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設有效情境實施課堂教學是教師進行有效教學的需要教學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中,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有目的地創設教學時空環境,是為更好地進行數學學習活動而創設的學習情境。大量研究表明,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教學情境,不僅有利于學生學習、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技能,感受數學的魅力和美;而且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體驗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三維目標,更好地體驗數學知識的發現和形成過程,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求知欲望。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景創設
“情境創設”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和學生的心理特征,時時引起學生的驚奇、興趣、疑問、新鮮、親近等情緒,使教學進程始終對學生有足夠的吸引力,發展他們主動提出問題、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小學數學教學中,選擇恰當的數學素材,創設一個適合教學和兒童發展需要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情境創設”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和學生的心理特征,時時引起學生的驚奇、興趣、疑問、新鮮、親近等情緒,使教學進程始終對學生有足夠的吸引力,發展他們主動提出問題、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第四部分《課程實施建議》中又指出:在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一個好的情境,引發他們積極思考,鍛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所以,很多教師都重視情境的設計,但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主要是放在情境創設的方法策略上,有些情境也只有熱鬧的形式而沒有深層次的體驗和數學思考,它忽視了情境創設的目的性、實效性.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由于諸多原因,情境創設進入了誤區,使情境創設 “變味”、“走調”,失去了應有的價值。出現了為創設而創設,只圖表面熱鬧、牽強的情境;出現了創設對教學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甚至出現了不少問題和偏差的情境;出現了主次不分、本末倒置的情境等等,為使情境創設更好地發揮對數學教學的服務作用。
一、創設情境的必要性
創設有效情境實施課堂教學是教師進行有效教學的需要教學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中,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有目的地創設教學時空環境,是為更好地進行數學學習活動而創設的學習情境。大量研究表明,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教學情境,不僅有利于學生學習、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技能,感受數學的魅力和美;而且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體驗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三維目標,更好地體驗數學知識的發現和形成過程,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求知欲望。
(1)激發學生的學習內在需要。把學生引入到身臨其境的環境中去,自然地生發學習需求。
(2)引導學生體驗學習過程。讓學生在經歷和體驗中學習數學,而不是直接獲得結論。
(3)幫助學生有效解決問題。創設情境,溝通知識點的聯系,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科學地思考問題,尋找解題途徑。
(4)促進情感與態度的發展。避免傳統數學教學中只重知識技能,不重學生人文精神的滋養。
以上分析看出,創設情境是希望學生能夠從復雜的現實情景中去捕捉數學信息,能整理概括信息,發現并提出數學問題,然后自己試著去解決問題,是模擬解決現實數學問題的整個過程,是以過生綜合能力的一種鍛煉。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有價值的數學,感受數學在我們身邊,生活處處有數學。因此,情境教學在教學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情境創設的常見誤區
(1)花哨的包裝。教者把“創設情境”僅僅看作提高灌輸教學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為教學的有機組成因素,具有引導學生經歷學習過程,發展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作用。對“情境”創設簡單化地理解為“形象+習題”。
(2)脫離現實生活。情境創設未能突出數學學習主題,導致課堂學習時間和學生的思維過多地被糾纏于無意義的人為設定。如教學“元角分”,教者安排了“8角錢可以怎樣拿”的開放題,為了創設情境,教者這樣教學:師:“小明從家鄉給北京的小朋友寄一封信,需要什么啊?”生:“需要一個郵局。”,“需要一個郵遞員。”“需要一個信封。”。學生的回答無論如何,都點擊不到教者心中預設的答案,最后教者只好強行切入:“寄信要郵票,買一張郵票多少錢?”“8角錢。”“8角錢怎么拿呢?”繞了一圈,才提出早就要問的問題,這樣繞圈子的所謂情境實在多余而繁瑣。
(3)與生活常識不符。情境內容不符合生活實際中的基本事實,是為創設情境而隨意杜撰出來的帶哪一塊去?有位老師在教學“幾和第幾”時,創設了一個動物跑步競賽的動畫情景,結果是小雞第一,小鴨第二,小貓第三,小狗第四,許多同學當即表示不同意,認為小狗跑的最快,應該小狗第一。雖然這是假設的情景,但“虛擬”不等于“虛假”,虛擬的情境也應該符合起碼的生活邏輯。
(4)牽強的多媒體呈現。創設情境一味注重于使用多媒體,以致忽略了學生內在的發展需要,其實,創設情境不只局限于多媒體,語言、實物操作、游戲甚至教師的手勢、體態,都可以成為一種情境。更重要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適于用多媒體。
三、怎樣創設有效教學情境
(1)巧用舊知,營造“啟”、“發”氛圍。在教學“認識幾分之幾”時,老師先給同學們講一段“孫悟空分月餅”的西游記故事。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路上遇到一位賣月餅的老爺爺,望著那香噴噴的月餅,孫悟空和豬八戒讒得直流口水。老爺爺說:“你們要吃月餅可以,我先得考考你們”。他拿出四個月餅,說:“四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兩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兩個月餅平均分給兩人。最后他拿出一個月餅問:“一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悟空和八戒回答說:“半個”。那么半個用一個數表示怎么寫呢?這下便難住了悟空和八戒。這里利用學生們喜愛的西游記故事,很自然地從整數除法向認識分數過渡,利用舊知做鋪墊,過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啟”而能“發”,激起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2)巧借道具,構建“愉”、“悅”情感。例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先出示紅領巾、五角星、學校的多邊形花池等實物圖,讓學生從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來尋找角。在教學“比的意義”時,正值澳門回歸前夕。老師出示一面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滿懷激情地說:“同學們,今年12月20日澳門就要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了。這是一面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它的長是3分米,寬是2分米”。然后再引出比的意義。這里,既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師生共同營造出無比自豪的“愉悅”氛圍,同時,美麗的區旗也使學生受了藝術美的熏陶。
總之,教學情境的創設,不應只起到“敲門磚”的作用,僅僅是調動起學生課始的興趣,不應當只存在于課堂教學伊始,而應是充滿課堂教學的整個時空,只要有學習活動的進行,就有相應的學習情境,它應當是多維度、全方位的,應當在學生整個的學習過程中自始至終發揮一定的導向作用,促進學生進行自主,有效的學習。作為溝通學生的經驗世界與數學世界的橋梁——情境,是數學知識的載體,是為數學服務的,我們不能單純地為了“情境”而創設情境,應依據數學知識的線索,以激發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為導向,以促進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