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來自實踐的調查顯示,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呼喚合理有效的教育促進措施。本論文以此為出發點,概括了兒童常見心理問題及其原因,并對于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與班主任工作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在此基礎上,整理綜述了班級管理工作中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五種常用措施:培養挫折承受能力;培養情緒調控能力;制訂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學會人際交往;把心理教育引入家庭,形成教育合力。
【關鍵詞】教育;心理健康;班主任;結合
所謂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心理活動在本身及其環境許可的范圍內,所能達到的最佳功能狀態。
一、存在的心理問題
通過數年來我的班主任工作的觀察與記錄,中小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
(1)學習和升學競爭導致的過度焦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已經成了一些家長的愿望。一些孩子剛剛入學,其家長就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是不是能考“雙百”上。一旦成績不理想,就連嚇帶逼、連罵帶損,給你們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致使學生視學習如畏途。
(2)交往中的心理矛盾與沖突。現在的小學生,絕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許多人從小養成了自我為中心,不關心他人,依賴性強、不容他人等不良傾向。而且孤僻、不合群的情況也很嚴重,這使他們在處理人際關系方面,面臨很大的問題。小學生因為人際關系沖突苦惱的比例相當大,由于同學關系緊張和沖突而患病,比如學校恐懼癥,或出走、自殺的情況也屢有發生。
(3)與父母、師長缺乏理解和溝通導致的心理矛盾和沖突。與父母、師長難以溝通,相互間缺乏必要的理解也是造成兒童心理問題的一個重要因素。這種沖突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使他們普遍感到壓抑、苦悶、無助和煩躁。一方面孩子特別希望父母、老師理解他們的想法和做法;在教育實踐中教師經常遇到因與家長和教師難以溝通而苦惱的學生前來尋求幫助,一些學生甚至痛哭流涕,足見其心理上壓力之大。現在許多學生在情緒情感方面主要的心理問題有:抑郁、焦慮、易怒、羞怯、嫉妒、恐懼等心理問題。在行為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一般是:過失行為、說謊行為、偷竊行為、攻擊行為、破壞行為、逃學行為等等。
二、問題形成的原因
綜合看來,造成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需要從社會、學校、家庭以及學生自身四個方面考慮。
第一,整個社會文化氛圍上,心理學健康教育知識未全面普及,生活習慣不當,工作環境不良,經濟收入差等也會使個體產生心理應激,由此帶來心理的不適;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變化尤其是一些突然變化的事件(家人死亡、父母離婚、疾病等),常常是導致心理失常或精神疾病的原因。
第二,學校里面部分教師不善于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忽視情感的交流與引導,教育方式、方法單一、呆板。
第三,家長缺乏正確合理的教育方法。
第四,小學生自身條件和情感類型的差異。
學生由于缺乏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經驗,又因為理性思維的不成熟,容易引起沖動,因此,在學習生活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缺點和錯誤。
三、采取的措施
1.培養挫折承受能力
人的一生不肯是一帆風順的,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列舉大量的實例,講明任何一個偉人的成功都是在挫折中成長起來的,都是在經歷了無數次的打擊、磨難后才取得成功的。要教育學生辯證地認識挫折產生的后果,有的人在挫折中奮起,而有的人在挫折中消沉,也就是說挫折既有它不利的一面使人喪失斗志,同時也有它積極的一面,可以使人產生自我張力,越挫越勇,形成堅忍不拔冷靜處事的心理品格,在挫折中接受教訓,總結經驗,完善自我。
2.培養情緒調控能力
教師要讓學生保持兒童天真爛漫的個性,對各種活動都傾注熱情,積極參與,享受生活的樂趣。小學生還要培養自己廣泛而穩定的興趣,從中獲得快樂。愉快是最有益于健康的情緒,愉快能使人在緊張中得到松弛,產生滿意感和滿足感,對外界產生親切感,使人更容易與人相處。學生在愉快的情緒狀態下學習,會感到思維活躍,記憶敏捷,學習效率高。
教師還可以通過班會活動教會學生調解個人情緒,如:宣泄調控、遺忘調控、轉移調控等活動來緩解消極情緒。
3.制訂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
家長和教師都較為信奉高標準、嚴要求這一信條,認為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有出息。實際上,過高的要求,不但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而且容易讓孩子產生挫折感。對于有的孩子來說,盡管自己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可還是不能達到家長和教師的要求。但在教師和家長的眼里,他們只看到成績不理想、沒有達到他們的期望這一結果,卻沒有看到孩子為此所付出的努力。只有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為孩子制訂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才是行之有效的辦法。
4.學會人際交往
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僅是心理健康所不可缺少的條件,也是獲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所以,讓小學生學會如何與他人交往是非常必要的。
5.把心理教育引入家庭,形成教育合力
要使一個孩子健康成長,成為有用之才,必須重視家庭、社會和學校教育的協調一致,才能提高教育效益。教師要及時與家庭相溝通,建立家校聯系卡,共同探討,統一教育。班主任應定期與家長聯系,提醒家長注意對孩子進行意志品質的磨練,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每個家庭。孩子在學習中受挫折、有失敗是正常的,只要有信心,跌倒了爬起來后會走的更穩更快。作為班主任,我們時常能感受到來自不同學生的心理問題, 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來解決孩子身上的問題,要把學生放在首位,把尊重學生人格放在首位,只有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才能建立自己的威信,成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