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經濟不斷發展、日趨文明的今天,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素質教育的價值。培養和造就高素質和有創追性、有審美觀的人才尤為重要。在提高美術教學質量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探究以及注重教學與學生的能力發展等,將是行之有效的幾個途徑。
【關鍵詞】美術教學;教學質量;路徑
一、激發學生對美術的探究興趣
1.要發掘美術教材內容呈現形式,尋找刺激的新異與變化
美術教師要充分研究所教內容,力求找出某些看上去似乎是“枯燥乏味”的內容,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靈活、開放的呈現方式,給學生以出乎意料的新穎感受,誘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要發揮美術教學活動的獨特魅力,滿足學生的審美需要
學習興趣是個體力求探究事物并帶有強烈情緒色彩的認識傾向。在美術教學中,一是積極采取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美術的興趣。二是注意調動積極的情感因素作用,從滿足學生的一些重要需要入手,引發學生的快樂情緒,滿足對美的需要。
3.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誘發學生主動參與
生活是藝術的源泉,藝術反過來影響生活,生活和藝術的結合是藝術的目的,以學生所熟悉的景與物、人與事、學習與生活為載體,構建一個良好的教學情緒場,讓學生在實踐中感知生動的表象,領悟美術在實際生活中的獨特價值,激發學生獨立思考、主動參與表現生活美和美化生活的探究精神與學習動機。
4.要充分利用情感體驗,激活學生主體意識
情感的特質往往能在個體或整體行為和態度中顯露出來,產生某種行為。美術教育的特點正是以美感人,以情動人。在教學中以情施教,有利于運用情感手段來發掘教學中的美的因素,寓美于情,以情育美,從而激活學生的主體意識。
二、注重美術教學的方法與技巧
1.要注重視覺思維訓練與培養創造性相結合
美術作為一門視覺藝術,在開發智力、培養想象力、創造力方面的確具有得夭獨厚的優勢。人的創造力的培養既離不開形象思維,也離不開抽象思維。在美術教學中通過眼、腦、手的協調訓練,從培養對知識材料的掌握和運用,到獲取系統的形式美的法則,從對作品中精神力量的感受,到從自然中創造出精神作品,都能潛移默化地提高視覺思維的質量,達到創造力的發揮。
2.要加強基礎教學與發展能力相結合
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既是培養人的手段,也是教學的目的;既是審美教育的基礎,也是培養和發展美術能力的契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的內容隨著時代發展而發展,其范圍愈來愈寬,基礎知識除一定的美術理論和常識以外,還包括觀念和思維方面等的培養。基本技能除繪畫技能、工藝制作技能之外,還應有電腦平面設計、動畫設計、操作技能等。總之,提高學生的美術能力需要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上狠下功夫。
3.要運用直觀教學與啟發教學相結合
直觀教學就是以鮮明的視覺形象使學生直觀感知和認識形象,并掌握塑造形象的基本因素—形體、比例、結構、空間、明暗、色君氰。百聞不如二覓,在教學中往往有很多技巧用語言是難以表達清楚的,只有借助直觀的手段,才能達到目的較為明確的概念。通過直觀教學和知識的傳授,訓練學生的觀察力,發展形象思維,啟發想象力和創造力。
4.要強化以點帶面與因材施教相結合
每個學生的水平總是不一致的,因此,強化以點帶面與因材施教相結合有利于學生整體水平的統一和共同的教學進度。
5.要采用精講多練與循序漸進相結合
精講多練的目的是循序漸進地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逐步提高技能水平。只有精講多練才能達到循序漸進。
6.發揮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結合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為達到教學目的而共同進行認識和實踐的雙邊協同活動。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攜手,相互促進,相互制約,創造生動活潑的理想的教學機制。
三、強化意識培養與能力訓練
1.注重學生作業輔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美術教學中,通過教師的講解、示范,引導學生欣賞,引起學生視覺的“美感”體驗,給學生帶來美的享受,從中得到審美教育是美術學科的性質所具有的最突出的特點。教師在輔導中要及時給予講解,而不要簡單地加以修改,使學生理解為什么要這樣構圖,怎樣的構圖才有美感。
2.啟發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由于人的審美個性不同,對同一物象感受的差異性和表現能力不同,以及美術的表現形式、效果沒有固定的標準等因素,決定了每個學生的作業都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想法。因此,在輔導學生作業的過程中,不能以某種概念化的公式要求學生完成作業。這是美術不同于其他學科的又一特點。這就要求教師在輔導中要因勢利導,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創造欲,從而培養學生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3.提供交互式的學習平臺
要為學生創造氛圍、空間,提供學習和實踐的機會,使美術教學有一個民主、寬松、和諧、愉悅、包容的氛圍,在整個學習和訓練過程中,時時、人人有提問、發表、展示的機會,讓學生自由奔放和新穎地想象,在無拘無束的氛圍里自由地呼吸,引發學生的創作靈感。
4.鼓勵學生真正地參與
大力改進美術教學,變封閉為開放,加強與課外、與生活的聯系和溝通,讓豐富多彩的美術實踐活動充盈在課堂內外,討論、游戲、表演、創作、展示、欣賞、評價等,使實踐活動貫穿于學習全過程,使每個學生真正地動腦、動口、動手,參加到學習探究、創意構思的自由創作中去。通過親身感知、直接體驗、主動觀察、動手動口等方式,重新認識外部世界,重新認識自我,在潛移默化中實現認識、技能、情感、態度、道德的變化和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