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教育思想中的教師是高高在學生之上的權威者和主宰者,學生是知識的容器;而現代教育觀念的教師則是與學生地位平等的朋友、服務者,學生是知識的利用者。
既然教師是學生的服務者,那教師又該如何更好的服務學生呢?我個人以為,我們教師應該學習和擁有“六心”和“六師”的素質。
一、教師要有“六心 ”
(1)有愛心。“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在平時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的人格,愛護每個學生的心靈。
(2)有耐心。一般學生的教育需要耐心,“后進生”的教育更是挑戰教師的耐心。
(3)有細心?!吧钪刑幪幱薪逃?,”抓住生活點滴,課堂內外進行德、智、體、等方面的教育。
(4)有虛心。既要虛耐心學習有關教育教學的政治業務知識及其它有益教育教學的書籍、報刊雜志等,又要低頭向學生學習,做到以學定教。
(5)有談心?!昂筮M生”的學習,“留守生”的學習與生活,都離不開談心。
(6)有恒心。即事業心。教師要把教育當作事業而不僅僅是職業。更不要身在曹營心在汗,因為這都是教師本身應具有的特性,我們教師要做的是把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熱愛本職工作為教育真理并化為自覺行為。
二、教師要有“六師”
(1)有師魂。既對教育事業的無限忠誠。
(2)有師責。就是踐行誨人不倦。
(3)有師能。指的是教師要有“學而不厭”的刻苦勞作精神和終身學習的時代精神。既要做“專”才,又要做“萬事通”。
(4)有師法。就是要“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
(5)有師愛。做到熱愛學生,關愛學生。絕對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
(6)有師表。做到儀表堂正、大方,言行規范一致,善于和同事相處,以身作責,為人師表。
我們可以看到,凡是優秀的教師,都具備以上“六心”“六師”品質,因為這“六心”“六師”教師特有的品質是教師教書育人和服務學生獲得成功必備品質和職業道德,是新時期的教師敬業觀。其中愛心與恒心和師魂與師愛是靈魂,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耐心和師責是核心,是教育教學工作的具體體現;虛心、細心、談心和師能、師表、師法是方法,是手段,是事業成功的保證。一句話,教師要服務好學生,就得敬業樂群,就得無私奉獻,把青春生命奉獻給崇高的教育事業,奉獻給祖國的下一代。
總之,我們教師肩負著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承擔著“傳道、授業、解惑”的偉大職責,在知識大爆炸、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今社會,我們作為教師-育人者,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教育學生學會做人,而做人。要實現此目標,我個人以為只有通過這“六心”“六師”的學習和運用,像朋友一樣去服務好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