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武術作為我國的傳統民族文化,它是一種文化形態,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積淀產物。在經歷了一個有無到有、與時俱進、不斷發展的歷程后武術套路運動在我國逐漸發展起來了。它作為中華民族最具有代表性的傳統體育運動項目,其獨特的教育、表演、競技功能和健身養生價值為世人所共識。因此,研究武術套路的訓練內容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武術套路;運動員;訓練內容
武術套路運動訓練的內容包括身體訓練(一般身體訓練和專項身體訓練)、技術訓練(單式、組合動作訓練和套路技術訓練)等。
一、身體訓練
身體訓練是提高和保持武術專項技能的基礎,分一般和專項身體訓練二類:
1.一般身體訓練內容
其一,一般速度訓練分加速能力、絕對速度和速度耐力訓練三大部分。根據武術套路運動的特點,加速能力訓練和速度耐力訓練對套路運動補益最為直接,比如各種短距離(20、30米等)的沖刺跑,上下坡跑;重復跑等等。
其二,一般彈跳力訓練。一般彈跳力訓練要與協調性、速度和力量訓練結合進行。比如徒手的單足跳、立定跳、跨步跳等;器械類的有跳臺階、跳繩、負沙衣跳等。
其三,一般力量性訓練。快速完成動作的爆發力是武術套路運動所需要的力量,絕對力量的大小不在范圍之內。例如徒手立臥撐跳、縱跳、單腿下蹲等;器械類的有肋木懸垂舉腿、箭步跳、全蹲起及啞鈴操和實心球拋接練習等。
其四,一般耐力訓練。一般耐力內容的選擇應盡量符合套路演練的代謝特點,根據研究成果表明,套路演練(指長拳類型的套路)主要以無氧代謝為主,多采用400~800米不同強度的速度耐力跑輔助進行為好。
其五,一般協調和靈巧素質訓練。多借鑒體操、舞蹈、活動性游戲及球類中的內容進行調節訓練。
2.專項身體訓練內容
其一,專項速度訓練。單項或組合短沖訓練(如前踢腿10次×若干組、搶欄拿扎等)、分段短沖訓練、綜合性內容循環短沖訓練(如原地沖彈若干次—抓竿轉肩若干次—縱跳若干次—立臥撐若干次—平掄棍若干次等)、輕重器械交替訓練及助力訓練等。
其二,專項彈跳力訓練。蹲跳、跳梅花樁、跳坑、跳跳板、負錫瓦跳及各種跳躍動作的連續助跑起跳、完整動作連續重復練習及結合套路的跳躍練習等。
其三,專項力量訓練。矮步走、站樁、抖大桿等。
其四,專項耐力訓練。以套路為主的重復訓練。
其五,專項柔韌性訓練。包括肩、腰、腿功的各種訓練內容。
其六,專項協調和靈巧素質訓練。各種精神、姿態風格訓練,各種身法基本訓練、各種套路的基本動作訓練等。
二、技術訓練
1.單式、組合動作訓練
組成套路的要素是單式動作訓練,組合動作的訓練是套路技術的基礎。單式動作主要是指腿法類、跳躍類、平衡類及由手型、手法、步型、步法等因素組成的各拳種的基本動作,組合動作是指數個單式連接而成的動作。單式重復訓練主要應用在基礎訓練階段。
精選動作:那些主要的、具有代表性的基本動作被稱為精選動作。這些動作的掌握不僅為學習類似的其他動作提供了條件,也為掌握套路技術奠定了基礎。
2.套路技術訓練
套路的演練技巧可以通過套路技術訓練來提高,同時也可以進一步提高套路演練所需要的專項素質和機能能力。
其一、一般采用分段練習、整套練習和超套練習等形式來進行單練套路的訓練:①分段練習。一種是按套路本身的分段順序,一段一段地或者兩段兩段地進行訓練,另一種是有選擇地進行某一段落的訓練。后者主要側重于難度較大或是較薄弱的段落。②整套練習。其全套的節奏的處理和體力的分配是關鍵,全套的演練要有起伏轉折、動靜疾徐、剛柔虛實的特點。整套練習更要使動作規格化和保持成功率,對完成得不好或者失敗的動作,要再通過組合練習來改進和提高全套的節奏性。③超套練習。就是一次演練一整套加上1~2段,或者練習一套半等。該練習對提高無氧代謝的能力,增強演練套路的專項耐力具有重要作用。做超套練習時,要從實際出發,適當采用。對訓練水平較低的隊員,不宜過早地采用或者超套過多,以免在體力不及的情況下,破壞動作的正確定型。
其二,對練套路的訓練。在對練套路練習中要著重培養“重打輕打”的控制能力,抓住攻防意識、進退閃躲的距離等環節。主要的練習步驟和方法可以采用單人基本方法練習。
練習槍的扎準、刀的削頭等動作可以根據搶、刀這些器械的特點以及徒手的方法進行基本動作的重點練習,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進行:①先單獨的練習最后再進行對練。②先在想象中練習,最后再配合進行練習。但是對于器械的對練,最好的方法是先用木制的或者竹制的器械來練習,再熟練練習以后再用金屬等器械來練習。③先慢慢練習,然后加快練習,逐步加速,互相配合。④先段練習,后整套練。注意密切配合,以達到攻防合理,意識逼真,配合默契的對練效果。
參考文獻:
[1]韓旭升.武術訓練強度和密度的生化分析[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 2007(09)
[2]康杰.陜西省競技武術套路發展問題及對策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
[3]王俊云.青少年武術運動員彈跳力訓練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 2007(06)
[4]劉海潤.武術套路運動員賽前的科學訓練[J].山西體育科技.2007(02)
[5]彭巧萍.新時期我國競技武術套路社會化發展的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