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3年已經過了一大半,這前一大半年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經濟方面的變動,也凸顯出了當前中國面臨的幾個最為棘手的幾個問題。分別是:企業轉型的問題、地方債務問題、房地產及其引發的各種問題。中國的經濟該何去何從。是否真的如“末日博士”所說的在2013年后將硬著陸呢?
【關鍵詞】經濟 企業轉型 地方債務 房地廠問題
人稱“末日博士”的美國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魯比尼前幾年提出過一個比較聳人聽聞的觀點:2013年以后中國經濟要“硬著陸”。他的根據是,晚上去看中國的高樓大廈,燈都是黑的,說明中國有很大的房地產泡沫。他說:“中國在實物資本、基礎設施和不動產方面充斥著過度投資,空蕩蕩的機場和高鐵、沒有出口的公路、成百上千個龐大嶄新的中央省級政府大樓、‘鬼城’、預防全球鋁價上漲而新建好但未開工的煉鋁廠,等等,無不是中國過度投資的證明。”于是,他有了上面的預言。2013年已經過了一大半,這前一大半年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經濟方面的變動,也凸顯出了當前中國面臨的幾個最為棘手的幾個問題。分別是:企業轉型的問題、地方債務問題、房地產及其引發的各種問題。那么接下來就讓我結合國內如今的經濟形勢給大家詳細分析下為什么中國正處于這三大難題中。
一、企業轉型
以數字化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應用以及計算機網絡為代表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已然到來。這場新工業革命有兩大特點:一是直接從事生產的勞動力會快速下降,勞動力成本占總成本的比例會越來越小;二是新生產工藝能滿足個性化、定制化的各種需求,要求生產者貼近消費者與消費市場。這兩大特點都會使傳統的、以廉價勞動力取勝的制造業發生根本性變化。一種可能的趨勢是,過去為追逐低勞動力成本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的資本,會很快轉移回到發達國家中去。最新一些調查顯示,已有近40%的美國企業準備把工廠從中國遷回到美國。把“外包”給發展中國家的產品,又“內包”會發達國家的企業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新趨勢。而近年中國經濟出現了過去重來沒有過的勞動力短缺。這兩年農民工工資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國內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中國制造在傳統的工業領域已經越來越不具有競爭力。而在新興領域中,由于大量的外資企業要遷回本國,這將使中國制造處于十分困難的境地。
面臨著如此大的壓力,目前中國也在著重調結構轉方式,致力于淘汰落后的傳統產業,打造一個寬松的創新創業環境鼓勵更多的人創新創業。但在改革的過程中,有著很多困難。其中最大的難題就是融資難、融資貴。因此要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必須要從金融抓起。在此過程中,可以從四方面引導資金流向亟待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領域。一是引導銀行信貸向政府部門所支持的部門傾斜。如:在為小微企業提供貸款時,銀行可在差別存款準備率,資本充足率等監管指標方面得到一些寬松優惠政策。二是政策鼓勵通過發行債券來為所支持部門提供融資。如:支持符合條件的銀行發行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和三農專項金融債。三是進一步開放金融市場的準入,增加市場參與者,以實現為政府所支持部門提供融資目的。如:適當放寬創業板對創新型、成長型企業的財務準入標準;將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試點擴大至全國。四是推進利率市場化步伐,更大程度由市場決定資金價格。通過市場價格機制,將資金配置到具有經濟效益,能夠創造就業的企業中去。除了金融機構要對企業轉型中所需的大量長期資金給予提供外,還需要企業家對新產品、新市場的知識做好準備。而勞動者則需適應大跨度的技能變化。這些都需要中國加強自主創新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
二、地方債務
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下,中國政府為了抗危機、保增長,提出了4萬億的投資計劃。此后,各級政府便大興建設,導致積累到現在巨額債務。調查結果顯示,地方總負債中銀行貸款40萬億(基礎建設20萬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20萬億)社保虧空18萬億、理財產品7萬億以及BOT5萬億。面對這棘手的地方債務,中國地方政府會不會出現希臘式的悲劇。首先我國地方債務與希臘債務規模相似,債務余額都為當年財政收入的3倍多。其次兩者的借貸機制都是本屆借,未來政府償還。最后貸款銀行敗得機制相似。當然,我國地方政府債務與希臘債務也有諸多不同。希臘債務由70%為外債。由于沒有自己的貨幣發行權,不能自己消化這筆債務,要靠歐盟與IMF救市。我國地方債幾乎全部都是內債,中央政府有多種途徑來消化這筆債務,不過終究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為了應對地方債務風險,我認為需要采取四點措施:
一是堵住銀行的口子,規范融資平臺的貸款。很多地方投資項目已經開工,資金需求量還是很大。若不控制,地方還會追加投資,又會增大地方債務,還會對民間投資有擠出效應。二是讓公共基礎設施項目收入覆蓋成本,能收費要收費。真正幫助窮人可用提高低保方式,提高退休金方式,以及價格階梯方式。三是通過正規債務市場,發行地方債。不可采用通過銀行來做長期項目貸款。增加政府債務透明度,對地方政府舉債情況應向全社會公開。四是建立對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分析機制,及時重組那些風險很大的地方債務。對現有地方債務應分出風險等級來。可通過清理國庫現金,減少政府開支等方式,騰出資金化解未來兩年還債高峰的風險。中長期舉措是政府減持一部分國有資產,用這筆錢來償還風險債務。
三、近10年來的熱點問題——房地產
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7月70個大中城市房價下降的城市有一個,上漲的城市有69個。同比價格上漲的城市中最高漲幅為18.3%。值得一提的是同比漲幅最高的全部為一線城市。火熱的市場需求是房價上漲的主要原因。盡管北京市調控細則在各地國五條落地中最為嚴格。但是通過買房送裝修送車位等手段,實際房價上漲幅度也達到了開發商預期。因此業內人士認為采用限價類行政手段認為遏制供應不是長久之舉。
房價的變化總是牽動著千千萬萬老百姓的心,牽動著全國的經濟動脈。一方面,金融機構大量資產、居民資產與房地產價格高度綁定。房價下跌,將意味著金融機構不良資產和居民負資產的大量出現。通過消費與投資緊縮效應,加劇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債務的償還和地方財政高度依賴土地出讓收入,房價的下跌將引發連鎖反應。因此,宏觀經濟金融治理面對兩難的選擇:要保持短期內宏觀經濟金融穩定,房價就得繼續維持小幅上漲態勢。這樣一來,地方政府債務償還問題可以得到順延,財政壓力也能在短期內緩解,不至于會立即觸發房地產金融風險事件。可房價繼續上漲,只會繼續吹大泡沫。因此,房價何去何從仍舊是中國的一大難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