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葉圣陶1978年在一次語文教學研討會上提出的,見《葉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的“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是要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習閱讀和習作的技巧。”
【關鍵詞】技巧;情感體驗
每次作文都要求學生寫出真情實感,可是,讀學生的文章,很難找到學生的真情,有學生對我說:“老師,我真的寫不出來。”也有學生對我說:“編的,這樣好過關。”沒有真情實感的文章是不能打動人的,那如何讓學生們的文章寫出他們的情感呢?我在教學中采用了一些方法。
一、巧用文本感悟真情
學生課業(yè)繁重,生活單調,雖然大家都知道讓學生多讀課外書有益于學生的寫作,但學生的課外時間有限,能做到的很少。 葉圣陶先生曾經指出:“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是要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習閱讀和習作的技巧。”我們的文本中有大量的感人至深的文章,我們完全可以讓學生借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教胡適的《我的母親》時,首先我?guī)ьI學生 從初步感知課文入手,先讓學生尋找文章中有關母親的事例,再讓學生就這些事例,談談平時最讓自己感動的事。這里我抓住了兩個關鍵詞“舔”與“哭”,引導學生進行相應的回憶。
第一處——“舔”:從“舔病眼”和“真的”這些詞中,我們讀到了母愛。那么在你們生病時,你們的母親又是怎么做的呢?
第二處——“哭”:文中提到了母親的哭。當大嫂和二嫂吵架時,母親的哭是忍無可忍的哭;而當五叔侮辱母親時,母親的哭卻表現(xiàn)出了她的剛氣。在你們的記憶中,你們的母親哭過嗎?為什么事情哭?是如何哭的?
同學們開始踴躍地發(fā)言,他們提到了好吃的雞蛋湯面,提到了母親急切的面龐,提到了母親緊緊抓住的雙手 ,提到了母親偷偷的哭泣,提到了母親紅腫的眼睛……他們記憶中的感人場景,一幕幕被還原。 從被胡適的母親所感動,到領悟到自己母親的愛——被自己的母親所感動,記憶中類似的畫面頓時涌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有了結合文本的這一鏈接,寫一個有關母親的片段,完成起來就自然變得輕而易舉了。 而我們的文本中有太多這樣的真情的表達,可以讓我們在課堂上給孩子以豐富的情感教育。
二、善用技巧描摹真情
我們在課堂上經常會遇到的情形是孩子們可以很出色的說出他們的故事,可是卻無法完成一次很簡單的作文,他們體會到了真情,卻無法表達出來,這時,寫作技巧就非常重要了。
在課堂上我要求學生用文字畫出他們的真情。比如,他們在文章中經常會在敘述一件事后說:“我很高興”。不否認這是真情的表達,但是進一步的要求描摹出“高興”的樣子來,讓人讀出“高興”。這時教他們方法,可以用人物描寫和景物描寫,可以用對比烘托,可以用修辭等等方法,一段時間后,他們的高興開始具體了:有陽光的味道,有風從樹梢吹過,變成了“他的一雙小眼睛放著喜悅的光芒,眉毛仿佛都要飛起來了”,那搖曳多姿的語言讓他們的高興變成了可以看見的畫面。他們懂得了我要求的讓讀者不在場,但讀者卻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讓讀者看到畫面。
學習技巧的時候老師要有極大的耐心。可以在一開始的時候進行個別字詞的訓練,最好從表達最簡單的感情的詞語入手,比如:“高興”、“難過”、“沮喪”等等 ,要求至少用一種技巧,然后可以進行片段作文的訓練,再要求他們把這些技巧運用到作文里去。
學習技巧的時候也要緊扣文本,文本里有大量的技巧。如《爸爸的花兒落了》含蓄委婉地借花兒寫出的失去父親的哀傷之情,《散步》的緩緩流淌的家庭親情,《記承天寺夜游》借景抒發(fā)的落寞之情……情感是豐富多彩的,正是人類情感的豐富性才讓我們的生活變的無比美妙,讓學生善用文本。
三、結合活動 抒寫真情
其實,雖然孩子們的業(yè)余生活不夠豐富,但他們畢竟不是生活在真空,他們的情感應該是豐富的 。學校的生活帶給孩子們的是不同的情感體驗,還有他們的家庭生活也會給他們帶來各種不同的情感體驗,教師在讓他們正確對待情感的同時,更應尊重他們的情感表達,不能強求一致,讓他們讀懂他們內心真實的情感。
有一次,組織學生進行了賣水活動 ,有學生很快就把水賣出去了,他們非常高興,把賣水的錢交給我的時候都是奔跑著,高叫著的,但也有一個同學一瓶水也沒賣出去。在寫作文的時候,大多數(shù)同學表達了他們的喜悅之情,而沒賣水出去的同學也在說著套話:“雖然一瓶水也沒賣出去,但這次活動讓我很高興。”問那沒賣水出去的同學:“沒賣水出去怎么體會到喜悅的呢?”要他把自己真實的感情描摹出來。小作者把他的情感表達出來了:“我拿著沉甸甸的水,拖著沉重的腳步,低著頭在廣場上一圈一圈地轉著……”。
一次活動,既有成功的喜悅,也還應該有失敗的沮喪。小作者活靈活現(xiàn)地寫出了他努力之后的失望。我們應該允許真實情感的表達,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也是這樣的教學之后,同學們不再忌諱他們的情感真實的表達,他們的文章里有可以感受到的真情,讓我讀的時候可以陪著他們或喜或悲。
在孩子們能感受到情感,有一定的技巧表達情感的基礎上,讓他們把情感真實的表達出來,讓真情如小溪流淌在他們的文章中,這是我們教師應該做的。
作者簡介:
李笑梅(1971~),女,江西萍鄉(xiāng)人,萍鄉(xiāng)蘆溪第二中心小學高級教師,主要從事小學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