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經濟體制的變遷,百姓積累的財富高速增長,中國的理財市場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百姓開始注重理財。但我國的百姓理財還處于初期發展階段,百姓的理財投資方式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分析我國百姓理財現狀,并借鑒歐美理財市場的特點與優勢,從政策與市場等多方面對我國百姓的理財現狀提出合理建議。
【關鍵詞】中外 百姓理財 投資教育 借鑒 建議
一、百姓理財概念
百姓理財是指人們對自己的收入、資產、負債等進行分析整理的基礎上,根據所處的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特征及對風險的偏好、承受能力,運用各種金融工具、手段合理安排資金,從而實現資產的保值和增值。因此,百姓在投資理財過程中,不僅應考慮財富的積累,也要考慮財富的保值,理財的核心是對風險的管理和控制。
二、我國百姓理財現狀
近幾年來,我國百姓理財市場迅速成長,不斷推動我國百姓理財業務和百姓理財技能的發展,同時也形成了以下幾點值得思考的現狀:
(一)百姓理財需求大幅度上升
隨著改我國社會經濟的加速發展,百姓的財富收入逐年增長。近幾年,各媒體及報紙、網站等紛紛通過理財專欄和理財頻道等形式授予百姓理財知識。根據實地調查,百姓在購買理財工具時,大多數是以資本保值兼顧增值為主,能夠較好平衡風險與收益情況,理財觀念愈發理性。而百姓理財需求的大幅增長,說到底是因為百姓收入的日益增加、資本的日益豐富而引起投資需求的日益上升。
(二)百姓理財結構發生巨大變化
八十年代初,百姓的理財方式局限于購買國庫券及將現金存入銀行以獲得利息。進入九十年代后,股票以及保險等理財工具開始在百姓中盛行。此時在不少中國家庭中,房產的地位也逐漸上升。進入21世紀后,百姓的投資理財渠道不斷擴大,貨幣、基金、房地產等理財工具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
可見,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百姓對于理財工具的選擇也逐漸多樣化,理財結構不斷向靈活性方向發展。
(三)各金融機構的百姓理財活動旺盛
2003年以來,在外幣存款利率低的情況下,各銀行陸續推出理財工具,不少商業銀行開始樹立獨有的理財品牌。保險、證券、信托、基金公司也緊跟隨后設立專門的理財服務中心,推出各類理財工具。我國的銀保合作、銀證合作都有了很大的發展,金融領域出現了證券公司、商業銀行共同設立的基金管理公司。
三、我國百姓理財存在的問題
在對我國百姓理財的基本現狀研究過程中,不難發現我國的百姓理財存在以下幾點比較明顯的問題:
(一)理財工具相似化現象明顯
各商業銀行推出的個人理財工具相似現象非常嚴重,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理財工具相似度也頗高,幾乎是各類證券、基金、外匯等投資理財工具的不同組合。同時,商業銀行普遍開展為客戶代繳各項費用、代理保險、代為兌換債券等層次低、可復制性強的服務,這些相類似的服務對百姓投資者來說缺少實際的吸引力。
(二)理財市場的相關法律缺乏規范與統一
在我國,不同的監管部門監管金融領域的各個行業,這是源于理財市場業務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不同監管部門獨立頒布本行業的規定,就會出現不同行業間規定不相協調的現象,給百姓投資者帶來了一定的投資困難。其次,目前我國理財市場上的一些理財工具領域尚未有健全的法律涉及,例如私募基金目前仍未得到足夠的法律地位的認可。
銀監委等相關政策機構需實時控制理財投資市場,出臺指導性政策,促使百姓理財市場平穩發展。同時,相關金融機構也應根據銀監委政策相應調整理財建議與組合。
四、歐美百姓理財方式的經驗借鑒
歐美國家擁有比較完善的理財投資市場與百姓理財教育方式,研究歐美百姓理財的方式可以更好地發展我國的理財市場。
(一)通過多種途徑加強百姓理財教育
從二十世紀中期開始,美國絕大多數州已在中學開設理財等金融相關課程,從中學生開始普及理財知識與理財觀念,將基礎的理財知識與學校所授課程相結合。同時,美國將理財教育付諸于法律,通過立法等形式來加強百姓投資者的理財教育,此外,美國通過聯邦儲備委員會發揮帶頭作用,父母對孩子、雇主對雇員提供理財教育等形式,讓理財教育在全民中得到普及。
(二)進行市場細分提供人性化理財服務
歐美國家開展百姓理財業務,首先對客戶群體進行有效的細分。在市場細分的基礎上,確定金融機構的目標客戶群體,并采取差異化的分層服務方式。金融機構實行針對不同層次百姓的人性化服務,為不同層次收入人群提供各自相適宜的理財工具。例如向高收入人群推薦投資回報與風險均較高的理財工具,為中等收入人群提供保本為主,增值為輔的理財工具等。
可見,向客戶提供分層次、人性化的服務,是歐美國家金融機構擴大收入的重要途徑,也是歐美理財市場不斷發展的必要條件。
五、對我國百姓理財的建議
通過上述對我國百姓理財的現狀研究與問題探討,并在借鑒歐美百姓理財經驗的基礎上,針對我國百姓的理財情況提出以下建議:
(一)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
百姓在理財過程中,要樹立起終身理財的觀念,在保值的同時求增值,能夠以平穩的心態面對理財工具的風險與收益。
很多年輕人認為理財是中老年以后才需做的事,其實不然。從簡單的銀行存款復利計算中可見,及早開始理財,是一種為今后人生尋求保障與增值的明智之舉。百姓應將理財觀念深入心中,轉化為有意識與有意義的活動,實現理財收益的最大化。
(二)推進我國百姓理財方式創新
客戶對于人性化、差別化理財服務的不斷需求,混業經營的發展趨勢以及金融機構間的競爭要求等都從客觀上對理財工具供給方產生了強大的創新推動。銀行應積極與證券、基金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合作,努力發展交叉性金融業務。國內銀行可以考慮加大與外資金融機構合作力度,開發新的理財工具和更便利的產品營銷模式。
據此,我國的理財市場只有拓寬投資渠道、創新理財方式,才能吸引更多的百姓進行長期的投資理財。
(三)規范百姓理財培訓市場,強化從業人員素質
我國要大力加強對金融機構理財從業人員的培訓,不斷發掘出素質高、能力強、業務水平精湛的高層次理財分析師,提高理財規劃師等金融從業人員的從業門檻,并加強對其的職業道德培訓。
此外,我國還應多設立相關的行業自律組織,制定相關法律或自律條款,接受客戶投訴,并在查證后依法對相關的人員進行處置,保護好客戶的信息安全。
我國金融市場應該從多方面做出努力,提高理財市場的運行效率,維護理財投資者的權益,為營造一個良好的理財市場環境做出貢獻。
因此,我國應該從自身政策與理財市場特點出發,借鑒國外成熟理財市場的百姓理財策略,不斷規范理財投資行為、完善百姓理財方式,爭取為我國的百姓投資者創造更廣闊的投資前景。
參考文獻
[1]李曉紅.我國居民投資理財工具與理財策略的選擇[J].現代營銷,2011,(11):123-125.
[2]楊金敏.我國個人理財的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J].經濟論壇,2009,(12):45-47.
[3]涂永紅,李偉,劉新安等.美國個人理財方案設計對我國的啟示[J].南方金融,2005,(5):5-8.
基金項目:《針對我國百姓的理財工具風險調查研究》編號:20131042139。
作者簡介:趙旻琪(1992-),女,漢,江蘇省蘇州市人,江西財經大學國際學院,研究方向: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