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是聯系實體經濟與金融體系的關鍵紐帶。本文以花溪農村合作銀行為研究對象,著重探討了該銀行在服務小微企業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并給予了切實可行的對策建議,以期進一步改善花溪區小微企業的融資環境,使得小微企業能夠蓬勃發展。
【關鍵詞】花溪農村合作銀行 小微企業金融服務 對策分析
貴州省花溪農村合作銀行是貴州省第一家農村合作銀行,該行在服務小微企業方面具有自己獨特的創新模式,在組織架構、運用方式、產品設計、營銷模式和服務理念方面均處于領先地位,同時該行的小微企業貸款余額、新增額均居花溪轄區內銀行業金融機構首位,已成為花溪轄區內銀行機構中小微企業客戶數量最多、支持客戶最廣,支持力度最大的金融機構。但面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這一公認國際難題,花溪農村合作銀行同樣面臨著不少阻礙。因此,筆者在本文中對花溪農村合作銀行在服務小微企業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歸納分析,并嘗試有針對性地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建議,以期進一步改善花溪區小微企業的融資條件、優化融資環境,促進花溪區內實體經濟的繁榮發展。
首先,花溪農村合作銀行服務小微企業產品類型仍較為單一。花溪農村合作銀行在為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過程中,以商戶貸款和商戶存款為主要內容,尚未開始對小微企業進行非貸款類產品的銷售,同時小微企業融資主要以企業法人授信為主,極少采用小微企業票據融資方式。然而,貸款和存款僅僅是銀行為小微企業服務的部分內容,交叉銷售才是花溪農村合作銀行為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前景所在。增加產品服務的深度與廣度、提高銀行在單一客戶身上的產品覆蓋力度,可以降低銀行單一信貸產品的風險。從國外經驗來看,富國銀行、花旗銀行等銀行服務小微企業的金融產品中有超過60%來自非貸款類產品。近年來,我國銀行業已開發出大量針對小微企業非貸款類的收費、支付和財務管理等服務,這些產品在盈利方面有很大的吸引力。另外,充分利用電子渠道,發展電子銀行業務,更可通過網絡和電話銀行提供遠程服務。最重要的是,通過對非貸款類產品的銷售,可深入到小微企業內部,和小微企業攜手共同成長,最終成為小微企業最可依賴的銀行。
其次,花溪農村合作銀行服務小微企業風險管理創新不足。小微企業自身“風險高、收益低”的特點決定了銀行特別要注重控制風險,但一旦嚴格控制銀行的風險,小企業融資的難度就會提高,一旦銀行放寬標準,銀行自身風險就會增大,只有平衡好這一矛盾,才能實現銀行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才能更好地為小企業解決融資問題,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雖然花溪農村合作銀行已將傳統側重貸后風險控制變為全流程的小微企業風險控制,從客戶準入、業務審批、放款管理、貸后管理、資產催清收等方面入手對小微業務全過程進行有效的風險識別、評估、控制和評價,推動全過程、全覆蓋風險管理思想的實施。但該行仍主要以質押、抵押和擔保等傳統的針對大、中型企業的貸款方式為小微企業服務,保證、信用等非抵押方式的貸款在貸款結構中的比重仍然處于較低的位置。因而,探索針對小微企業的風險管理模式顯得尤為重要。首先,應更新理念,變被動控制風險為主動經營風險。該行應根據小微金融業務的風險特征,在保證業務總體風險高度分散和對個體風險科學評估的基礎上,通過合理風險定價,變被動控制風險為主動經營風險,提高小微企業貸款結構中的弱擔保比例;其次,發展差異化的風險管理模式。花溪農村合作銀行應根據資本約束和協調發展的原則,從區域、行業、集群、客戶、擔保方式、定價等方面入手,有效調整各類零售資產的風險組合和結構,在保持全行小微授信業務合理、協調增長的基礎上,有效地防范小微授信業務信用風險和系統性風險。
最后,花溪農村合作銀行小微企業服務員工素質有待加強。隨著花溪農合行發展規模和業務范圍的不斷擴大,經營產品的復雜程度不斷提高,以及金融同行業競爭的加劇,銀行自身人才問題已日益加劇。花溪農村合作銀行針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相關部門中高學歷和專業技術人才匱乏,導致根本無法為小微企業提供諸如咨詢、擔保性業務等高層次、高科技含量的服務。同時,對銀行自身而言,素質參差不齊的信貸員在為小微企業服務過程中,容易對小微企業所處的行業環境、經營狀況分析、判斷失誤,形成操作風險。制約未來花溪農合行發展的關鍵所在是金融高管人員的素質和專業人才的缺乏。因此,為了讓花溪區內小微企業享受到更好的金融服務,花溪農村合作銀行應高度重視人才問題,把對金融人才的吸納和培養作為今后工作的關鍵。可通過加強對現有員工的培養,充分利用花溪區內高校集中的優勢,舉辦相關知識技能的培訓班,如會計、財經、審計、風險控制等;同時,大力引進高素質人才,并將他們充實到高級管理層和相關業務部門;外聘資深行業分析師以及風險投資專家對花溪區內各行業發展狀況進行分析,更為深入地了解小微企業的生存狀況,以彌補行業分析領域本銀行內高端人才的缺陷。
參考文獻
[1]王國才.先行先試: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J].金融管理與研究,2010(7).
[2]郭敏,劉暢.加強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工作的對策研究[J].西南金融,2011(5).
[3]牛鵑鵑,萬荃.研判經濟走勢 關注熱點問題 2011年下半年經濟金融形勢展望[N].金融時報,2011-7-9.
[4]王小燕,黨紅斌.略論當前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N].金融時報,2011-11-14.
基金項目:本研究得到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發展與應用研究中心2011年規劃項目資助。
作者簡介:孫亞萍(1989-),女,漢族,江蘇泰州人,貴州大學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發展與應用研究中心兼職人員,碩士,貴州大學經濟學院,研究方向:宏觀經濟理論與政策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