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教師因自身教學經驗不足,常會在摸索教學方法的過程中遇到一系列的問題,導致自身專業發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本文結合自己個人的實習體會,談談自己歸納的“四重四得”, 就如何促進新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專業發展;新教師;博客 案例研究;人際關系
一、重知識,“得”讀、閱、寫
讀好書。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樹立終身學習觀,終身學習將成為未來每個社會成員的基本生存方式。讀書能幫助教師用活教材、激活思維、盤活過程、靈活方法,的確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金鑰匙。我們的知識積累很少,層次不高,原因在于缺乏讀書學習的氛圍,不能養成讀書的習慣。我們新教師要努力改變不愛讀書的習慣,不再抱怨,不找借口,要在認真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老老實實地埋頭真正讀幾本書!
閱博客。博客是一個遠程技術幫助的平臺,針對特定的專業領域開設的博客網站,通常都是該領域的專家或造詣較深又熱衷于技術和網絡、樂于奉獻的學者充當博客。他們會千方百計地把該領域的精華搜索整理,不斷向讀者展示該核心的問題、最新的趨勢和發展、最重要的人物和成果、最新的產品、最好的文章、期刊和網站等。新教師能通過閱讀他人的博客提升自己的水平,幫助自己成長。
寫博客。當然,僅僅是閱讀他人的博客是遠遠不夠的。對新教師來說,通過博客平臺來寫自己的教育故事、教學反思、教學設計、教學課件、生活感悟等,在進行知識梳理、時間實踐思考的同時,實現相互交流、智慧共享,從而不斷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在博客寫下自己今天的感受,探討教學的成功與不足,并且與周圍的教師一起交流、分享,在這一過程中進一步提高認識,促進自身的成長。
二、重過程,“得”抓、研、思
抓機遇。機遇對于大部分人都是公平的,關鍵看誰能抓住它。每年上級教育部門舉辦的賽課、論文、案例評比、優質課評比以及學科素養提升等活動對每一位教師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磨練過程。學校中的每一位老師都能參與進去,仔細、認真的備好課,上好課,通過其他老師的點評更能汲取他人的經驗,并相互交流,極快的提升了教師的專業發展。
研案例。將教育案例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解讀和理性思考,獲得教育的新方法,啟迪教育的新思想,提升教育新理念和新的課程評價觀等,這些都有力地沖擊著教師的發展體系,迫切要求教師盡快提高專業化水平,需要教師對教育教學中的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而教育案例研究,就是我們教師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進行深刻反思的最好形式。
思教學。反思是教師的自省過程;反思是教師的自悟能力;反思是教師的工作態度;反思是教
師的教育科學研究;反思是教師的思維方式。任何一個教師,那怕是一個高明的教師,在其執教的過程中也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審視和分析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決策和教學結果,可以有效地糾正教學觀念、教學行為上的偏差,形成自己對教學現象、教學問題的獨立思考和創造性見解,提高自我覺察水平和教學監控能力。
三、重關系,“得”換、知、愛
換經驗。師師互動是成功教學不可缺少的前提與保障。合作教學認為,教師之間在知識結構、智慧水平、思維方式、認知風格等方面存在重大差異。這種差異是一種寶貴的教學資源,通過教師間所教授內容的互動,可以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實現在思維和智慧上的碰撞,從而產生新的思想,使原有觀念更加完善和科學。
知學生。學生的未來發展目標是教學的追求,而學生的現實基礎是教學的基本出發點,備課就是要在學生的已知與未知之間搭建一個最近發展區。因而,在備課活動中,備學生主要圍繞備學生的學科認知特點和規律,基礎知識,經驗基礎和生活關注點,備學生的能力和興趣等內容展開的。教師要根據知識、內容的內在邏輯性,學生心理發展規律,注重從知識的整體入手,并有意識地結合學生認知規律和生活經驗設計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和有豐富教學內涵的活動,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和理解。
愛學生。要讓愛滋潤學生心田。巴特爾說過: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蘇醒;熱愛學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師要把真摯的愛融在整個班級之中,不僅要愛那些好學生,更要愛那些缺點較多的學生,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從教師這里得到一份愛的瓊漿,從中汲取奮發向上的力量,更加自愛、自尊、自強和自信。
四、重個人,“得”顯、發、追
顯特長。剛入職的新教師一定要在眾多老教師面前展示自己的特點、長處。接著再逐步站穩腳跟,而后進一步發展。同時還要抓住機遇,學校領導交給你的任務一定要樂意完成,出色完成,平時工作要勤快,還要抓住學習機遇,創造條件,進行提升。
發自我。“育人”是教師的天職,但必須以教師的“育己”為基礎和前提。“育己”,其核心就是教師的自我發展。教師的自我發展是教師個體自覺主動地追求作為教師職業人的人生意義與價值的自我超越方式。自我發展,是我要發展,不是要我發展。充分認識自己成長中的優勢和劣勢所在,診斷自己當前存在的問題,尋找自己的專業發展方向,幫助新教師引領自我。將自己的職業生涯置于理性的思考之上,從而有了發展的目標,對專業發展具有引領和指導作用。
追效率。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么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者學生學的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沒收獲,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辛苦學,沒提高,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追求有效地課堂教學,可以從課前準備、課堂組織、課后練習等幾個環節來提高時效性,這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必然途徑。
總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要做到:反思教學實踐,總結提升自己;堅持教學相長;尊重同行教師,借鑒他人優點;學習教育理論,理性豐富自己;投身教學研究,把握規律,端正自己。唯有做到以上幾點,新教師才能一步一步成為教學能手,在同伴中拔尖而出。
參考文獻:
[1]楊啟亮.教師專業發展的幾個基礎性問題【J】.教育發展研究,2008,(12):17
[2]王京華,楊馥卿,韓紅梅.合作學習——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J].河北大學學報,2010,(4)
[3]肖瓏.多層次反思:新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J].江西教育科研,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