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行普洱市中心支行調查顯示,普洱市小額貸款公司秉承服務中小微企業和“三農”發展理念,充分發揮其“小、短、快”的優勢,信貸業務發展迅速,為中小微企業和“三農”發展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融資服務,在緩解中小微企業和“三農”經濟資金緊張,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本文通過對普洱市各小額貸款公司發展情況的調查了解,分析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困難,并提出幾點建議。
一、普洱市小額貸款公司發展現狀
自普洱市第一家小額貸款公司于2009年10月26日正式開業以來,在短短幾年時間內,機構數量快速增加,資金實力增強,業務快速增長,普洱市小額貸款公司整體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
(一)機構設立全覆蓋,資金實力初具規模
從機構設立分布情況看,普洱市9縣1區均有小額貸款公司注冊成立,主要集中在思茅區。其中:思茅區10家,注冊資本金22500萬元;其余9縣共計11家,注冊資本金19500萬元。從資金來源看,普洱市小額貸款公司的資金來源單一,均為股東繳納的資本金。2013年6月末,普洱市已開業的21家小額貸款公司合計注冊資本金總額為42000萬元,平均每家小貸公司注冊資本金2000萬元,普洱市小額貸款公司注冊資本金主要集中于1000萬至2000萬之間(如表所示)。
表一 普洱市小額貸款公司注冊資本金、數量占比情況
單位:萬元、家、%
數據來源:普洱市金融辦小額貸款公司統計報表
(二)支農效果明顯,資金主要用于支持“三農”經濟發展
2013年6月末,普洱市小額貸款公司各項貸款余額40299萬元,其中支農貸款余額31727萬元,占比78.43%。支農貸款主要集中于種植業,貸款余額15982萬元,占比50.37%。從貸款方式看,各項貸款以非信用貸款為主,余額24150萬元,占比59.93%。
(三)各項貸款利率執行合規,發放貸款“小”“快”特點明顯
從監測情況看,普洱市21家小額貸款公司的貸款利率執行情況均符合有關政策規定。從歷年各期限貸款加權平均利率變化趨勢看,主要集中于年利率10%至20%之間,短期貸款利率偏高較為明顯(如圖所示)。
圖一 普洱市小額貸款公司2009年以來分期限貸款加權平均利率變化趨勢
數據來源:普洱市小額貸款公司貸款利率監測表
從貸款利率區間分布看,主要集中于(1.5,2]和2以上兩個區間。各區間變化趨勢中,貸款利率趨高性明顯,主要是向2倍以上區間集中(以6個月(含)以內期限貸款為例,如圖二所示)。
圖二 普洱市小額貸款公司2009年以來貸款發生額利率區間分布占比情況
數據來源:普洱市小額貸款公司貸款利率監測表
據調查,2013年上半年普洱市各家小貸公司貸款額度50萬元(含)以下發生383筆,占比60.41%,平均每筆20.19萬元。從貸款期限結構看,主要以短期貸款為主。2013年6月末,普洱市小額貸款公司短期貸款余額37903萬元,占比94.05%,其中6個月以內期限(含6個月)貸款余額19031萬元,占比50.21%;6個月至1年期(含)貸款余額18872萬元,占比49.79%。
(四)公司治理結構初步完成,管理正逐步實現規范化
普洱市小額貸款公司均已設立“一會、一層、多部門”的組織結構,即設立董事會、經營管理層、各職能部門,有的小額貸款公司設立了監事會。高級管理人員均來自商業銀行或與金融相關的部門和機構,且絕大部分具有銀行信貸從業經歷。各公司按要求制定了《貸款管理辦法》、《業務操作流程》和《風險防范制度》等。普洱市金融辦通過與用友軟件公司、普洱市電信公司合作,率先在全省建立了小額貸款公司綜合管理系統,小額貸款公司初步實現了電算化核算和系統化管理,提升了小貸公司財務管理水平和綜合管理水平。
二、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難
小額貸款公司作為民營經濟參與和控制的準金融機構,由于身份不明,加之關于小額貸款公司未來發展的政策細則一直未出臺,使得小額貸款公司發展前景不明。
(一)身份定位不清晰,稅負負擔較重
中國銀監會、人民銀行聯合下發的《小額貸款公司試點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中規定小額貸款公司是領取企業法人營業執照而經營小額貸款業務的特殊企業法人。但現行法律體系中《公司法》、《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等法律對這類處于交叉地帶的特殊企業沒有特別規定。小額貸款公司作為一種不吸收公眾存款經營貸款業務的新型機構,其性質與真正的金融機構存在差別,也導致了地位的尷尬和一系列問題。由于小額貸款公司正處于試點階段,其身份不屬于正規金融機構。作為企業法人,小額貸款公司不享有金融機構相關的優惠政策,必須按照工商企業來納稅,目前繳納的主要稅種和比例為:所得稅25%,營業稅5%、城建稅7%、教育費附加3%,地方教育附加1%等,綜合稅率高于銀行業金融機構。過重的稅務負擔,不利于小額貸款公司平等參與市場競爭,同時削弱了盈利能力。調查顯示,參與調查的小額貸款公司未享受任何政策補貼,普遍反映在經營中企業承擔的稅負較重。從2012年情況看,普洱市各家小貸公司上繳的稅收總計718.5萬元,占全年利息收入總額19.47%,占全年利潤總額45.45%。
(二)資金來源有限,持續放貸能力不足
指導意見中明確規定小額貸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業法人與其他社會組織投資設立的不吸收公眾存款、經營小額貸款業務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小額貸款公司“只貸不存”使其難以持續運營。小額貸款公司資本金來源局限性較大,主要資金來源為股東繳納的資本金,無來自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融入資金,僅依靠股東提供的資金經營,很大程度制約了小額貸款公司業務的持續發展。從調查情況看,普洱市小額貸款公司面臨的資金短缺問題較為突出。2013年6月末,普洱市小額貸款公司各項貸款余額40299萬元,占注冊資本金總額95.95%,大多數小額貸款公司無資金可貸。
(三)征信難問題
由于小額貸款公司還沒有接入人民銀行的征信系統,跟銀行業金融機構和其他小額貸款公司之間沒有建立借款人信息平臺,因此存在著發放貸款前無法獲取借款企業和個人的征信情況,這樣為小額貸款公司控制貸款風險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從調查情況看,普洱市各家小額貸款公司均未接入人民銀行征信系統,但接入意愿較為強烈,有19家愿意接入人民銀行征信系統,占比達95%。
(四)高利率和支持“三農”經濟、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初衷相矛盾
為實現盈利解決股東回報問題,相當一批小額貸款公司按照接近或基準利率4倍的上限放款,平均貸款利率普遍偏高,這無疑增加了貸款人的借款成本,使眾多涉農企業望而卻步,其結果是削弱了支持“三農”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的效果,使其支農支小的作用打折扣。據監測,以6個月(含)以內貸款為例,2009年以來累計發生額5.81億元,其中貸款利率執行基準利率2倍以上發生額3.85億元,占比達66.27%。
三、發展建議
小額貸款公司作為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有力補充,依然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鑒于普洱市小額貸款公司的發展現狀,為促進其持續健康發展,建議如下:
(一)明確身份和地位,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建議盡快出臺和修訂關于小額貸款公司的政策法規,給小額貸款公司以合法的身份和地位,讓公司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細化和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引導小額貸款公司規范發展。據悉,經云南省金融辦與稅務機關協調,出臺了《關于確認小額貸款公司經營項目性質的函》,明確了小額貸款公司可以申請享受西部大開發的稅收優惠政策,稅負過重問題有望得到一定緩解。充分發揮稅收優惠政策的正向激勵作用,建議將小額貸款公司享受稅收優惠政策與支持中小企業、服務“三農”、貸款品種創新、合法合規經營等考核評價結果相掛鉤,增強小額貸款公司的發展后勁,使其更好地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實現雙贏。
(二)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增強可持續發展后勁
建議監管部門盡快出臺小額貸款公司從銀行業金融機構融資的實施細則,提高小額貸款公司從商業銀行融資的比例,將該比例從目前的融入資金占小額貸款公司凈資本的50%逐步提高至100%,同時融資成本按照“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為基準加點確定。通過政策的合力來降低其融資成本,有效提高小額貸款公司的收益率,從而提高股東增資擴股的積極性;建議相關部門在小額貸款公司經營達到一定時間和一定規模后,在資本金充足和風險管控系統不斷完善的情況下,挑選優秀的小額貸款公司,允許其開展存款業務試點,或允許其發行債券來補充信貸資金。
(三)加快籌建小額貸款公司征信系統的步伐
根據人民銀行《關于小額貸款公司接入人民銀行征信系統及相關管理工作的通知》(銀辦發〔2011〕1號)要求,加快小額貸款公司與銀行業金融機構之間的信息平臺建設,盡快將小額貸款公司貸款信息納入征信系統。充分利用征信系統的信息和資源。
(四)積極引導小額貸款公司支持“三農”經濟和中、小微企業發展
加強與市金融辦的協調溝通,充分發揮政策的激勵導向作用,引導小額貸款公司資金向“三農”經濟和中、小微企業等領域投放,建立合理的貸款利率定價機制。在小額貸款公司開展涉農或者其他政策扶持的貸款項目時,可以給予財政貼息、專項獎勵或者一定比例的稅收獎勵等政策,以此降低小額貸款公司的經營成本,保持其支農支小的積極性,確保支農支小方向和效果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