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構建沈陽區域金融中心,是發展遼寧經濟,乃至振興整個東北地區經濟的必然選擇。雖然目前沈陽的金融業發展在很多地方還顯得有些滯后,但只要其明確目標,選擇一條合適的發展戰略路徑,在政府主導與市場推動的雙重力量作用下,抓住機遇,勇于創新,沈陽區域金融中心就一定會早日形成規模。
【關鍵詞】沈陽 區域金融中心 經濟增長
資本是地區經濟增長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而大力發展金融業是解決資本約束的有效路徑。在經濟起飛階段,尤其如此。近幾年來,沈陽市提出要建成遼寧省區域金融中心的構想,經過多年的努力,其金融綜合實力顯著增長,構建區域金融中心初具基礎。“十二五”出臺的遼寧省金融業發展規劃又進一步明確了沈陽要大力依托老工業基地優勢,充分利用沈陽商貿區綜合試驗區、遼寧經濟圈等區域發展戰略,有效運用金融資源,把沈陽建設成為輻射遼寧,乃至整個東北的區域性金融綜合服務中心。
一、構建沈陽區域金融中心的迫切性與必要性
一是推動遼寧區域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基礎。當前,從全國角度分析,遼寧經濟在總量和人均發展水平上仍顯滯后,未能領先。其發展滯后的主要差距體現在工業化和服務業水平仍然不高,因此,奮起直追是必然選擇,而上述兩者的進步與金融業的支持密不可分。但目前遼寧金融業的發展能力和水平還不能完全滿足經濟發展的全面需要,同時,本地區尚無能力大規模吸引區域外的金融資源入駐遼寧,因此構建遼寧自己的區域金融中心十分迫切。
二是促進遼寧優化產業結構、全面提升其經濟發展水平與質量的重要保障。近年來遼寧地區大力推動自主創新,成效顯著,但地區經濟產業結構不均衡、自主創新能力不足以及經濟發展水平與質量不高等問題仍很突出。沈陽構建區域金融中心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利條件和前提。金融中心的構建可以為高新技術等創新產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和風險防控機制,減小創新型產業投資風險;同時,金融中心的構建還有利于促進產業轉型與技術進步,為創新型企業技術研發與革新提供資金與信用支持,為產業的后續成長和發展奠定基礎。
三是建設區域性特大型城市的重要前提和基礎。沈陽于2011年重新進行了行政區域規劃與調整,拓展了發展空間,并對推動沈陽發展建設成為有影響力的區域性特大型城市做出戰略部署。為此,在這一進程中,金融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一是城市建設的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離不開金融支持,雖然這類建設一般主要是由財政支出解決,但其余大部分的資金都需要通過金融機制和體系來提供;二是沈陽的產業升級與自主創新離不開金融體系的支持,由于沈陽是我國新型裝備制造業發展基地,這一產業的振興與金融系統的資金融通支持密不可分,是其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三是金融業的大發展能夠帶動和刺激社會總需求的擴張,推動沈陽,乃至遼寧經濟的快速增長。
二、構建沈陽區域金融中心的路徑選擇
(一)積極構建戰略發展規劃目標
沈陽的金融經濟和城市發展水平與國內的發達城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因此,結合沈陽經濟發展實際現狀,沈陽區域金融中心的定位應當是立足于建設成為東三省,乃至國內區域性金融中心。沈陽構建區域金融中心的戰略目標可分為近期和遠期目標,近期目標是用五年到十年左右的時間發展建設成為遼寧省區域金融中心,充分發揮省會城市的優勢,憑借區域經濟中心的位置,有效施展金融極化作用,聚集和吸引全省乃至東三省到全國范圍的金融資源,大力完善城市金融中心功能,推動和優化金融產業的產值與結構,使沈陽區域金融中心金融與經濟增長極的作用充分釋放,為遼寧區域經濟的長遠發展服務。遠期目標是利用十年到二十年的時間,將沈陽區域金融中心發展成為連接東三省,輻射北部內蒙古地區及遼東半島的區域性綜合金融服務中心,大力吸引國內外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的進駐,將沈陽區域金融中心的綜合金融服務功能發揮到極致,并有效向周邊地區輻射,彌補東三省和北部地區過度地帶的金融服務空擋。①
(二)確立正確的戰略發展規劃模式
通常,金融中心以自然成長模式和政府主導模式兩類為主。②自然成長模式遵循經濟增長基本規律,由區域經濟增長推動區域金融需求不斷增加,促進金融體系有效擴展,同時推動相關金融制度不斷完善,最終區域金融中心逐步形成;而政府主導模式的主要路徑則是以一定的金融、經濟資源和環境條件為基礎,在政府主導設計的模式下,加大金融開發力度,增強和健全金融體系功能和實力,最終形成區域金融中心。結合目前沈陽金融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構建沈陽區域金融中心的模式可以選取以政府為主導,同時利用自然形成因素,以兩種模式相結合的形式,即綜合發展模式推動沈陽區域金融中心的建設和發展。初期的建設和發展應當以依托政府主導、政策推動為主,在沈陽金融中心的實力和功能壯大以后,再依市場因素逐步推動沈陽區域金融中心的建成。從當前遼寧地區經濟發展現實情況看,沈陽區域金融中心的建設必須有遼寧省和沈陽地區兩級政府的大力推動,加強政策引導,及時制定相關區域金融發展戰略規劃,大力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加大力度吸引境內外金融機構的進駐,利用政府和市場兩手都要硬的手段加速沈陽區域金融中心的早日建成。
(三)加強區域金融中心政策設計
首先,要盡早出臺沈陽區域金融中心建設戰略規劃,對其發展戰略目標、發展重點、功能定位、空間布局等內容進行系統規劃和設計,規避無序發展的盲目性。③其次,要加強政府軟環境建設,積極擬定和出臺相關優惠配套政策。沈陽區域金融中心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持和引導,即需要通過擬定和出臺相關配套優惠政策來推動金融中心的早日建成,優惠政策的設計應當有利于沈陽金融業的良性健康發展。第三,要積極采取措施優化金融環境。沈陽金融環境的建設應著力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法治與信用環境。重點是加強信用制度和相關法治法規的建設和執行,積極建構社會信用體系,形成優質的社會信用環境,提高民眾對金融生態環境信用建設重要性的認識水平,確保金融業時刻處于一個公平公正的發展環境。二是人才環境,推行和實施沈陽區域金融中心人才發展戰略,大力引進金融專業人才和復合型人才。
(四)完善區域中心金融發展功能
在遼寧地區的金融發展進程中,經濟結構、經濟資源稟賦等諸因素決定了本地區金融體系是以銀行業為主導的金融結構,保險期貨證券等其他類型金融功能欠發達,此外,與發達城市比,沈陽的銀行業發展水平仍較弱,還不能完全滿足區域經濟的發展需要。因此,沈陽地區仍需在加大銀行業的發展建設力度的同時,強化特色功能,完善保險、證券等其他金融主體,為地方經濟服務。由此可見,沈陽區域金融中心的功能首先定位在服務于本地區、本省經濟發展;同時,沈陽啟動獲國家批準的沈北商貿中心已初具規模,已吸引了眾多金融機構的入駐,為今后逐步形成一個金融網絡發達、金融文化氛圍濃厚、金融聚集效應明顯、金融服務高效的金融產業聚集中心奠定了基礎,即沈陽區域金融中心的另一個定位應當是地區國際金融業務服務中心。
注釋
①王春麗.東北地區金融發展實證研究[M].大連: 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1
②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2012年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
③王春麗.東北地區金融發展實證研究[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1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金融學會2011年中國金融年鑒[M].北京:中國金融年鑒雜志社有限公司.
[2]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2012年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
[3]王春麗.東北地區金融發展實證研究[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1.
基金項目:本文是遼寧省社科聯項目“遼寧地區區域金融中心發展優勢、難點與對策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