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企業之間的競爭,造成了供應鏈之間的競爭,供應鏈融資是為中小企業量身定做的一種新型融資模式。為各個弱勢企業提供新型貸款融資服務,同時通過金融資本與實業經濟協作,構筑銀行、企業和商品供應鏈互利共存的關系。供應鏈融資有助于改善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處境。本文主要從信用風險在供應鏈融資模式中的管理角度進行研究,從而有效的說明了供應鏈融資模式在金融融資中的有效性,最終希望對改善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信用風險 金融融資系統 供應鏈融資 管理研究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中小企業也在日益的發展,并且成為了市場上的主導,但是中小企業的實力目前狀況來說還比較弱,信用體系還沒有建立,造成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困境。商業銀行提出了供應鏈這一創新的新型融資服務,這對商業銀行的業務拓展上升了一個很大的空間,將單一的中小企業變為整體企業的授信體。本文針對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研究來說明供應鏈融資對金融融資的作用與風險,叢而改善信用風險在金融融資中所出現的問題。
一、研究的意義
20世紀90年代以來,目前中小企業已經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創造了75%的城鎮就業率,從而成為區域發展的主力軍,在我國經濟建設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然而中小企業所獲得的融資和國有大中型企業相比還是有非常大的差距。根據國家社科基金資助項目《我國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問題研究》,對2000多家中小企業問卷調查,發現53.8%的企業選擇資金投資不足成為企業最不利的問題所在[1]。融資困難制約著中小企業的發展。
目前,針對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研究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方面主要從供求關系來進行研究,銀行與中小企業的供求關系不對稱從而造成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大銀行對企業來說有很多的選擇,但是相對于中小企業范圍就更廣。中小金融機構又因自身的劣勢從而難以滿足對中小企業的貸款需求[2]。第二方面主要從信用擔保、資信評估來進行研究,信用擔保提高了中小企業邊際信用度,增強了中小企業融資討價還價的資本,減少了企業間的地位差距。但是目前我國的信用擔保機構市場信用還不算完善。信用擔保對企業的幫助比較小。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對中小企業的發展越來越重視,金融融資系統將會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第三方面主要從信用體系上來分析,我國當前的信用體系還不夠完善,信用意識太過于薄弱,從而引起中小企業受到金融融資的排擠,中小企業要受到金融融資系統的支持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這樣引起的后果就是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難以得到解決。本文從供應鏈的角度來研究信用風險在金融融資系統中的管理中的問題,結合上述的問題,使供應鏈金融為中國小企業提供全面的服務。從而使中小企業受到限制,緩解銀行信息不對稱的程度,有利于降低銀行的交易成本,這樣就會刺激中小企業發放貸款的積極性,從而提高銀行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有效的緩解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局勢,緩解中小企業融資的困難。目前為止國內對于這方面的問題還做得不全面。
二、供應鏈融資的定義
在我們傳統的觀念來理解供應鏈融資是指銀行通過審查整條供應鏈,基于對供應鏈的管理和核心企業的信用實力的掌握,對核心企業和上下游多企業提供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一種融資模式,由于供應鏈中除了核心企業之外,基本上都是中小企業,因此,在某種意義上說,供應鏈融資是面向中小企業的服務。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企業所面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為了求得發展,外資提供是最為關鍵的因素,這樣促進了企業之間的互相合作關系,從而供應鏈融資的作用由自身發展改變為連接作用,進行組織之間的合作。供應融資解決了上下游企業融資難、擔保難的問題,而且通過打通上下游資金瓶頸,還可降低供應鏈金融的資金成本,提高核心企業及配套企業的競爭力[2]。
三、供應鏈在信用上的風險
信用風險是在企業中達成默契中所形成的,而契約關系是引起風險性的前提,信用風險在金融融資系統中普遍存在,供應鏈金融融資系統是在供應鏈中建立的,所以信用的要求是屬于雙方的,但是如果一方發生信用風險就會造成整個供應商的影響。主要分為主觀信用風險,中小企業推遲還款或者拒絕還款,從而達到騙取貸款和其他利益的風險。由于企業不良的誠信造成名譽的損壞,道德的淪喪。還有就是客觀性的風險,如政治動蕩、自然災害、企業內部原因造成經營不合理化,而沒正常履行承諾的風險,主要分為自然風險、社會風險、政策風險和市場上的風險[3]。
四、信用風險在金融融資系統供應鏈中的管理
供應鏈金融服務的對象是由中小企業組成的供應鏈整體,將這些整體進行統一管理,供應鏈融資企業的參與者十分多、信貸擔保樣式多元化、資金流動難以掌控、所以說供應鏈面臨的風險比較復雜化,控制風險也比較難,每個企業都有可能面臨著信用風險,這就需要一個供應鏈對整體的管理模式,從而減少風險性。
(一)對企業擔保物權的管理
擔保物權是企業在向銀行申請獲得供應鏈金融服務和融資系統,從而獲得銀行的貸款,但是要向銀行提供具有經濟價值的擔保物,如房子、車子等。這樣擔保物與融資系統建立了橋梁作用,企業會通過擔保物來通過銀行的授信。從中獲得貸款,對于銀行來說無疑是減少風險的一大保障,如果企業發生信用風險,銀行可以通過擔保物權的變現而彌補因為企業違約所造成的經濟損失[4]。由于現在供應鏈的多樣化,從而使得銀行對擔保物的安全性和變化性難以做出精確的判斷,為了使信用風險在金融融資管理中更完善,銀行一定要做到對于企業的擔保物管理進行嚴格的審核把關。確保擔保物的知識產權的清晰、經濟價值穩定可靠、變現靈活。從而確保銀行與中小企業之間的風險擔保。這為維持金融系統中供應鏈的管理提供了可靠性的保障。
(二)對供應鏈企業核心的管理
核心企業是供應鏈運行的主要動力,銀行對中小企業開展授信時必須要對核心企業進行綜合性的調查,核心企業的信用度對于供應鏈金融系統的管理有直接性的關系,也是致命的關鍵性因素。如果在供應過程中其他企業違約,就會導致供應鏈的影響,銀行這時可以利用核心企業來維持生產經營,這樣就不會造成整個供應鏈的失敗。但是一旦供應鏈與核心企業出現違約風險,將會對整個供應商產生影響,會導致銀行和中心企業的金融關系破裂還會產生對供應鏈的所有企業的授信與信貸產生威脅。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就要要求銀行在供應鏈金融業務開展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好對核心企業的風險管理。對該企業經營績效、發展能力、競爭能力做出細致的考察。其次要供應鏈中上下游的企業迅速的做出控制與分析評估能力。做到對供應商的細致掌握,確保企業信譽合格,防止對核心企業和供應鏈的過高授信,最后要對核心企業與銀行的合作進行維護與考察,使企業與銀行共同的管理供應鏈中金融系統的風險和控制。
(三)對供應鏈參與企業的管理
雖然核心企業在供應鏈中起到核心作用,但是中小企業對于供應鏈也是整體的組成部分,重要的核心企業雖然起到關鍵作用,但是作為整體的一部分與其他中小企業的連接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核心企業離不開其他中小企業的經營業務對接,只有這樣才可實現供應鏈的運轉。將中小企業與核心企業進行一個整體式管理,大企業幫助小企業,小企業輔助大企業在銀行的連接作用,銀行起到帶動運行的作用,中心企業起到聚集資產作用,而中小企業就是眾多資產的組成部分,所以三者是互相連接的。核心企業信用風險會對供應鏈金融產生致命的關鍵,其他參與企業對供應鏈的金融企業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核心企業違約那么供應鏈就無法進行,從而影響整個供應鏈的經營。
五、總結
對于信用風險在金融融資系統中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合理的管理可以使中小企業得到新的發展,減小了中小企業與銀行的差距,做好對應連其他參與企業的風險管理是預防和避免供應鏈金融系統信用風險的重要手段之一,做好供應鏈對金融企業的經營,經營績效的考核,確保企業組成信譽的高效性。科學合理的做好對企業的信譽評估作用,共同構建供應鏈中的信譽度,從而更好地為供應鏈的正常運行做好保障。對企業參與擔保物的經濟進行嚴格的評估,從而確保銀行在提供信貸服務的同時保證經濟價值的穩定性,從而避免銀行因信譽所造成的損失,從而提高商業服務的能力。信用風險在金融融資系統的有效管理中有助于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提高商業銀行的收益,從而為物流企業發展帶來一定的實惠,最終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提供了幫助。
參考文獻
[1]黃賢超.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再思考——基于中美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比較研究[J].經濟師,2013(01).
[2]畢曉韻,彭芳春.金融危機下供應鏈金融融資問題與機制創新[J].湖北工業大學學報,2010(03).
[3]郭清馬.供應鏈金融模式及其風險管理研究[J].金融教學與研究,2010(02).
[4]徐學鋒.芻議供應鏈金融的信用管理體系建設[J].征信,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