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庫會計數據集中系統(TCBS)于2013年7月1日成功上線運行后,至今已有一個多月的時間。與之前的國庫會計核算系統(TBS)相比,TCBS是國庫業務發展史上功能最為強大的業務系統,它從根本上變革了國庫會計核算模式。實現了“收入直達入庫”、“支出即時到賬”、“數據集中擺放”,使國庫會計核算效率有了質的提高,服務水平有了質的飛躍,國庫信息的利用狀況也有了質的改變。但在這一段時間的運行中卻發現存在一些新的問題及風險不可忽視。
一、日常運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國庫制度建設滯后于新系統的發展
在新系統上線運行以來,相繼下發了與TCBS系統相關的業務操作規程、業務處理等辦法,但規定的制定明顯滯后于新系統的發展,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與TCBS系統的新特點、新功能不能更好的契合,業務操作存在制度缺失的現象。
(二)系統查詢打印環節不夠完善
由于查詢條件受日期的限制,如收入、支出、退庫登記簿等查詢截止日期不能超過起始日期3天。起止時間范圍過短,影響查詢效率,給業務查詢人員帶來不便。在月初打印上月的報表時,由于報表處理統計數據量大,各核算主體打印時間比較集中,造成系統運行速度緩慢,降低了工作效率。
(三)新增重要參數生效時間較長
TCBS系統參數實行審批制,體制參數權限上收TCBS中心,若有新增參數,先由相關核算主體提出申請,經上級核算主體逐級審核同意后報TCBS中心,中間存在較大的時間差。如相應單位未提前把新增要素提前告知相關國庫,則辦理業務時出現系統中未設置相關參數的情況,使業務的正常開展受到影響。
(四)系統缺失來賬提示功能
與之前的TBS系統相比,TCBS系統少了來賬提醒功能,需要操作員不時進入操作界面查詢有無來賬,這樣容易遺漏業務,進而引發賬務處理風險。
二、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內外部風險
(一)用戶登錄系統所存在的風險
用戶登錄系統時采用CA證書加口令雙重模式對身份進行驗證,但CA證書在一臺電腦上登錄后,同時還能在另外的電腦終端重復登陸并處于工作狀態,存在同一用戶能在多臺計算機同時登錄的現象,并且長時間登錄系統不會強制簽退操作員,存在一定的技術風險。
(二)國庫業務處理模式的變化增加了縣支庫資金風險
TCBS將傳統國庫會計業務“批量處理、逐級上劃”的方式,改變為對國庫會計業務采用“逐筆實時”的處理模式,即在之前的TBS系統環境下,縣支庫在上劃資金時需要其管轄支庫劃轉,TCBS系統上線后,中心支庫由系統的直接參與者變更為間接參與者,而縣支庫仍作為支付系統的間接參與者,但是不用再通過管轄國庫辦理劃轉,而是直接通過系統辦理收、支業務。因此,管轄國庫無法預知縣支庫的業務操作后果,從而使上級庫日常業務監管手段缺失。
(三)由操作風險和道德風險進而引發的資金風險
如撥款業務沒有實施金額權限控制,也無須會計主管授權,無論金額大小,只要操作員進行錄入、復核、重要要素復核后便可辦理,或是從前置系統中導入撥款資金信息,再到TCBS系統中做銷號處理即可,一名操作員就可以進行處理。在前置系統中導入撥款資金信息是將從財政管理信息系統中導出的撥款文本文件加載到前置系統中。雖然此文件加編了密押,但如果相關工作人員在文本文件中修改收款人的賬號以及相應的導入金額,就能實時改變資金的流向,實現財政資金的轉移。一名國庫操作員就可以完成全部撥款業務,缺乏必要的復核及實時監督,“一手清”現象難以避免,財政實撥資金通過前置系統一次性導入存在一定的風險隱患。
(四)通過橫向聯網電子繳稅入庫稅款,弱化了人民銀行監督管理的職能
國庫對稅款的收納負有監督管理的職責。但在實際工作中,國庫對稅款合規性的監管,特別是橫向聯網入庫的稅款,國庫的監管卻未能真正到位,也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目前電子繳稅系統將逐步取代現行傳統的繳稅入庫方式,成為今后納稅人繳納稅款的主要渠道和方向,由此國庫人員也無法得知稅票入庫的及時性與準確性,國庫在真正意義上無法履行監督的職能。此外,在TCBS中處理橫向聯網業務時,只有明細的筆數,缺少合計金額,直接與對賬信息單核對容易形成風險。
(五)基層縣支庫事后監督機制滯后于國庫業務發展
新系統上線后新的業務操作環境和流程與之前相比都有了較大的變化,雖上級行相繼下發了相關業務處理與操作實施的規程,但監督質量仍然不高,對國庫業務的監督仍是手工審核,缺乏與之相配套的監督系統或是實施細則,對國庫業務信息和資金清算過程難以實施有效監控。因此,事后監督方式的相對落后帶來的監督風險也進一步加大。
三、基于以上亟待解決的問題和風險,淺談幾點建議和意見
(一)健全國庫管理規章制度,為有效防范風險提供保障
結合縣支行的實際情況,補充完善相關操作性強的業務處理規范;加大制度的執行力,進一步加強相關規章制度建設,對已不適應業務發展的規章制度應及時廢止。
(二)完善系統功能
針對個人CA證書在不同計算機能夠同時登陸的情況,應設置相應權限或提示;增加簽退功能,對不及時簽退的操作員,設置命令在一定時間內強行簽退;不斷優化系統功能,提高系統快捷性、安全性,使縣支庫業務辦理全面實現網絡化、電子化、無紙化。
(三)加強隊伍建設,提高縣支庫業務人員綜合素質
隨著縣支行國庫會計業務的不斷發展變化,對人員的綜合業務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但現有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跟不上業務發展的需要。上級行要加強要害崗位人員的業務培訓,從政策水平和業務技能方面提高縣支庫員工綜合素質。縣支行要從思想和認識上高度重視國庫資金安全風險,增強工作責任心,注重道德風險的防控,進一步夯實國庫基礎工作。
(四)創新手段,提高國庫事后監督工作效率
隨著國庫業務電子化的蓬勃發展,以手工為主的監督方式已遠遠不能適應業務發展的需要。為了解決國庫會計事后監督時間上滯后的問題,應開發與國庫會計核算系統運行相匹配的監督系統,利用計算機代替人工操作進行事后監督,提高審查的時效性和準確性。從而降低勞動強度,縮短檢查時間,提高監督工作效率和質量。
(五)建議建設一套財、稅、庫、銀四方對賬系統,確保財務的完整性
財、稅、庫、銀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將直接影響國庫業務的正常處理。所以有必要建立對賬系統,系統每日定時與國庫進行對賬,讓系統充當“中間人”的角色,一方面確保數據的安全性,另外一方面也確保雙方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以此提高對賬工作的效率,降低人為因素的失誤和技術性的差錯,切實保障國庫資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