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中國需要大量專業性的國際貿易人才,作為培養國際貿易人才核心基礎課的國際貿易,如何提高國際貿易教學水平就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在分析了目前高校國際貿易教學存在的不足的基礎上就此問題提出建議。
【關鍵詞】提高 國際貿易教學 建議
一、國際貿易課程特征
國際貿易是一門研究國際貿易產生、發展和貿易利益,揭示其特點與運動規律的學科。該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以國際經濟學為基礎,運用經濟分析的方法,從理論發展和政策實施兩個方面對國際貿易進行了系統的闡述。
該課程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知識,較為系統地了解國際貿易理論和政策,而且更為重要的是要運用所學知識理解和分析世界經濟和中國對外貿易中的現實問題,如傾銷、貿易壁壘等,從而為以后的工作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淺析當前高校國際貿易教學中的不足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中國的進出口貿易額逐年增長,參與國際市場的程度日益加深,中國出現了大量的外貿企業,這就需要大量的專業性的國際貿易人才。國際貿易是培養國貿人才的核心課程,應符合新時代對國際貿易人才的要求。
雖然目前各高校已將國際貿易理論納入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的基礎必修課,但是由于該課程理論性比較強,而且比較抽象,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距較遠,所以存在學生一時難以理解、教學難度相對比較大、學生厭學情緒比較嚴重的問題。具體不足如下:
(一)教學內容重理論,輕實踐
國際貿易是理論基礎課,具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傳統的國際貿易教學比較重視理論的講解,輕視實踐教學的作用,容易造成理論與現實的脫節。由于理論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距較遠,所以學生一時難以理解,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從而導致教學效果較差,是學生難以把握國際貿易理論知識背后所蘊含的政策涵義。同時,還會使學生認為國際貿易相關理論對現實的指導意義和解釋功能較差,甚至是與現實的脫節,而只是建立在許多假設條件上的理論解釋。
除此之外,教學內容多守舊少創新。21世紀以來,國際貿易形式發生了重大變化,如產業內貿易的發展、多個貿易集團的成立,貿易自由化的擴大等,這都要求國際貿易課程內容也隨之變化,理論聯系實際,目前教學內容的與時俱進還有所欠缺,如仍然注重古典貿易理論的講解,只是簡單講解產業內貿易理論為代表的新貿易理論。
(二)教學方法單一
目前國際貿易教學仍采取教師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過于強調教師在傳授知識中的重要性,在課堂上以教師為關注主體,以知識講授為課堂核心,學生以聽講和記筆記為課堂主要學習方式的現狀,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互動性、也缺少趣味性,不但引不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反而導致學生對國際貿易課程產生厭倦情緒。
(三)教師缺乏外貿實踐經驗
部分高校的國際貿易教師多是從學校到學校的教師,對理論知識掌握扎實,教學經驗豐富,授課表現優異,但是實踐性不足。教學內容脫離實際,只是針對教材“紙上談兵”。而且國際貿易教師獲取新信息較為緩慢。在外貿公司從事外貿工作的報關員、外銷員、跟單員、單證員等,不僅可以從實踐中不斷獲取許多新信息,而且還可以在國家對外經貿人員進行新政策、新法規和新的業務知識培訓中獲取新信息。
三、提高國際貿易教學水平的建議
(一)教學內容理論聯系實際,與時俱進
教學內容要動態化,實時調整教學內容,加強理論聯系實際,與時俱進,增強國際貿易課程的實踐性。如時代背景已變,應突出克魯格曼新貿易理論、產業內貿易理論的講解。同時,鼓勵教師與外貿企業中經驗豐富的外貿人員合作新編教材,以更適應國際經濟形式的變化。
(二)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增強師生互動性
在國際貿易具體原理的講解時,采取恰當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若要打破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互動討論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自主討論,會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案例分析法,精選案例,以案例帶動知識的講授,以學生分析案例為主,輔以教師點評,理論結合案例聯系實際,如解釋根據比較優勢開展的國際分工,“天生我才必有用”所包含的關于分工的意義就是社會中的每個人不管其先天稟賦如何,都能在社會生找到合適的位置,可以按照比較優勢進行分工,能增加每個人的福利;情境模擬法,把國際貿易的實際案例搬進課堂,設置國際貿易課堂情景,讓學生扮演其中的各種角色,如絕對優勢講解時,讓學生充當英國,我充當葡萄牙,比較雙方生產毛呢和葡萄酒的絕對優勢,讓學生更容易理解貿易交換的原理。
(三)統籌安排教學過程,增加學生參與
了解學生學習意愿,合理設置教學方案,注重課前引導,督促學生熟悉內容,提倡學生課前預習,讓學生帶著問題來上課,更加調動學生聽課的積極性;在課堂上采用啟發式教學,以提問開始,讓學生在課堂上探索答案,并且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增加師生互動性,合理選擇授課案例,鼓勵學生討論;課后歸納總結,重視調查研究,給學生布置課下作業,多看貿易類雜志和論文,了解國際貿易研究問題和發展形勢。
(四)增加專業教師學習和培訓機會
由于部分高校的國際貿易教師多是從學校到學校的教師,對理論知識掌握扎實,缺乏外貿工作經歷,實踐性不足,講授國際貿易課程有時會力不從心,容易“紙上談兵”。所以,要通過各種形式為專業教師提供再學習的途徑,如到企業掛職、出國交流等。
參考文獻
[1]張永.后現代教學觀對國際貿易教學的啟示[J].綏化學院學報,2011(02).
[2]徐輝,李長華.國際貿易專業技能競賽對國際貿易教學的影響探析[J].對外經貿,2013(05).
[3]田園.國際貿易教學方法改革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3(09).
基金項目:信陽師范學院2012年度青年基金項目“承接產業轉移對促進河南省產業結構升級的實證研究”(人文社科類20)。
作者簡介:張慧(1984-),女,河南濮陽人,助教,碩士研究生,從事國際貿易與區域經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