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研究現階段我國企業會計人員再教育工作的重要意義出發,深入的揭示了當前在我國開展的企業會計人員再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重要地位。接著筆者又詳細分析了該項工作的特點并在此基礎上對其現有的問題和不足之處做了筆者觀點性和理論性分析。最后,筆者提出了未來企業會計人員再教育工作的管理辦法和措施,這對于完善該項重要工作問題有著莫大的好處。
【關鍵詞】企業 會計人員 繼續教育 管理 措施
一、現階段我國企業會計人員再教育的重要意義
首先,對于經濟發展要適應的兩個轉變提出的客觀要求,目前,我們國家的經濟體制是市場經濟代替計劃經濟的階段,經濟增長的方式也是由集約型代替粗放型,市場經濟包括法制經濟、競爭經濟,特別是在知識經濟的信息時代下,對現代會計提出的要求就是轉型,管理型、決策型代替保賬型,被動型變能動型、自主型,不斷向網絡化、高科技及規范化轉變,對會計人員不斷教育培訓,這是素質教育與科教興國的重要因素。其次,在提高會計人員基本素質的過程中企業改革與會計主體變化提出的必然要求,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就是企業改革,它的基本思想就是把現代企業制度建立起來,使企業組織形式更具多樣化,建立多元化的會計主體,企業競爭激烈且形勢復雜,這就要求會計人員要具有非常高的能力與素質,如:政治素質、市場經濟意識、職業道德及知識結構等。最后,使我們國家會計隊伍落后的現狀得到扭轉,我們國家目前會計人員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其一沒有足夠數量的合格的會計人員;其二沒有較高素質的會計人員;其三沒有良好的風氣,假賬現象太多,沒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所以,只有通過大規模的培訓,才能使會計隊伍的整體素質水平得到提高,加強教育學習,不斷更新知識,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會計隊伍中存在的問題。
二、新時期我國企業會計人員再教育工作的特點
其一,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并且嚴格要求,會計人員的學習內容是由會計司進行擬定的,是由各級財政會計管理部門認可后進行實施的,培訓單位對其進行運作,每一個會計人員都要定期進行再教育,并由財政部門頒發證書,要求持證人員每年不能低于24個小時的再教育。沒有參加繼續教育的會計相關管理機構有權改正限期;其二,具有層次性及在職性,會計的繼續教育,可以根據會計的專業技術分為三個級別,分別為高級、中級、低級,按照存在的差異性及層次性對其專業知識、文化學習、操作技能、工作水平進行劃分;其三,具有大規模、大量性,資料顯示我們國家大概有一千三百萬的會計人員,每一年都要按照相關要求進行繼續教育,有相當大的培訓工作量;其四,具有一定的循環性與長期性,會計的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在工作上一定要做到持之以恒,不斷的重復,在培訓師資、場地、教材中也有一定的要求,除此之外,還有質量、管理及制度方面,都要做到有計劃性;其五,具有專業化、新穎性,在西方國家繼續教育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我們國家仍然處于起步階段,沒有足夠的經驗,所以,一定要以更新會計培訓內容為主,加強技能操作,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其六,具有實用性、開放性,會計繼續教育主要以自學為主,培訓作為輔助,以專門培訓為主,其他的學習形式為輔助。不但可以取得學位文憑,而且還可取得會計專業的職稱資格,除了拿會計證,還可以搞會計學術課題的研究,另外,也可考注冊會計師,在學習方式上,可以是脫產也可以是半工半讀,可是長期性與短時性的結合方式,這種學習模式屬于開放型;其七,具有式形式、現代性,現代科學發展越來越快,對于現代遠程教育的學習模式有以下幾種:函授法學習;有線電視形式;電話會議形式;電教錄像形式;計算機形式;衛星傳授電視接收形式;網上教育等。特別是以網絡為中心的網上教育標志著現代遠程教育的成熟。
三、當前我國企業中會計人員再教育工作中的問題和不足之處
如果一個企業的財會隊伍能夠執紀嚴明、有過硬的素質,那么給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會帶來很大的提高,在市場的競爭中也會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反之,如果沒有較高的素質,沒有嚴格的執紀,給企業管理會帶來直接的失控,效益的降低,甚至導致企業破產,近幾年來,對市場經濟形勢的教育在不斷的加強,財會人員的素質也在不斷的提高,在這些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與市場經濟全面接軌還需要進一步的努力,很大一部分財會人員還達不到市場經濟發展所需要的素質水平。繼續教育沒有突出的特點,而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具有實用性、針對性及靈活性的特點,也就是對于不同的對象進行不同的教育,內容與方式都不相同,這樣才能使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得到解決,但是,目前的繼續教育沒有關注到的這些特征,采用過于簡單的教學方式,關注的也只是理論教學,這樣,就不能把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特點突出出來。另外,繼續教育太過于形式,沒有對效果進行關注,通常采用的都是大課堂教學,都是老師講會計人員聽,這種教學方式沒有互動,會計人員都是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使會計人員的參與意識大大降低,使會計人員沒有了學習的自主性與創造性,導致會計人員對于繼續教育只是應付的態度,進而,繼續教育變成了形式,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四、新時期我國企業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管理和措施
要認清此項工作的緊迫性與艱巨性,就要立足于基層,對未來進行籌劃,精心的組織,管理要嚴格,不斷的督促檢查,使質量得以保證。加大宣傳力度,不斷提高認識,讓財會人員都能積極支持會計繼續教育事業,只有把學習的熱情調動起來,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并且要把主體進行明確,采取多樣的形式,各級財政會計管理部門是會計繼續教育的組織管理機構,就是把部門的積極性充分的發揮出來,采用多樣的形式進行培訓。另外,可以成立會計繼續教育委員會,加大繼續教育管理的力度,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屬于教育問題,財政部門的工作人員在研究教育問題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后,還在不斷健全繼續教育的考試制度,使會計人員的學習更具自覺性,積極性,目前仍然存在爭議的一個問題就是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是否需要參加考試,事實證明,考試還是必需的,這是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質量與效果得到有效保障的重要辦法。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只有不斷的完善在職會計人員的知識結構,同時,加強思想與觀念的教育,才能使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得以提升,無論是從知識結構上,還是日常工作中,還是在工作能力上都要進行轉型,這樣才能夠適應新的形勢。
參考文獻
[1]劉軍航,趙慧芳,徐軍,會計繼續教育的實踐調研分析,2010年4月第一期.
[2]潘曉璐,新經濟時代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創新思考,繼續教育研究,2009年7月第二版.
[3]王芬,淺談新時期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山東省會計學會優秀論文征文,2009年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