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制定的《初中思想品德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初中學生處于身心迅速發展和學習參與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階段,處于思想品德和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發展上得到有效幫助和正確指導。為適應社會發展和學生成長需要,應加強思想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讓思想品德教育課程更加貼近學生,貼近生活,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定,讓實踐思想品德課程更容易讓學生喜歡和接受,不斷提高思想品德課程教學成效,讓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和道德品質,養成遵紀守法和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目標和難點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內容豐富,貼近生活,貼近實踐的課程,是一門綜合性的必修課程,為初中學生思想品德健康發展奠定基礎。在思想理論上,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凝聚中國力量,實現中國夢為指導,緊密聯系社會生活和學生思想實際,幫助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和道德品質,養成遵紀守法和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增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思想情感,逐步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奠定基礎。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確是一門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課程,思想性強,涉及到的思想理論和法規內容較多,許多內容理論性強,缺乏生動性和趣味性,顯得枯燥乏味,學生掌握起來難度較大。在實踐思想品德課程中,既要講解指導思想,高深的政治理論,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凝聚中國力量,實現中國夢。也要注重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人文性和實踐性。在人文性方面,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優秀文化培養學生,關注學生成長需要與生活體驗,尊重學生,學習與發展規律,不斷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引導學生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促進學生人格健康發展。在實踐性方面,注重與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系,通過學生自主參與的、豐富多樣的活動,擴展知識技能,完善知識結構,提升生活經驗,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
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應該結合初中生的心理特點,結合各地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不同時期的社會時事,開展思想品德教育,才能真正達到提高教學效果,才能真正達到課程教學目標,緊密聯系社會生活和學生思想實際,幫助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和道德品質,養成遵紀守法和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增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思想情感,逐步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奠定基礎。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既要把政治理論知識講全面,講清楚,講透徹,也要結合學生心理特點,通過各種事件和事實,把內容講得豐富充實,生動直觀,通俗易懂,易于理解和掌握,從而達到提高思想品德教學效果的目的。
二、貼近初中學生心理特點,開展思想品德教學
初中生具有明顯的心理特點,他們具備了一定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逐步由經驗型向理性型轉化,他們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都迅速得到發展,能提出假設和進行推理論證,具有一定的接受理論知識的能力。初中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較多地體現出服從傾向。初中階段的學生,求知欲望高,開始較多地體現出主觀能動作用。知識面和社會接觸面的擴大,以及需要的不斷豐富,使初中學生的興趣廣度大為增加。初中年齡較小,社會經歷匱乏,對新知識的渴求和情緒的易于波動,導致他們的態度較少定勢,因此很容易接受各方面的影響。
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我們既要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更要注重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把高深的政治理論通俗化,讓學生真正理解思想品德的指導思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凝聚中國力量,實現中國夢。通過思想品德教育,讓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為他們正確認識自我,處理好與他人、與國家和社會的關系,思想品德獲得健康發展,提供必要的幫助。引領學生感悟人生的意義,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基本的善、惡、是、非觀念,學做負責任的公民,過積極健康的生活。
三、貼近學生生活,增強思想品德課程的實踐性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與學生的生活環境,學生的各種活動密切聯系,課程內容設計應該圖文并茂,語言講解生動有趣,用鮮活獨特的內容和風格,讓初中學生領悟人生的意義,幫助同學們認識和解決在學習、生活中的許多實際問題。教師在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中,必須將學生課堂學習的課本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將課堂理論學習,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構建學生感興趣的生活課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給學生去體驗,讓學生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即讓思想品德課教學生活化。
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特別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關注學生的生活環境,讓課程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理論聯系實際,讓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散發出獨特的魅力,從而更好地吸引學生,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聯系學生的學校生活,聯系學生的家庭生活,聯系學生的社會生活,將學生課堂學習課本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將課堂學習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構建學生感興趣的生活課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給學生去體驗,讓學生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即讓思想品德課教學生活化。
讓初中思想品德課程貼近學生生活,注重與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系,讓學生在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中,學習和感悟思想品德課程,從而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我們讓學生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獲得直接的生活經驗,主動進行課程的學習,不要讓學生被動地接受說教,單純地從書本上進行學習。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的職責不在于教給學生各種知識,灌輸各種觀念,而是在于引導學生直接從外界事物,周圍事物環境中進行學習,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從而使他們獲得有用的知識。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創設教學情境是模擬生活,使課堂教學更加接近現實生活,增強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實踐性,注重與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系,通過學生自主參與的、豐富多樣的活動,擴展知識技能,完善知識結構,提升生活經驗,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