出通電導線周圍空間存在磁場且與介質是否存在無關。又如:吉爾伯特在研究摩擦起電現象時,也用了發散思維的方法,他用了很多的材料進行實驗,如橡膠、玻璃、琥珀、鐵塊、木頭等,發現琥珀這樣的物質物體能吸引其它的物體,稱之為帶電體,其它的一些物體稱為不帶電體,這就是在發散思維后又用了收斂思維的方法,在發散思維中經常能發現創新思維的火花。
三、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質疑能力。
為了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教師要創設能讓學生產生共鳴,能激發起濃厚探索興趣的問題。如何把那些平淡的抽象的問題通過老師的構建變成一個個閃耀著智慧的火花呢?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適當的問題情培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利用物理現象提出質疑。在教動量定理時,可做這樣簡單的演示:將一支粉筆從同樣的高度落在講臺上的桌面和書本上,其結果是不一樣的,為什么呢?這樣的設疑,可引起學生的興趣,順利的過渡到新課的教學了。
(2)利用矛盾設疑。如,庫倫定律,當r→0時,F→∞嗎?當數學表達式看似乎是對的,顯然結果是荒謬的,問題出在哪里呢?學生有疑問,經過老師的分析,學生的思考,加強了點電荷概念的理解,
(3)啟發學生大膽猜想。猜想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方式,最能體現人的創造力,任何的科學學說的建立都是由大膽的猜想起步的,猜想是舊事物的否定,對新事物敏銳感覺的體現,但是猜想并不是憑空瞎說,而是根據已有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想象能力等提出的,在此過程中學生自主構建知識,同時兼以教師的有效指導,從而得出合理的結論。例如:人站在體重秤上,猛地往下一蹲,體重秤的示數有何變化?學生可能由經驗猜想是變大的,然后老師通過牛頓第二定律分析后得到不同結論,加強了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總之,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是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而且培養的方法也是多方面的,既可在課堂上進行,也可以在講題中。創新素質的教育就目前在中高職學生中有一定的難度,效果也未必很明顯,但這種理念與方式是現代教師應該具有的。創新素質培養的效果必定會在學生未來的工作、學習、生活中體現出來。
參考文獻:
[1]閻金鐸著《中學物理教材教法》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8,6
[2]胡炳元等編《物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6
[3]田世昆著《物理思維論》廣西教育出版社 19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