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是享譽中外的瓷都,但在上世紀90年代市場經濟大潮沖擊下,景德鎮陶瓷產業一度陷入沉寂。進入新世紀,景德鎮市委、市政府提出“堅持陶瓷發展優先、打好陶瓷產業主牌”的戰略,出臺了《景德鎮陶瓷振興綱要》等政策措施,景德鎮陶瓷產業又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為了解和掌握景德鎮市陶瓷產業發展現狀以及金融支持情況,我們對此開展了專項調研。
一、金融支持陶瓷產業現狀
一是對陶瓷產業信貸供血不足。2012年末,全市各項貸款余額308.12億元,其中對陶瓷行業貸款余額為21.65億元,只占貸款總額的7.03%。而同期陶瓷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10%,金融機構對陶瓷產業的信貸支持偏弱,陶瓷產業發展資金供需存在一定缺口。
二是對陶瓷產業支持力度不均衡、貸款投向不盡合理。從銀行間信貸投放看,地方性法人機構占全部陶瓷行業貸款的40%,而國有銀行卻不足50%,信貸支持力度很不均衡;從貸款投放陶瓷行業對象看,支持規模以上的日用陶瓷、建筑陶瓷、高技術陶瓷等大型陶瓷企業和陶瓷大師,而對陶瓷銷售、藝術陶瓷生產、陶瓷文化創意等中小企業貸款普遍較為謹慎,特別是手工作坊、工作室等貸款問題較為突出;從貸款期限結構看,以陶瓷生產和項目貸款為主的中長期貸款占比較大,而以陶瓷日常經營、陶瓷銷售急需的流動資金貸款投放顯得不足。
三是對陶瓷產業支持方式單一。一是融資渠道單一。全市陶瓷產業上市融資尚屬空白,風險投資、發行債券等直接融資品種幾乎沒有,銀行貸款仍為陶瓷產業融資的主要手段;二是金融產品單一。對陶瓷產業的仍為傳統的貸款業務,信用證、保函等業務較少,特別是針對陶瓷產業的金融創新產品和特色服務如藝術品抵押更顯不足;三是金融服務單一。金融服務品種少、層次低,配套服務相對滯后,無法滿足陶瓷產業生產經營單位對信貸資金的需求。
四是對陶瓷產業信貸覆蓋面窄、信貸額度低。2012年末,銀行信貸支持陶瓷企業1016戶,相對于全市大小3000多家陶瓷企業而言,信貸覆蓋面只有34.05%,其中,銀行機構以10多億元的陶瓷行業貸款,重點支持了特地、金意陶、法蘭瓷、駿馬陶瓷等十多家大型陶瓷企業,從而導致其他陶瓷企業戶均貸款普遍偏低,大多數的中小陶瓷企業無法通過正常渠道獲得銀行信貸資金支持,只能轉而求助高成本的民間融資,嚴重制約了企業的正常發展。
二、金融支持陶瓷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是金融體系有待完善,新型金融組織活力需進一步提升。一是從機構格局上看,除交通銀行外,還未設立其他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外資商業銀行的分支機構,更難有信托投資公司、財務公司等非金融機構;二是從金融服務水平看,各金融機構在管理體制、市場地位、業務品種方面,基本雷同,導致其經營目標集中,金融創新產品少,競爭力相對低下;三是新型金融組織短期內難以發揮其主力軍角色作用。2012年末,景德鎮成立了2家村鎮銀行和3家小貸公司,其貸款余額為10.04億元,難以形成有效的信貸供給能力。
二是金融服務有待提升,金融普惠政策需進一步推廣。一是金融機構門檻高,陶瓷企業難以企及。由于大部分陶瓷企業規模不大,抗風險能力相對薄弱,在報批流程與一般客戶上并無優勢,獲得貸款的機會相對較小;二是金融機構對陶瓷企業的信貸產品仍局限擔保、質押等傳統信貸產品,其信貸品種單一,難以滿足陶瓷企業的融資需求;三是貸款利率較高,融資成本較大,近八成的陶瓷企業利率均在浮動區間1.5以上。最后,在銀行壘大戶的營銷偏好下,以中小、家庭作坊式企業為主的陶瓷企業更難以獲得信貸支持。
三是擔保作用有待發揮,風險分擔機制需進一步調整。一是擔保能力不強。2012年末,全市6家信用擔保機構,注冊資本金僅有3.48億,存在著資金規模有限、擔保能力不足等問題;二是對信用擔保機構認可程度不高,銀行目前只與有政府出資背景的擔保機構開展業務;三是陶瓷企業獲得擔保機會偏低,2012年末,僅為50余家中小企業提供了擔保貸款2.12億元;四是陶瓷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弱現實與落后的社會信用擔保體系情況,制約了金融支持陶瓷產業發展。
四是自身發展有待規范,金融服務的廣度與深度需進一步增強。一是受上世紀90年代以來陶瓷行業不良債務被懸空的陰影影響,造成部分銀行仍存在懼貸情緒;二是陶瓷企業財務制度不完善、不透明,出現銀行在選擇貸款對象時會更加審慎;三是企業難以提供有效的擔保或抵押,銀行又將陶瓷業定位高風險行業,慎貸理由會更充分;四是小富即安心態影響了信貸資金投入。由于陶瓷行業屬微利行業,加部分民營陶瓷企業主存在的小富即安心態,無意擴大企業規模,阻礙了信貸資金的投入。
三、助推陶瓷產業不斷發展的措施與建議
(一)地方政府——認真落實支持陶瓷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一是政府有關部門應同金融機構管理部門盡快落實陶瓷產業貸款的差異化政策,提高對陶瓷產業不良貸款比率的容忍度,引導金融機構對陶瓷產業的信貸傾斜政策。二是以開展“信用景德鎮”建設為抓手,切實維護金融債權,為金融支持陶瓷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三是落實陶瓷產業財稅資金扶持政策和健全金融風險補償機制;四是要提升協調服務工作水平。
(二)金融機構——提升金融服務,創優金融環境
一是要提高認識,增強金融機構支持陶瓷產業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要探索建立適合陶瓷產業“先扶持,后受益”的信貸傾斜政策,加大對附加值高、占據產業價值鏈高端的陶瓷文化產業的信貸支持,同時,切實減免中小陶瓷企業信貸審核過程中的有關管理、咨詢費用,減輕陶瓷企業負擔;二是擴大對訂單、應收賬款、存貨、商標、陶瓷藝術品等抵(質)擔保范圍,同時對發展前景較好的“三有一不”企業和藝術家積極探索實行信用貸款方式,有效提升信用和擔保貸款比重;三是積極創新陶瓷信貸產品;四是支持融資方式多元化,鼓勵陶瓷產業走直接融資渠道,為促進陶瓷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創造有利的融資環境;五是積極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
(三)陶瓷行業——加強陶瓷企業自身建設,提升陶瓷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融資能力
一是強化信用意識,注重自身信用的積累和維護,樹立良好的守信用、重履約的企業形象,為實現銀企對接創造條件;二是提高財務管理水平,提高企業財務狀況有透明度和可信度;三是積極吸納專業人才,加強內部管理,增強陶瓷企業盈利水平和還貸能力;四是立足現有基礎,通過發揮陶瓷院所、陶瓷企業、國內外陶藝家的重要作用,大力發展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和高技術陶瓷產業集群,保持企業活力和產品市場競爭力,提高融資水平。
(四)社會各界——完善陶瓷產業支持服務體系
一是加快村鎮銀行和小貸公司建設步伐,力爭轄內縣區實現全覆蓋目標;二是完善信用擔保體系建設,緩解陶瓷企業融資擔保難問題;三是創新擔保方式,建成“陶瓷企業+信用聯合體+行業協會”的信貸模式;四是降低行政費用,切實緩解融資貴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