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巨大的作用,但是無論在資本市場還是民間借貸以及金融市場上中小企業融資的狀況并不是十分理想,融資難問題成為遏制中小企業發展的最大難題,供應鏈融資提供了一種新的理念在解決中小融資融資難的的問題上獨樹一幟。本文分析了供應鏈融資的概念、模式、存在問題,并對商業銀行發展供應鏈融資提出建議。
【關鍵詞】中小企業 供應鏈 融資
中小企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非常巨大的作用,在我國的98%以上的企業是中小企業,85%左右的新增就業崗位是中小企業提供的,對于我們國家的GDP的貢獻率在60%以上,50%的稅收來源于它,所以中小企業不管是對就業還是創新,還是經濟發展都非常重要的。然而,諸多因素卻遏制著中小企業的發展,其中最為突出的難題就是融資難問題,它使中小企業的發展潛力和速度受到制約。鑒于此,客觀分析中小企業的信貸融資困境,將有助于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一)資本市場中小企業融資狀況
目前,在資本市場中小企業融資的狀況并不十分理想。我國在主板市場上市的企業有1200多家,但大都是國有大型企業,僅有那些產品成熟、效益好、市場前景廣闊的高科技產業和基礎產業類的少數中小企業可以爭取到直接上市籌資,或者通過資產置換借“殼”買“殼”上市的機會。雖然為中小企業提供直接融資的二板市場的股票上市規則以及相對主板市場的最低資本有所減低,但是若企業的發展在可預見的幾年內預測沒有投資回報,就很難吸引投資者,股市的發展也會受挫。另外二板市場要求高標準的信息披露制度,這也是很多中小企業難以接受的條件。
(二)民間中小企業融資狀況
長期以來,中小企業多數在民間中小企業融資,采取職工入股的方式籌集資金,或借民間的高利貸。盡管籌資成本較高,但由于手續簡便、資金到賬及時,多數中小企業還是愿意到民間中小企業融資。但由于民間資本規模不大,且具有極大的不穩定性。
(三)金融機構中小企業融資狀況
根據銀監會的測算,銀行貸款主要投放給大型企業,大型企業貸款覆蓋率為100%,中型企業為90%,小企業為20%。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可以抵押的資產有限,也很難找到合適的擔保人所以取得銀行貸款難;另外中小企業借款的特點是“少、急、頻”,但是一些基層銀行授權有限,辦事程序復雜繁瑣。這就使得許多中小企業視銀行貸款為畏途,而不得已走上民間貸款的途徑。
二、基于供應鏈的中小企業融資
(一)供應鏈融資的概念
供應鏈融資是銀行等金融機構將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聯系在一起提供靈活運用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一種融資模式,深圳發展銀行將其描述為“1+N”模式。一個特定商品的供應鏈從原材料采購,到制成中間及最終產品,最后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在這個供應鏈中,競爭力較強、規模較大的核心企業因其強勢地位,成為其中的核心“1”,而上下游配套企業恰恰大多是中小企業便是“N”,它們往往難以從金融機構融資,資金十分緊張,這種資金鏈的不均衡很容易導致整條供應鏈也隨之出現失衡。而在供應鏈融資模式下,金融機構將資金有效注入處于相對弱勢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業,全方位地為鏈條上“N”企業提供融資服務,解決供應鏈失衡問題,實現整個供應鏈的不斷增值。
由此可見,供應鏈融資理念提供了一種新思維,它跳出了單個企業的傳統局限,站在產業供應鏈的全局和高度,切合產業經濟,提供金融服務,既規避了中小企業融資中長期以來存在的困擾,又延伸了金融機構的縱深服務,在解決中小企業信貸融資難題上可謂獨樹一幟。
(二)供應鏈融資構成要素
與其他融資模式的構成要素不同,供應鏈融資的構成要素包括金融機構、第三方物流企業、中小融資企業以及核心企業四方因素。金融機構泛指能夠提供貸款的機構,如銀行和保險公司等,它們在供應鏈融資服務是直接授信者;第三方物流企業是供應鏈融資的主要協調者,一方面搭建銀企間合作的橋梁,它一方面為中小企業提供物流、信用擔保服務,另一方面為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資產管理服務(監管、拍賣等);中小融資企業是供應鏈融資服務的需求者,主要是供應鏈中處于弱勢的中小企業。它們通過動產質押以及第三方物流企業或核心企業擔保等方式從金融機構獲得貸款;核心企業。核心企業是指在供應鏈中規模大、實力強,能夠對整個供應鏈的物流和資金流產生較大影響的企業。在供應鏈金融服務中,核心企業可以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相關的擔保。
(三)供應鏈融資模式
1.保兌倉融資服務模式。在產業供應鏈中處于下游的企業為了企業持續經營所需要的原材料、產品等需要向上游供應商預付賬款。對于短期資金流轉困難的企業,可以運用保兌倉業務對其某筆專門的預付賬款進行融資,從而獲得銀行的短期信貸支持。保兌倉業務,是上游供應商、下游制造商(融資企業)和銀行三方進行合作,銀行為下游制造商向上游供應廠商購買貨物提供授信支持,并根據制造商提前還款或補存提貨保證金的狀況開具提貨通知書通知供應商發貨,供應商憑提貨通知書向制造商發貨的一項融資業務。保兌倉業務除了需要處于供應鏈中的上游供應商、下游制造商(融資企業)和銀行參與外,還需要倉儲監管方參與,主要負責對質押物品的評估和監管。融資企業通過保兌倉業務獲得的是分批支付貨款并分批提取貨物的權利,因而不必一次性支付全額貨款,有效緩解了企業短期的資金壓力。
2.融通倉融資模式。融通倉融資屬于存貨動產質押,是指融資企業以存貨作為質押向金融機構辦理融資業務員的行為。融資企業提出貸款申請時,引入第三方物流企業,負責對企業質押物驗收、價值評估與監管,并向銀行出具證明文件,協助銀行進行風險評估與控制。在此基礎上商業銀行向融資企業提供信用貸款,將以前銀行不接受的動產抵押變為可接受的動產質押品,從而架設銀行與企業之間資金融通的新橋梁。
3.應收賬款融資模式。該模式是供應鏈上游的中小企業以對下游的核心企業應收賬款為憑證,將其向商業銀行質押或轉讓,而銀行為上游的中小企業提供期限不超過應收賬款賬齡的短期授信業務。在應收賬款融資中,參與主體有中小企業(債權方)、核心企業(債務方)和商業銀行。應收賬款融資,一般是為處于供應鏈上游的債權企業融資。債權企業、債務企業和銀行都要參與其中,且債務企業在整個運作中起著反擔保的作用,一旦融資企業出現問題,債務企業將承擔彌補銀行損失的責任,這樣銀行進一步有效地轉移和降低了其所承擔的風險。
4.三種融資模式比較。應收賬款融資、保兌倉融資和融通倉融資在具體運用和操作的過程中是存在差異的,分別適用于不同條件下的企業融資活動,具體如下表所示:
三種模式的差異點
三、供應鏈融資存在的風險和問題
雖然相比政府擔保和行政命令,供應鏈融資有更多的科學性和可行性,但是供應鏈融資并不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的“萬能靈藥”,其本身也存在一些潛在問題:
(一)核心企業風險擴大
由于供應鏈融資的信用基礎是基于供應鏈整體管理程度和核心企業的管理與信用實力,因此,隨著融資工具向上下游延伸,風險也會相應擴散。在這種情況下,雖然最大的金融利益會向核心企業集中,但其實風險也相對集中了。因為如果供應鏈的某一成員出現了融資方面的問題,那么,其影響會非常迅速地蔓延到整條供應鏈。而核心企業作為供應鏈的最大受益者一定會受到最大影響。所以,這對其自身的資金管理和綜合管理是一個相當大的考驗。特別是我國很多企業沒有建立起完善的信用和資金管理體系,而供應鏈金融往往會對集團企業的資金管理能力提出很高要求,稍有不慎就會引發大的金融災難。
(二)市場風險問題
由于在供應鏈金融業務中,作為貸款收回的最后防線的授信支持性資產多為動產,且根據供應鏈所屬行業不同,動產種類也很多。這些動產的價格隨市場供需的變化而波動,一旦貸款的收回需要將這些資產變現,而價格處在低谷,就給銀行的供應鏈金融業務帶來了市場風險。這種以動產為保障的信貸模式的市場風險在整體業務風險中所占比例也較高。
(三)對于銀行開發產品以及風險管理水平要求高
由于供應鏈融資提供的服務更加多樣化,而且客戶的需要也不盡相同,因此,銀行需要根據不同客戶的具體信息來量身定做金融服務。同時企業各部門考慮重點不同,也會為銀行的工作帶來各種阻礙。特別是在供應鏈融資過程中,企業銷售部門希望能增加銷量,決策部門則要求保證現金流周轉速度,資金管理部門則希望能保證安全性,這要求銀行能提供更加靈活的產品和服務。
四、商業銀行發展供應鏈融資的建議
(一)穩步推進供應鏈融資
由于供應鏈融資對于銀行屬于一項新業務,所以不能急于求成應先在供業鏈比較完備、行業秩序好、銀行合作度高的幾個行業進行嘗試,根據商業銀行的客戶資源,抓住核心企業,針對核心企業的上游企業應重點開拓應收賬款質押融資、保兌倉等產品,針對核心企業的下游企業應重點開拓動產和倉單質押等產品。
(二)對第三方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進行封閉運行
物流公司能為供應鏈上的企業提供信息、倉儲和物流等服務,幫助銀行控制物流,企業的動產由銀行認可的物流公司監管,達到銀行控制貨權的目的;企業的應收款指定賬戶開在銀行,付款企業配合銀行將采購款匯入指定賬戶;銀行在給整個供應鏈融資的過程中亦會掌握整個供應鏈企業的經營信息,減少企業和銀行的信息不對稱,提高銀行防范風險的能力。
(三)以核心企業作為產品設計的出發點
在產品設計中要從核心企業入手,借助核心企業向外輻射,貫穿整個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或者為其上游的原料供貨商提供貸款,或者向其下游的經銷商提供融資服務。這一輪輻射之后,再以這些核心企業為出發點,編織供應鏈融資網絡,體現“橫到邊、豎到底”的縱深服務。
(四)要把握“自償性”原則
通過基于單證、發票或采用動產和應收賬款質押等方法,使企業做到“借一筆、完一單、還一筆”,自貸自償,降低銀行貸款風險。
參考文獻
[1]馮靜生.《供應鏈金融:優勢、風險及建議》.《區域金融研究》,2009(2).
[2]胡躍飛,黃少卿.《供應鏈金融:背景、創新與概念界定》.《財經問題研究》,2009(8).
[3]芮婧.《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分析及其優化對策》.《金融經濟》,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