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完善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解決會計信息失真和保護所有者資產的安全與完整的需要,也是相關法律制度貫徹實施的需要,因此研究如何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很有必要。本文在對我國企業內部控制的現狀與存在問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完善企業內部控制的措施及建議,保證內部控制建設不斷完善發展。
【關鍵詞】內部控制 問題 對策
引言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完善,我國企業管理制度的規范化程度直接決定其興衰成敗。而企業內部控制是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普遍較差,商業信用和會計誠信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要想對國有企業存在的這些問題進行解決,就必須對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本文根據目前大多數企業的現狀,對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以求對加強企業經營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做一些有益的探討。
一、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存在問題
(一)控制環境不理想
當前我國很多公司存在:“董事長與總經理權責劃分不清,獨立董事與內部審計形同虛設,管理理念、有效的約束、監督與激勵機制尚未形成”等公司治理問題。由于公司治理不健全,使得我國內部控制制度缺少生存的基石。其次企業管理層對內部控制認識不足,對內部控制在企業經營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和意義認識不足,故而導致企業對內部控制的建立與完善不重視。我國大多數企業的管理者對現代企業管理所需要的先進技能知之甚少,風險意識較差,經營管理的目光短淺[1]。此外,除了缺少業務上的技能,不少企業的管理者也在品德和操守方面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問題。
(二)內部控制風險意識淡薄
從我國企業現狀來看,許多企業沒有設置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抗風險能力低下。在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大多數企業時常處于風險經營的境地,致使企業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甚至導致企業破產倒閉。企業管理人員風險意識淡薄,思想中缺乏風險概念,片面追求發展速度,制定不切實際的目標或盲目擴展投資,使企業承受無謂的風險。而且他們對這種風險問題的解決方法大多采用“亡羊補牢”的事后補救措施,并沒有從制度上對開展前的各種經營活動進行應有的風險評估和進行必要的風險控制。
(三)內部控制制度執行不力
在我國企業中,受中國傳統管理模式的影響,內部控制制度僅僅只被停留在紙上,并沒有被真正運用到管理當中,沒有從根本上落到實處,比如沒有分離控制不相容職務;“出納會計一肩挑”造成了大量的造假行為,致使會計信息嚴重失真;出納兼復核、采購兼保管等現象時有存在;會計的事前審核、事中復核和事后監督過于形式化;沒有形成財產清查制度,而且存在不明確的清查程序;授權審批無程序,大事小事一人說了算;不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員工總是服從領導的指令,對企業社會責任重視不夠,在安全生產、服務質量、環境保護、員工權益保護等方面出現事故,使企業蒙受損失,而且破壞了社會經濟秩序的正常運轉。
(四)信息溝通不暢
我國企業流通不暢的信息系統,停留在企業各個層面的截留信息,甚至虛假信息,使得匯總起來的信息普遍失真,并且存在較為嚴重的由會計核算不實而造成的信息失真現象。實際上,以財務報告等形式向社會提供會計信息是一種高效的信息系統,這樣不僅能夠使經營者了解競爭對手的經濟狀況、財務成果,而且能夠協調各方利益,使各級管理者確保對自己責任范圍的控制,及時掌握營運的狀況和組織中發生的事情,而且能夠利用反饋信息對工作中的失誤采取盡可能的補救措施。
(五)缺乏有效的全過程監督
目前在我國有的企業中,沒有形成有效的內部控制監督機制,沒有建立定期的評估機制,不健全的內部審計機構、有限的審計范圍、單一的審計內容以及缺乏權威性和獨立性的審計機構等問題是普遍存在的。所有者對于企業、公司各個管理層對于資金運動的各個環節都存在監控制度不力的現象,以至于會發生擅自挪用轉移資金、貪污和犯罪等問題,這主要是由于全過程的監督在生產經營各個活動和內部控制執行方面還是很缺乏。而且沒有良好的貫徹執行日常監督,導致企業內部控制方面存在的缺陷問題不能及時被發現,影響企業的健康運轉[2]。
(六)考核獎懲機制不夠健全
我國企業內部控制活動中最大的一個薄弱環節就是考核獎懲機制不夠健全、有效,計劃可能是好的,但是如果沒有人認真地去做考核、做檢查,而只是去搞個形式,走個過場,那么其執行效果肯定會很差。不論制度有多先進和完備,在企業沒有有效控制和考核的情況下,都是很難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的,而且,必須對內部控制的過程施以恰當有效的監督,并且通過監督活動,可以在必要時對其加以合理的修正。
二、完善我國企業內部控制措施及建議
(一)強化風險意識
提高企業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關鍵是風險評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是由企業管理者對風險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的。因此,樹立風險意識,強化對風險的重視是企業管理者應該具備的關鍵才能。并且需要其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積極宣傳和推介,將其所認為的內部控制是一項制度性建設的錯誤觀念徹底改變,對內部控制的認識和理解要深度提高。并且在針對各個風險控制點基礎上,使得所建立內部控制制度科學有效,帶頭自覺執行內部控制相關措施,對實施內部控制政策提起積極性,使得內部控制的氛圍良好而和諧,促進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和實施,推進企業躍上一個新的臺階[3]。
(二)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
企業要想制定既科學合理、有利于檢查與考核,又符合本單位生產經營特點及管理要求的內部控制制度,就需要企業各部門、崗位、員工明確自己的職責,嚴格分離不相容職務,即實行嚴格的職責劃分和授權控制;需要員工以規定的標準正確處理各項業務,以預定的目標制定各種作業程序、管理辦法和工作目標,控制標準需要明確訂立,定期進行考核。需要企業一并管理相關購銷合同副本,采購標準手續,重大投資和資產處置的相關文件和會計憑證,即加強企業對經濟業務的前饋管理和事中、事后監督;同時,要對企業各個崗位、各項業務進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就必須是會計部門在常規性會計核算的基礎上。
(三)加強信息流動與溝通
在信息方面,要注意不僅要搜集和整理內部信息和外部信息,而且還需要注意內部和外部信息的交流渠道和方式,有效的內部控制涵蓋企業的全部重要活動,因此說,建立一個廣泛而有效的信息與交流系統是非常有必要的[4]。首先,要想全面收集可靠、及時、可獲,并能以前后一致的形式規范地提供給使用者的信息,一個企業既要具備充分和全面的內部財務、經營和遵從方面的數據,又要具備關于外部市場中與決策相關的事件和條件的信息,因為這樣的內部控制系統才是有效的。其次,要是一個企業的交流渠道有效,能夠確保所有員工對現行的政策和程序充分理解和堅持,并對他們的職責產生影響,還能確保相關人員得到他們相關的信息,那么,這樣的信息系統也是有效的。最后,企業信息系統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企業會計系統,它能為企業提供成本方面、營運方面、生產方面和庫存方面的信息,因此,對會計系統的加強及對其他方面信息溝通體系方面的建設也是非常必要的。
(四)加強內部控制的監督
恰當的監督內部控制過程,就要確保內部控制制度被切實地執行且執行的效果良好。企業要是能做到一能為了企業相關負責人獨斷專行,而加強企業內部控制方面的監督,制定企業的重大決策要集體審批的制度;二能為了杜絕某些部門的控制能力過大,而加強部門管理控制方面的監督,在部門之間制定相互牽制制度;三能為了杜絕某些中層干部或會計以權謀私、串通作案,而加強控制監督關鍵崗位上的管理人員,制定關鍵崗位輪崗、定期稽查的制度,這樣就能對企業內部控制過程施以恰當的監督。
參考文獻
[1]李慧.關于我國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現狀的探討[J].財政監督,2009.06.
[2]李躍.對完善內部審計控制的思考[J].管理觀察,2009.13.
[3]任穎潔.科技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問題與對策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12.05.
[4]程新生.公司治理、內部控制組織結構互動關系研究[J].會計研究,2004.04.
基金項目:本文受科技廳軟科學研究項目(2011KRM22)和陜西省教育廳項目(11jk0125)資助。
作者簡介:任穎潔(1976-),女,漢族,陜西富平人,陜西省漢中市朝陽路陜西理工學院管理學院,研究方向:金融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