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標準明確規定普通高中美術課程主要任務是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涵養美感,豐富生活情趣和終身愛好美術的情感,培養人文精神,完善人格。可以看出,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培養是高中美術教學的主要任務。然而,如今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存在著一些不容回避的問題,極大地影響了高中生的審美能力的提高。本文擬結合高中美術教學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方面的現狀,就如何在美術教學中提高中生審美能力作一些探討。
【關鍵詞】高中美術;教學;審美
高中美術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務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新編教材打破了長期以來在繪畫教學上以寫生為基礎的技能訓練傳統,強調了以藝術觀和修養教育為中心線貫穿全教材的指導思想,以美術常識和欣賞為主導,把美術語言系統的知識技能訓練納入美育軌道,并在這種審美教育的基礎上,突出了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
一、高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缺失的原因
1.社會對教育的功利性期望的影響
盡管素質教育已經推行多年,但應試教育之風卻愈演愈烈,高中教學存在極大的功利性特征。目前高中美術鑒賞課無一例外地被當作了“副科”對待。學生和家長面對如此大的高考壓力,他們的首選不得不是與高考分數直接掛鉤的“考試科目”。學生拼命的把時間和精力用在考試上,很難把時間和精力用在美術欣賞課上。
2.美術教師的配備不能很好滿足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的需要
一方面,高中美術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按照教師法規定,高中美術欣賞課應由專職的具有本科學歷的美術教育類教師擔任,但在很長一段時間,本科畢業的美術專業學生基本
不愿意選擇到中學去任教,多是自己創業或升造,再加上許多學校受應試教育影響,不愿意花太多的人力和物力在所謂的“副科”上面,結果就是目前中學的正宗科班出身的美術教師比例不是太高。這幾年受就業形勢不樂觀的影響,還是有一些本科畢業的美術專業學生不得已選擇到中學去任教。但這些有限的老師也主要被學校安排在教美術特長生。
另一方面,高中美術教師在個人素質方面也有所欠缺。教師的理論水平來源于師范學校的培養,但是擁有了本科學歷的教師也在不同程度存在著一些共性問題:缺乏對美學、美術理論、藝術概論、中外美術史、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材教法等基礎理論的系統學習、知識結構不合理。還有一些美術教師職業責任心不強,將過多的精力放在自己帶輔導班,對于自己的本職工作基本是混日子。
二、高中美術審美教學的基本策略
1.通過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對經典美術作品的欣賞、分析和評價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所以教師一定要盡可能地發揮其作用,加強對學生的啟發教學,引導學生對經典作品進行全面的欣賞,從多方位發掘其中蘊涵的人文內涵,不斷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和審美能力。教師要改變從理論上空洞地介紹藝術的做法,要依據不同作品的特性,將其中的蘊涵的不同的美的精神傳授給學生,拓寬學生的思路和限界,比如在出示徐悲鴻的作品和劉海粟的作品,畫家運用了不同的技法和材料,但無論是哪幅作品,都要啟發學生對自然美的領悟。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引導他們自我學習,自我評價,實現師生互動。美術欣賞難求標準答案,所以教師在講授某一作品時,要讓學生平等的參與交流,讓課堂在師生、生生之間的相互活動與對話中,使學生獲得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的體驗。教師既要追求如何講解作品,更要積極創設教學情境,吸引學生參與到美術欣賞的過程中來,開發學生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能力,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或評論,主動感知藝術形象和體驗藝術情感,讓學生成為美術欣賞的主體。
2.采用多種欣賞形式,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面對美術學習積極性本來就不高的高中生,如果美術教學中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學生就會更厭煩,更難調動其積極性。所以教師在具體教學中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條件,在教學中適當地使用音樂,影片,文學作品輔助教學,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寓樂于教,促進學生的欣賞效果,使其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得到審美能力的培養。如在欣賞某一作品時,有條件的可利用實物投影儀進行全部或局部的放大觀賞,充分展示其作品的表現方法及藝術性,更有利于作品精華部分的展示,使學生在觀賞中提高審美能力。再如對一些時代背景離學生現實生活較遠,不易理解的作品欣賞時,教師可以使用現代教育媒體創造情景再現,創造良好的教學氣氛,讓學生有一種親身感受的游離,由這個再現形象激發起對外部客觀現實的聯想,構成心靈意象的跳躍感的再現。
3.教師要從整體上把握學科、教材
教師只有對學科、教材有整體的把握,才能提高美術欣賞課實效性,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一方面,教師要準確把握高中美術欣賞課的教學目標,注重美術與其它學科,特別是相關藝術學科內在聯系的研究,從學生熟悉的或已經形成的知識經驗切入,讓學生隨老師設計的思路潛移默化地進入美術欣賞。另一方面,教師對教材要有整體的把握,并按照教學時間的安排對教材內容作必要的取舍,既要抓住重點,形成亮點又要綜合調整,優化組合,更要根據需要,延伸拓展。
參考文獻:
[1]梁棟良.美術教學審美素質與心理素質的培養[J].成才之路,2011(28):68
[2]黃秋雁.改革高中美術教學,提升學生審美能力[J].考試周刊,2012(87):185-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