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貿易融資業務是商業銀行一項重要的國際業務,當前在復雜多變的內外部環境下,銀行一方面要尋求業務發展機會,另一方面必須做好風險控制,本文在分析市場環境的特點的基礎上,從商業銀行的角度提出發展貿易融資業務的對策,以及風險管理措施。
【關鍵詞】貿易融資 特點 對策 風險
貿易融資業務是商業銀行經營的一項國際業務,是對進出口商提供的與進出口貿易結算相關的短期融資或信用便利,可以解決進出口商在貿易中的資金需求與信用支持方面的需要。隨著我國銀行業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銀行國際業務面臨的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各家商業銀行紛紛將貿易融資業務視為能夠帶動國際業務全面發展的發動機而大力發展。但近年來,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經濟處于下行周期,我國的進出口貿易環境惡化,貿易融資作為商業銀行針對進出口貿易提供的融資,受到沖擊,風險事項頻發,業務發展與風險管理面臨雙重壓力,商業銀行需要在尋求業務發展對策的同時嚴控風險。
一、環境復雜
目前商業銀行貿易融資業務面對的外部環境日趨復雜,主要特點為:
第一,進出口貿易、國內外經濟形勢趨于復雜,歐元區的債務危機和美國的“財政懸崖”使中國的兩大出口市場經濟持續低迷。2013年上半年我國進出口呈現逐步回落態勢,一季度,我國進出口值為9752.5億美元,同比增速為13.5%,二季度進出口10224.4億美元,同比增速為4.3%。其中,5月份我國外貿增速僅為0.3%,6月份則進一步下滑至負增長2%。RXL中國行業咨詢網-行業報告-行業分析-市場調研-第三方市場數據提供商在外需乏力,內需疲軟的形勢下,我國進出口貿易尚未走出困境,銀行貿易融資業務總體市場需求下降,業務拓展步履維艱。
第二,一直以來,利用虛假貿易套取銀行貿易融資用于房地產、民間借貸等高風險領域,是不法企業騙取銀行信貸資金謀取高收益的一種手段,是銀行風險管理中需要特別關注和嚴控的問題。而2013年上半年出現了大量虛假貿易,利用銀行的貿易融資資金套取收益,一些企業通過多次偽造貿易背景提高融資額度,加大了銀行承擔的風險。據海關數據顯示,2013年1~4月,內地與香港雙邊貿易增長66%,而在3月份,內地對香港出口增長了92.9%,創造了從1995年3月份以來的最高增速,異常增長的數據背后是一些企業通過轉口貿易偽造虛假貿易背景,從銀行獲取貿易融資,套取利率和匯率差價或購買銀行短期理財產品獲取收益,銀行成為熱錢涌入的一條通道。虛假貿易帶動的熱錢涌入進一步推動了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導致國內流動性過剩,引起市場匯率、利率頻繁波動,增加銀行業務操作的難度和風險。隨著虛假貿易的激增,監管政策相繼出臺,也增加了銀行外匯業務的違規風險。
二、發展對策
盡管市場環境復雜多變,但商業銀行的專業性和競爭能力恰恰表現在能夠針對不同的市場條件發現業務機會,找到發展對策。國內各家商業銀行的貿易融資業務在日益開放、復雜的市場條件和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專業水平快速提升,激發出了其應有的活力和能量。今后還需進一步加強以下應對措施,找到銀行自身業務發展對策,滿足和支持我國進出口貿易的融資需求,發揮金融中介對實體經濟的促進作用。
(一)創新產品,優化服務方式
銀行應在傳統貿易融資產品的基礎上不斷研發創新授信模式及結構性貿易融資產品,根據市場變化、客戶需求將多個產品組合起來,為進出口商提供綜合的融資方案,在為客戶提供融資便利的同時增加銀行的盈利點,實現銀企雙贏。進出口商在不利的市場環境下更需要銀行提供專業的金融服務,緩解資金壓力,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銀行應利用自身的專業性為客戶發現和實現融資需求,而不是僅僅坐等客戶上門。根據客戶的貿易流程、企業規模、在銀行的授信條件等,銀行在不同的貿易環節為其提供相應的融資產品,并且通過供應鏈融資模式向企業的上下游延伸融資服務,形成可以覆蓋貿易全程的全方位服務。
(二)在符合監管政策的前提下,利用境內外利差和匯差為進出口商的真實貿易提供最優的融資方案
目前利率、匯率存在境內外兩個市場兩個價格,銀行可以根據市場行情運用不同的貿易融資產品,采用境內直接向企業融資或經由海外機構為企業提供境外融資,為進出口企業選擇最優的融資渠道,緩解企業的資金壓力,在貿易形勢不利的情況下為企業尋求資金支持,降低企業財務成本,同時保持銀行的業務發展。
2013年我國將繼續保持穩健的貨幣政策,而世界主要國家仍普遍采取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在國內融資困難,利率較高而境外資金相對充足利率較低的情況下,銀行可以通過提供擔保或居間服務的貿易融資業務,為企業獲得境外低成本資金。
由于境內外匯率形成機制不同,人民幣匯率在境內外存在差異,銀行針對不同的市場機會設計出貿易融資組合產品,將貿易融資與資金交易結合起來,在境內外選擇有利的匯率,為進出口企業進一步降低融資成本,同時增加銀行結算、結售匯等多種業務機會。2012年人民幣匯率呈現雙向波動的運行態勢,但今后人民幣總體上仍處于升值預期,而境內外對人民幣升值預期的程度存在差異,是匯率不一致的原因之一,面對境內外紛繁復雜的市場環境,銀行應提高市場反應和分析能力,在市場中尋找貿易融資業務機會和盈利空間,在為企業解決融資需求的同時增加銀行收益。
(三)借力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發展,本外幣聯動進一步拓展貿易融資業務機會
自2009年我國啟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開始,經過四年,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逐步由計價貨幣向結算貨幣邁進,人民幣跨境交易量快速增長,2009年至2012年,我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量分別為36億元、5063億元、2.08萬億元和2.94萬億元,近三年平均增速達140%。貨物貿易項下跨境人民幣結算量在同期海關進出口總額中的占比,由過去的不足1%提高至10%以上。人民幣跨境使用范圍迅速擴大,離岸人民幣中心逐步成形,目前香港已經成為最大的人民幣離岸市場。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繁榮發展為銀行貿易融資創新提供了新的通道,在經濟低迷時期,進口企業國內銷售回款周期延長,而銀行的外幣貿易融資產品如果超過90天要受到短期外債指標的限制,無法滿足企業對融資期限的要求。而通過跨境貿易人民幣產品創新,則可有效延長企業的付匯期限,解決客戶付匯與實際銷售回款周期匹配的需要,同時銀行獲得了穩定的中間業務收入。
(四)繼續發揮境內外聯動的優勢帶動銀行境內外機構貿易融資業務全面發展
近年來,國內各主要商業銀行紛紛加快建立海外機構的速度,在世界主要金融中心、與中國經濟貿易往來密切的國家地區以及新興市場國家逐步鋪設網點。境內分行發揮客戶資源優勢為境外分行提供業務機會,而境外分行利用所處地區金融市場的融資便利提供低成本資金以及授信、融資、結算、外匯交易等綜合服務。進出口貿易涉及境內外兩方企業,通過境內外分行聯動,銀行可以在整個貿易交易過程中發現適宜的融資點,如境內開立的一筆遠期信用證業務,是選擇由進口企業在境內分行辦理進口押匯,還是由出口企業在境外分行辦理貼現,可以根據境內外利率、匯率的市場行情選擇相比較更加有利的融資方式,但無論怎樣選擇,銀行都可以獲得業務機會,總體受益。由于同屬一家銀行,銀行可以全程控制貿易流程,有利于對風險的識別和控制。而在總行的統一管理下,境內外分行在管理模式、風險控制、業務流程上能夠達成一致,合作更能協調順暢,有利于推動業務的進展,因此境內外聯動將成為銀行今后一段時間內大力發展的內部業務合作模式。
三、風險管理
由于貿易融資產品組合化的程度越來越高,產品不斷創新,對銀行風險管理的要求隨之越來越高,銀行亟須加強以下方面的管理,保證銀行信貸資產的安全和信譽的穩定。
第一,嚴格審查貿易背景真實性,貿易融資業務惟有具備真實的貿易背景才能保證有正常的銷售回款償還銀行的融資,也才能保證銀行的業務不會違反監管政策。
貿易融資區別于銀行其他信貸業務的最顯著特點是自償性高,貨物銷售回款或出口收匯是第一還款來源,銀行對一筆進出口交易發放的融資依賴于此筆交易項下貨物銷售回款償還,貿易背景真實是保證按期還款的基本前提,如果是虛假貿易,將使融資沒有真實的貨物銷售相對應,因此銀行必須嚴格審核貿易單據,了解客戶真實的經營狀況,監控貨物銷售情況,這是貿易融資風險管理的基本要點。
自2013年5月份至今,監管部門為防范我國外匯收支風險,查堵外匯違法違規資金跨境流動,相繼下發了《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加強外匯資金流入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關于加強轉口貿易背景真實性審核的指導意見》等文件,要求銀行嚴格審查貿易背景真實性,杜絕虛假貿易,銀行為保證業務合規性,降低違規風險,必須加強審查甄別工作。
第二,加強期限管理,確保貿易融資期限合理。客戶的采購、生產、銷售的周期應與融資期限匹配,銀行必須防止因融資期限錯配而導致的回款不及時或企業過度占用銀行信用,給還款帶來風險。當客戶雖然有真實的進出口貿易,但申請的融資期限遠遠長于銷售回款周期時,客戶在銷售回款后先將資金投資于房地產、民間借貸等高風險領域以求獲得高收益,給銀行造成較大風險。銀行在產品創新、產品組合時,應把握整體融資期限的合理性,當資金游離于貿易之外時,貿易融資業務將失去其應有的風險較低的特性,使銀行承擔無法預計的額外的風險。
第三,加強內部管理,防范操作風險。在授信審批、放款操作、貸后管理等環節完善并落實相關管理制度,雖然各銀行都建立有完整的信貸業務管理制度,但在落實貸款條件、抵質押物管理、業務操作、貸后管理等方面需要嚴格執行相關規定,使制度文件落到實處,才能真正發揮控制風險的作用。
隨著貿易融資產品的創新、組合,銀行的業務操作日益復雜,境內外市場行情及差異瞬息萬變,銀行在辦理貿易融資業務時環節更多,而時效性要求更高,給銀行的操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銀行必須加強內部管理,及時制定和完善各項操作規程,提高人員業務素質,才能防范操作風險。
由于貿易融資的第一還款來源是貨物銷售回款,銀行通過對貨權的控制可以達到控制風險的目的,而貨物真正的銷售要由企業完成,因此銀行除了要求企業出具信托收據、指定承運人和倉儲公司、辦理貨物質押等,必須實地走訪客戶,查驗貨物出入庫情況、監控企業賬戶資金流轉等,掌握貨物的流動和企業的經營狀況,落實貸后管理規定,才能真正保證銀行信貸資產的安全。
第四,規范境內外聯動業務,提高風險識別和控制能力。銀行貿易融資的許多創新產品需要采取境內外分行聯動的方式辦理,而在境內外分行聯動的過程中,必須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確定各自控制風險的環節,避免管理真空。另外,由于我國商業銀行在海外建立機構的時間較短,對當地市場環境的風險識別和控制能力與世界一流銀行相比尚有差距,貿易融資業務由于其本身有跨境業務背景,成為海外機構建立初期容易涉足的領域,是海外機構建立客戶資源,擴大市場影響力的切入點,而業務承辦初期,由于管理制度、人員配備尚未健全,操作風險較大,需要逐步在總行的統一管理部署下,境內外分行共同規范聯動業務的風險管理。
參考文獻
[1]趙亮,張奕.貿易融資業務發展情況調查.中國外匯管理雜版社.2013.
[2]劉旭強.關注貿易融資業務新變化.中國外匯.2013.
作者簡介:孟瑩(1975-),女,漢族,任職于中國建設銀行天津分行,研究方向: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