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業務是農村信用社的核心業務,其經營結構直接決定農村信用社業務發展的穩健程度和可持續性。如何進行信貸結構調整,使信貸投向結構更趨合理化,是擺在農村信用社特別是貧困地區農村信用社面前的重要課題。近年來,為盡快適應區域經濟結構、產業、產品結構的調整,實現信貸資產質量和經營效益的根本好轉,永勝縣農村信用社根據市場變化,及時對信貸投向結構進行了調整,積極支持“三農”經濟發展,信貸整體運作有了較大改觀,為農村信用社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帶來了新的希望。
一、基本情況
2013年上半年,永勝縣農村信用社各項貸款192118萬元,較年初增長24111萬元,增幅14.35%。1~6月累計發放貸款73002萬元。其中,涉農貸款171867萬元,占各項貸款余額的89.45%,較年初增長18780萬元,增幅12.27%。貸款投向呈現三個特點:一是農業貸款的大量投入,促進了農村經濟的迅速發展,保證了農民收入的穩步增長。二是農村信用社在支持“三農”中穩步發展,經營狀況明顯好轉。農村信用社存貸款市場份額逐年上升,不良貸款率逐年下降,利息回收率不斷提高,扭虧增盈效果明顯。三是信貸支持重點突出,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提高了農業的增加值。
(一)涉農貸款以農林牧漁業貸款為主,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加大
2013年上半年,永勝縣農村信用社涉農貸款余額171867萬元,其中農林牧漁業貸款占比較大,占涉農貸款的33.64%,且增長較快,較年初增長58.81%。
永勝縣農村信用社2013年上半年涉農貸款投向分布情況表
單位:萬元,%
(二)涉農貸款以農戶貸款為主,支農作用明顯
2013年上半年,永勝縣農村信用社發放個人涉農貸款122712萬元,其中農戶貸款117908萬元,占個人涉農貸款的96.09%,占涉農貸款的68.6%。近年來,農村金融機構不斷加大對農戶的扶持力度,農戶貸款成為農業貸款的主要構成部分,貸款余額保持較快增長,占農業貸款的比重逐年增加。
永勝縣農村信用社2013年上半年涉農貸款主體占比情況表
單位:萬元
(三)推進產品創新,實現信貸服務和產品多樣化
從2010年下半年起,永勝縣農村信用社對中小企業貸款實行約期還款方式,分按月還本付息和按季約期還款方式,加快企業資金周轉,資金的流動增強,貸款的收回率得到提高,在產品的設計方面也有創新和突破:如近年來推出的貸免扶補、創業促就業小額擔保貸款、林權抵押貸款、工業園區貸款等。
二、存在的問題
(一)信貸規模按月下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目前信用社的信貸規模由市級人行按月下達,對金融機構而言,由于受規模的限制調控時間短,在發放貸款時既不能突破規模又不能把規模剩余太多,會存在有時有信貸需求時無規模,有規模時信貸需求不足,難免產生降低信貸準入條件的現象發生,從而產生信貸風險。
(二)農業貸款資金扶持力度大,風險大
永勝縣農村信用社積極貫徹落實國家支農、惠農政策,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大大改善了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但農業貸款周期長,季節性強,抗風險能力弱,受自然資源和自然災害影響大,這就決定了農業貸款較其他商業性貸款風險性大,而又缺少相應有貸款風險補償辦法。
(三)房地產貸款逐年遞增,不利于促進“三農”發展
2013年上半年,永勝縣農村信用社房地產貸款余額14568萬元,較年初增長4511萬元,增幅44.85%,上半年累計發放房地產貸款5800萬元。由于金融機構同業競爭日益激烈,為實現資金的最大效益,農村信用社有意識將資金投向利潤較大的房地產行業,其服務“三農”功能定位有所弱化。
(四)創新力度不足,金融服務和產品創新發展緩慢
近年來永勝縣農村信用在創新金融服務和產品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力所能及的工作,如“貸免扶補”創業小額貸款、林權抵押貸款、勞動密集型小企業貸款、應收賬款抵押貸款等,但2013年上半年這類貸款余額僅為5446萬元,占各項貸款余額的2.83%。由于受變現能力、登記方式及貸款手續復雜繁瑣,程序較多的影響,金融服務和產品創新發展緩慢。
三、對策建議
(一)進一步提高對信貸支農工作重要性認識
農村信用社要進一步端正經營思想,切實增強做好信貸支農工作的緊迫感和主動性,加強學習和考核,強化內控機制建設,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因地制宜地制定信貸支農的政策措施,進一步加大對“三農”的信貸支持力度。
(二)合理安排信貸資金,突出支持重點
一是積極支持和引導農民加快產業和產品結構調整,著力支持優化品種,優化品質,合理布局,提高產品質量的加工轉化,支持農戶多種經營。二是結合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擇優支持以本地區資源為依托,產品有質量,還款有保障,以公司帶農戶為主要形式的產供銷一條龍,實現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的良性循環,推動農業產業化市場化發展。
(三)對支農貸款比例高的金融機構在信貸規模、稅收政策等方面給予傾斜
中心支行按季下達貸款規模,使農村信用社支配信貸資金的可控性增強,合理調劑信貸資金的投放,實現社農“雙贏”的良性循環。
(四)結合本地實際,開拓信貸產品創新
抓住國家家電下鄉、汽車下鄉、農機補貼政策等帶來的農村消費升級契機、加大信貸支農力度,開發農村汽車、農機、家電等貸款品種,拓展市場,更好地支持農村經濟發展。
(五)做好農村金融服務,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一是把資源整合與順應市場需求結合起來。業務的對象主要是面對農戶和民營企業,要把支農的先進經驗加以發揚,對農戶進行信用等級評定,對信用等級好的農戶,優先發放貸款;二是支持民營經濟的發展,重點選擇效益好、信譽佳、有發展潛力的個體民營企業,充分利用信用社靈活的特點,減少審批鏈條,提供優惠利率,贏得市場。同時,要做好服務的創新,準確把握市場需求,努力為客戶提供包括理財、代理、代辦等內在的金融服務,滿足不同群體的業務需求。三是把資源整合與打造精品網點相結合。農村信用社借鑒國有商業銀行的成功的經驗和做法,在打造精品網點上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