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符號學的發展已經融入到現代理論潮流之中,成為一門新型的獨立學科,并且展現了一種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并在各個領域中拓展、延伸,如電影符號學。電影作為主要大眾傳媒途徑,無論是在創作還是在影視評析中,符號學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彰顯著它的獨特性。《人在囧途》作為一個成功的運用符號學的案例,我們可以透過它,來了解符號、符號學、電影符號學以及他們錯綜復雜的關系和在電影中的運用價值體現。 摘要:現如今,符號學的發展已經融入到現代理論潮流之中,成為一門新型的獨立學科,并且展現了一種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并在各個領域中拓展、延伸,如電影符號學。電影作為主要大眾傳媒途徑,無論是在創作還是在影視評析中,符號學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彰顯著它的獨特性。《人在囧途》作為一個成功的運用符號學的案例,我們可以透過它,來了解符號、符號學、電影符號學以及他們錯綜復雜的關系和在電影中的運用價值體現。
電影符號學在影視評析、運用中逐漸凸顯它的重要性,之前上映的電影《人在囧途》,不管是藝術上,還是票房都取得了成功,從符號學的角度看,《人在囧途》中融匯了不少符號學的理念,處處得以體現。
一、電影與符號學
1.符號與符號學
“符號”一詞又來已久,但是對于它的解釋卻一直眾說紛紜。含混不清。被稱為“符號學之父”的古希臘醫學家希波克拉底把病人的“癥候”看作符號;基督教思想家奧古斯丁這樣解釋,“符號是這樣一種東西,他使我們想到在這個東西加諸感覺印象之外的某種東西。”也就是說符號代表某一事物的另一事物,直至索緒爾的二元關系理論的出現,才打破這種混亂的解釋。其實,符號就是一種關系,就是能指和所指,即形式和內容所構成的二元關系。與此同時,美國哲學家皮爾斯提出了符號的三元關系理論,即符號形體、符號對象和符號解釋的三元關系。二元關系和三元關系學說,奠定了現代符號學說的理論基礎,并使索緒爾和皮爾斯成為現代符號學兩位公認的奠基人,符號學而就由此而來。
符號學是一門以研究語言符號為重點的一般理論科學,主要研究符號的本質、發展規律、與人類的思維聯系、與人類活動的關系,屬于應用性極強的廣泛運用的學科,并且在認識論、宗教學、文學、音樂、社會生物學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因此,我們可以說,符號學是符號的延伸、分化或提煉。
2.電影符號學基本理論
電影符號學是把結構主義符號學運用于電影藝術研究的學科,將瑞士結構主義語言學家索緒爾的學說作為理論基礎,用語言學模式來研究電影藝術,即運用結構主義語言學的研究方法,分析作品的結構形式。提出言語與言語、能指與所指、組合與聚類、內涵與所指、外延與內涵等感念的區分。因此,我們可以說電影符號學基石電影理論的一部分,同時也是符號學的一部分,它作為當代符號學最典型的成就之一,即是符號學的產物,優勢符號學的推動者。
電影符號學經歷了第一符號學和第二符號學兩個階段,它的誕生源于1964年克里斯蒂安.麥茨的《電影:語言還是言語》,由此打開第一符號學的開端,將電影符號學的研究重點從結構轉向結構過程,從表達結果轉向表達過程,從靜態系統轉向動態系統;將確定電影的符號學特性、劃分電影符碼的類別以及分析電影文本的敘事結構作為電影符號學的三大研究范疇,強調電影是具有約定性的符號系統。直至1977年麥茨《想象的能指》的出版,將意識形態理論和精神分析理論帶入電影符號學,形成了一心理結構模式為基礎研究電影機制的第二符號學,較好的解釋了電影機制主體觀看過程和主體創作過程的心理學。
二、《人在囧途》中電影符號學的解讀
《人在囧途》十分注重受眾心理,合理分配效果,典型的黑色幽默,是一部將電影符號運用到極致并且取得了成功的優秀作品,我們可以運用第一符號學和第二符號學來分析《人在囧途》中電影符號學的運用,主要包含劇本、語言、風格以及受眾心理。
(1)劇本,《人在囧途》的劇本如果按照情節線索安排方法進行分類的話,可以將之分為單線結構,講述的是一個擠奶工和一個成功商人在回家過年這個特殊的時間點在前往長沙的途中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先是飛機遇到大霧返航,接著火車遇到塌方不能通行,再是公交車熄火面包車翻車,最后兩人作者一輛賣雞蛋的車歷經“千難萬險”到達長沙,結構很簡單,從起點到終點,但是中間的千山萬險的劇情安排很巧妙,并且連成一個完整的故事,讓各個小插曲按部就班的前行,在產生分叉的地方順其自然,無數伏筆和巧合貫穿整個劇本,這就需要編劇對各個小插曲找準合適的電,這種對電影符碼的劃分,是對結構主義電影學原理的運用。
(2)語言,整部影片采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從影片開始,李成功訓斥他的手下,“你的智商真的很提神,你今年還是有進步的,去年你是弱智,今年晉升為愚蠢了,謝謝你讓我體會到頭發長見識短是一個真理。”“你是老天派下來懲罰我的吧,你讓飛機下來飛機就下來,你讓火車停火車就停,我好不容易坐上大巴把你甩了居然還能開回來,我發現你是妖精啊!”詼諧的語言,夸張的表演,將觀眾帶入影片氛圍,不得不說作者在創作時對于受眾心理做了一定的分析,在這一點上,很好的體現了作者關于第二符號學的正確把握,主要干預并取悅觀眾,讓觀眾在觀看中體會不一樣的冠絕,對于笑點進行合理分配,達到主體與受眾的良好互動效果。
(3)風格,整個影片應該是屬于比較大眾化的幽默,在反映社會現實的同時,從受眾心里出發,緊扣現實生活,將生活場景以及生活瑣事融入到影片的支線情節,再以幽默的形式得以體現,將自身風格與精神分析學進行有效連接,激發主體與受眾的互動,并引起共鳴。
三、電影藝術中符號運用的體現
電影作為一種綜合性較強的藝術,它的每一個符號都不止涉及到一個基本單位,即任何可觀可感的事物都是符號,符號在電影中無處不在。其中人物是電影符號的一種表現形式,而觀眾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如《人在囧途》中李成功是成功的代表,他把賺錢作為成功的唯一標準,為了看似成功的成功,奔波于“錢途”,混跡于名利場,而忘記了成功的初衷,忘記了白發蒼蒼的母親,溫柔賢惠的妻子、活潑可愛的女兒,直到遇見了牛耿,經歷了囧途,才開始迷途知返。電影符號存在于任何一個場景、片段,或是一個微小的細節,如音樂的此起彼伏、色調的深入淺出、劇情的撲朔迷離等等,電影符號沒有具體范疇的表意系統,我們可以說,電影符號的基本單位其實就是電影本身。
在電影作品創作中合理運用符號學原理能夠使影片細節更為細致和出彩,情節的編排更具有結構性,讓影片主題在主體與受眾的傳達更為貼切,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從而產生共鳴。從符號學的角度更好的挖掘符號學的特征,讓創作者更好的運用到電影藝術創作中,創造出更多富有藝術性的作品,將符號學的原理更好的運用于人文科學領域,發揮其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齊隆壬.《電影符號學》[M].東方出版社,2013
[2]索緒爾.高名凱譯.《普通語言學教程》[M].商務印書館,1982
[3]王志敏.《現代電影美學體系》[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4]王志敏.《電影語言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5]艾柯,盧德平.《符號學理論》[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