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忠縣是一個農業大縣,作為“根植地方,服務大眾”、發揮農村金融主力軍的農村商業銀行,如何更好地服務“三農”,已成為農商行急需研究和解決的新課題。
【關鍵詞】“三農” 信貸 創新
本文通過對農商行忠縣支行的調查研究,積極探索金融危機下尋求突破三農服務“瓶頸”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促使農商行更好地履行優質服務職責,為城鄉經濟統籌發展提供有利的借鑒意義。
一、“三農”服務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社會信用環境較差
據調查:忠縣部分鄉鎮農村社會信用體系缺失嚴重,農民信用觀念的淡薄,法律意識欠缺。2012年,在忠縣28個鄉鎮346個村2658個組823736人農業人口中,農戶小額貸款建檔戶數僅226366戶,發放貸款證的216390戶,現有貸款余額僅14037人18714萬元,表內不良貸款竟高達21.2%。
(二)信用擔保體系不健全
由于信用擔保體系不健全,導致農村聯保小組成員分化。一類是由比較富裕、有技術的家庭組成一個聯保小組團體,一類是由經濟較貧困、生產能力較弱的家庭組成一個聯保小組團體,進一步加劇農村農業經濟發展不均衡的局面。
(三)缺乏有效的擔保抵押物品
第一,現行法律限制著農民宅基地使用權和地上房屋所有權,不能行使抵押權;第二,農村的大量鄉鎮企業雖然占了很多地,但沒辦相關國家征用手續,也不能行使抵押權;三是鄉鎮缺乏相關的抵押評估機構,因此農村中小企業和農戶貸款難的問題難以根本解決。
(四)缺乏具有法律規范的農業擔保組織體系
農業保險的缺位,限制了農商行對農業產業化,貿、工、農一體化及創新型農業的支持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商行對農業、農村企業的風險評估而“懼貸”,制約了“三農”業務的發展進程。
(五)客戶頻繁流動,給三農服務工作帶來難度
農村多數勞動力已外出務工,分散于全國各地,地址不固定,流動性很大,給三農服務工作帶來難度。
(六)具備專業水平的信貸人員少,素質參差不齊
在忠縣支行現有的86名信貸人員中,通過正規高校專業畢業的信貸人員不足15人,部分人員學歷僅為高中,素質參差不齊,導致三農優質服務不能更好的發揮。
(七)貸款責任界限不清晰
近年來,總行出臺的相關規章制度不少,但貸款免責條款不具體,在處理違規事件中,大范圍的過重處罰,造成信貸員“談貸色變”,存在多放貸款多承擔責任的消極想法。
(八)激勵措施不力,“畏貸”、“恐貸”現象突出
一是對信貸員考核,激勵措施不力,辦法未細化,沒有調動信貸員的積極性;二是基層信貸員害怕信貸違規受罰,“畏貸”“懼貸”思想突出,主動營銷意識淡薄。
二、加強三農服務的對策及思考
為了破解農村商業銀行在“三農”服務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尋找科學的解決措施,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明確定位,敢于發展自身優勢
農村商業銀行的市場定位應扎根于農村,貼近于農民,將網點最大限度的分布到基層。農商行的任何舉措都要緊扣這一定位。挖掘自身優勢,凸顯扎根農村,貼近農民,點多面廣,獲取農村經濟信息便捷,服務方式靈活多樣的優勢,突出工作重點,創新工作思路,著力培養黃金客戶、拓展優質客戶、最大可能吸引新客戶。
(二)提高認識,充分發揮好支農職能作用
一是改進工作作風,克服“恐貸、畏貸、惜貸”心理,糾正單純追求經濟效益的行為。繼續發揚“背包銀行”的精神,深入到千家萬戶了解農民對生產、生活資金的需求,幫助農民解決實際困難。二是轉變觀念,積極探索支農服務的新途徑、新方法。三是大力開展送“金融知識下鄉”活動,不斷提高農民的信用意識。四是發揮好“信息窗口”、“咨詢窗口”的作用,為農民和農村經濟組織提供相關的市場信息和咨詢服務。
(三)豐富企業文化內涵,增強員工凝聚力
讓員工人人參與、人人認同企業文化建設。營造辦公環境舒心典雅、干群溝通渠道暢通、同事關系和諧,工作廉潔高效精神飽滿,服務熱情細致周到,創造出一種人人受尊重,職工幸福指數高的文化氛圍,打造企業精英團隊,增強職工凝聚力戰斗力。
(四)突出重點,促進農業發展
一是加大對農戶及各類農村經濟組織在農藥、化肥、農機具、糧種、薄膜等方面的信貸支持。二是積極支持生豬、奶牛、肉牛、肉羊等畜牧養殖,大幅提高畜類養殖業的信貸支持力度。三是以市場為導向,充分發揮好農商行經營靈活的優勢,積極支持農業特色產業、農業專業合作社和農產品原料基地建設。
(五)改善服務方式,提升農商行形象
一是推廣農戶、專業合作組織、專業協會成員聯保,組建信用共同體,推行客戶經理制,設立“農貸專柜”,提供“一站式”的精細化便捷服務。二是提供江渝鄉情卡、江渝親情卡等多品種服務。三是將農商行的服務范圍、地點,工作人員電話、投訴電話等上墻公開,并印制成卡片,逐村發放,為客戶提供透明度服務。
(六)創新金融產品,業務品種配套
忠縣農商行為廣大個人客戶量身定做的農戶小額貸款、返鄉農民工創業貸款、個體工商戶貸款、巴渝新居貸款、江渝鄉情卡、江渝親情卡等二十余個個人類貸款業務品種,做到了品種配套,實用性強,操作可行,效果很好。
(七)大力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
首先,支持涉農龍頭企業發展,使其更好地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其次,支持農業生產基地建設。一是糧、棉、油等農產品基地;二是加工企業或特色農業基地;三是特種種植、養殖基地;四是自然資源基地。圍繞主導產品、拳頭產品、特色產品,定向投入、定向服務。
(八)建立三農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和稅收減免制度
由財政按三農貸款新增余額的一定比例,對銀行機構進行適當補償;稅務部門對發放三農貸款的銀行實行稅收減免,將減免的部分作為呆賬核銷準備,提升銀行風險抵御能力。
(九)出臺貸款盡職免責辦法
為了盡快適應農商行改革后的發展需要,打開員工由被動放款為主動放款的局面,盡快出臺《農商行三農貸款盡職免責辦法》,細化免責條款,鼓勵員工積極營銷貸款。
(十)建立科學規范的激勵機制
招賢納才,組建一支思想好、素質高、業務精的信貸隊伍,是農商行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手段,同時,還要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評優、選模、晉職、薪酬同績效掛鉤。薪酬可實行基本生活保障金加績效工資兩部分,績效工資實行“不保底、不固定”制度量化考核。按收集客戶貸前調查資料量、完成客戶的貸款資料量、發放貸款的金額和筆數、管理貸款情況、收回本金利息等指標,考核兌現,激勵員工爭著去發放和管理貸款。
總之,農村商業銀行,只有始終以根植農村,服務“三農”為宗旨,創新服務方式,才能成為讓人民滿意,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銀行。
參考文獻
[1]麻文奇.農村金融服務研究:東莞視角[J].南方金融.2009(09).
[2]李琳.以農村金融創新推動“三農”改革發展[J].人民論壇.2011(27).
[3]鄭良芳.對農村金融創新如何反哺“三農”的若干思考[J].海南金融.2011.
[4]呂瑩.銀行界的新家族──農村商業銀行[J].現代商業銀行.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