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學思維障礙是由于學生在化學學習中的自我定位、努力方向或者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偏差沒能及時糾正所引起的,它是學生不能學好化學的原因之一。因此,研究學生的化學思維障礙對于增強化學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解題思路;思維障礙;障礙突破;思維方法
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反映課上聽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題時,總感到無從入手,實際上并不是問題很難,也不是解答過程十分復雜,而是學生沒有思路,即化學思維存在著障礙。
一、學生思維障礙的具體表現
在中學化學學習中,學生的思維障礙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不知問題考察什么知識點
學生感到化學知識繁雜,盡管學了很多知識,但不知試題考查的是哪個知識點,不會學以致用,也就無從下手。
2.概念、定義、公式在考試時常常用錯
課本上的概念、定義、公式都會背,但在考試時常常用錯,比如求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應該用c=n/V,但卻用成了c=n/22.4。
3.題目很熟,但往往做錯或做不全對
在考試時,考生經常遇到一些熟題,一看就明白,但做出來往往不是做錯就是做不全對。
4.在關鍵的解題思路處卡住,出現“思維盲點”
5.綜合性問題沒有頭緒,無從下手
只會做一些簡單題,遇到較復雜的綜合性問題時,思緒亂,找不到突破口,不知從哪里開始下手求解。
二、高中化學思維障礙的突破
1.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主動掌握基礎知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化學學習有了興趣,才會主動去學,主動去想,這比單純被動的去記效率要高得多,學生掌握的才更牢固,才能更大程度地預防學生思維障礙的產生。因此在教學中,老師必須遵循學生認知發展的階段性特點,因材施教。比如高一講授氧化還原知識時,就不能講練過偏過難的題,以免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對化學失去信心。學生有信心,才會有興趣,才會樂于學。
化學是一門實驗性學科,經常做實驗,教師可以以實驗為平臺,對實驗加以改進和創新,使實驗變得更有趣。比如做噴泉實驗,可以做成彩色噴泉,做SO2的漂白實驗時,可以用剪的花朵或卡通圖像代替紙條,學生肯定記憶更深刻,對化學也會更感興趣。
2.理清知識思路,構建合理知識網絡
如何塑造良好的知識結構呢?心理學指出,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的過程是一個構建知識結構和發展能力的過程。學會構建化學知識網絡,學會總結。這包括:
(1)準確掌握概念、原理、定理、定義和重要事實。每一概念要掌握其核心實質,如燃燒熱,概念的核心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燒,穩定的氧化物。
(2)對比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如氧化劑與還原劑、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電離反應與水解反應、燃燒熱與中和熱等,都可列表進行聯系和對比。區別相似、相反概念間的異同點,使學生形成較清晰的局部概念體系。
(3)將知識系統化、整體化。結構化系統化的知識才是真正的知識。對于化學的學習應是宏觀把握,微觀掌握。抓規律、記特殊。學生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對知識概括歸納,構建知識塊、知識鏈,形成知識網絡。
3.重視化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指導學生提高化學意識
化學意識是學生在解決化學問題時對自身行為的選擇,它既不是對基礎知識的具體應用,也不是對應用能力的評價,化學意識是指學生在面對化學問題時該做什么及怎么做,至于做得好壞,當屬技能問題,有時一些技能問題不是學生不懂,而是不知怎么做才合理,有的學生面對問題,首先想到的是套那個公式,模仿做過的題型下手,是化學意識落后的表現,教學中,在強調基礎知識的準確性,規范性的同時,我們應該加強化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例如,有這樣一道題:
蘋果汁是人們喜愛的飲料,由于此飲料中含有Fe2+,現榨的蘋果汁在空氣中會由淡綠色變為棕黃色。若榨汁時加入維生素C,可有效防止這種現象發生。這說明維生素C具有( )
A.氧化性 B.還原性 C.堿性 D.酸性
要想解決此題,先讓學生認真審題,分析題意,篩選有用信息。Fe2+是淡綠色,在空氣中會變為棕黃色,加入維生素C可防止淡綠變為棕黃色。然后分析聯想,棕黃色是Fe3+的顏色,淡綠變為棕黃色,說明Fe2+被氧化為Fe3+,加維生素C可防止淡綠變為棕黃色,也就說明維生素C能防止Fe2+被氧化,維生素C肯定與氧化還原知識有關,排除C、D,再想,既然防止被氧化,肯定不能有氧化性,那就是還原性了,進一步考慮,若Fe2+被氧化為Fe3+,維生素C可將Fe3+轉化為Fe2+,也就說明它具有還原性。
因此,在化學教學中只有加強化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才能使學生面對化學問題,得心應手,從容作答,所以,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是突破學生化學思維障礙的一個重要環節。
在教學中可以采取多種方式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真實的想法,例如考生可以精心設計一些診斷性題目,事先了解學生可能產生的錯誤;有時也可以設置疑難,展開討論,選擇學生不易理解的概念、不能正確運用的知識或容易混淆的問題讓學生討論,從錯誤中引出正確的結論,這樣學生的印象特別深刻。通過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能消除消極的思維定勢在解題的中影響。當然,為了消除學生在思維活動中只會“按部就班”的傾向,在教學中還應該鼓勵學生進行求異思維活動,培養學生善于思考、獨立思考的習慣,不滿足用常規方法取得正確答案,而是不斷嘗試,探索最簡單、最好的方法解決問題,發展思維的創造性。
新課程改革對我們提出了挑戰,同時也帶來了機遇。我們應真正確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主動適應教育改革的要求,以實踐探新路,以科研求發展,轉變觀念,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評價標準,提高學生心理、知識和能力水平。授之與漁,這樣才能不負歷史的重托,才能培養出更多具有創造能力、創新精神,個性健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吳效峰.新課程怎樣教:教學藝術與實踐.沈陽出版社.2002.(2)146—150
[2]彭聃齡.《普通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3]《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1年第1-2期
[4]《中學化學》2002年第5期
[5]劉知新:《中學化學教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