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新課程打破了物理教學內容的傳統體系,對課程內容體系進行了很大的調整,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需求,而且各部分知識都非常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貼近社會生活,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主動地學習知識、技能、方法,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這些變化需要教師改變長期形成的過分依賴系統講授和強化訓練的教學方式,積極探究講授、討論、合作、探究、網絡等各種適合于學生心理發展特點的教學方式和手段,讓學生在科學探究活動過程中獲取、體驗、應用知識,提高素養。
一、創設情境興趣化策略
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培養學生持續的物理學習興趣。根據青少年心理特點和教材的編寫風格以及新標準理念,運用興趣化教學策略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動力、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是極為重要的。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①通過物理對人類文明發展已經作出的巨大貢獻以及它在現代社會和未來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學生體會學好物理知識的重要性,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價值,并樂于學習;②充分挖掘、創造性加工教材,適時地創設問題化情境,通過設疑引發學生興趣,經過討論分析取得認識的成功,使學生在體驗成功喜悅中增強自己的學習興趣;③以物理實驗的探究性、新奇性、參與性和物理實驗美、教師嚴謹規范熟練的操作美、實驗現象美等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④廣泛開展課外活動,提升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二、構建教學內容生活化策略
要讓學生走進生活,使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實施生活化教學要注意以下三點:①充分利用生活資源,加強學習內容的生動形象化。教師充分利用生活資源,從引導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把抽象的物理理論知識與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結合起來,給物理知識賦予生動的內容和形象,從而使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學習到新的知識;②回歸生活,強化物理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的教學。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中處處滲透著物理,如果能夠把物理知識同生活中的應用聯系起來,使學生掌握知識并利用它去了解、解決一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這樣就會使學生為自己能夠解決這些問題而高興,無形中對物理產生濃厚的興趣和積極的快樂情感;③給學生創造動手的機會,逐步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日常教學中盡量做到知識傳授和生活緊密結合,盡可能地給學生創造動手的機會,如讓學生自發成立課外興趣小組,自己找出身邊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究,使學生真正體驗到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三、構建自主性學習方式策略
自主學習是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的基礎上,教會學生學會發展的一種教學策略,是在教師指導下的獨立學習過程,教師可以從學習材料的給予、問題的設計、結果的討論等角度組織學習過程。它強調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強調學習的親歷性和課堂的開放性。讓學生主動去感知、求疑、解疑,產生直覺和頓悟,產生具有獨創性的見解。使多個個體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從中培養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自我表現的注意力、承受挫折后的心理調適力,并能對學習內容形成客觀的評價。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多個角度對學生進行自主性的培養。例如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中的“水循環”部分的教學內容,教師要指導學生改變以聽講為主的學習方式,通過上網查資料、社會調查、參觀、咨詢、制定計劃書、討論交流等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各種教學活動中,通過學習方式的轉變,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發展創新精神和實踐意識。
四、構建探究式教學模式策略
新課程倡導從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學生通過實驗親身經歷和體會科學探究活動,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和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實施探究性教學策略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①樹立新的課堂觀和學生觀。探究性教學改變了人們的教育觀念,明確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觀念,在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關注學習方法的形成、情感和態度的培養;②運用推理進行探究,在探究中尋找規律。物理知識和規律是前人在實踐的基礎上總結的科學論,教學時要讓學生了解物理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魅力,經歷探究的過程,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在思維和推理中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探究;③在實驗中進行研究,在研究中獲得體驗。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發揮學生潛能,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④開展物理課外活動,給予學生自我參與、自我實現的鍛煉機會。根據學生的個人興趣、心理特征、知識和能力層次,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為學生個性特長的發揮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廣闊空間。
五、構建教學手段信息化策略
當今社會處于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要想跟上時代步伐,就必須實施信息化教學。信息化教學策略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不再是信息的簡單機械的接受者,而是要讓學生成為信息的運用者,讓學生在互動的信息中將知識進行重組,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施信息化教學要注意以下三點:①內容不再局限于物理課本內容,要緊跟物理發展研究的步伐,讓學生及時了解世界上物理發展動態和物理研究的新成果;②形式不再局限于口授耳聽,可以讓學生進行討論、辯證、采訪、上網、觀看有關物理知識的影片和參觀一些與物理有關的工農業部門等,這些形式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而且能激發興趣,發揮學生的特長;③授課者不僅是教師,研究人員或者具有豐富知識和實踐的人都可以給學生作專題報告,從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興趣;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多利用小黑板、投影、多媒體等教具,特別要采用多媒體教學。教師可利用先進的輔助教學設備,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形式的課件,向學生展示五彩繽紛、絢麗多姿、千變萬化的神秘的宏觀與微觀物質世界,可激勵學生在充滿神奇與奧秘的物理知識寶庫里不斷追尋,以啟動學生的主動激情,讓物理教學體現出科學性、創造性、情感性、靈活性、魅力性的藝術特征。
六、構建教學實施差異性策略
差異學習是在課堂教學中實現個體最優化學習。以往面對全體同學的教學,強調教學的共性,對個體的差異性強調不夠。新課程從課程目標、結構、內容、實施和評價全過程,進一步突顯差異性。實施差異教學,要盡量在模塊教學中,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強調學生原有認知結構對新內容的同化或順應作用;按學生認知的邏輯順序組織學習內容和背景材料;不同水平的學生可以明確不同的學習任務,在強化診斷、反饋和矯正環節注重個別指導,使教學能突顯其個性化。具體可以采取練習自主選擇,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指導,實行分類評價和學習矯正等。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在原有的基礎上實現有差異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