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近日印發《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提出我國將有規劃地試點“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具體操作辦法和實施計劃有望明年一季度出臺。
銀保聯手試水“以房養老”
以房養老文件一出,銀行、險企聞風而動。
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司長詹成付說,這次《意見》以試點形式寫了進來,對于老年人、保險公司等都是利好消息。若試點成功,對于解決養老金問題、盤活已有房屋資源、擴大保險公司業務都有積極意義。
面臨四大障礙
將住房抵押給金融機構以獲取養老金的形式所引發的熱議,或許是源于傳統的養老觀念。
第一,公眾對以房養老顧慮重重,主要是怕提前抵押房產,引發家庭矛盾。
第二,公眾對房價看漲預期明顯,“以房養老”屬于反向抵押,住房溢價會歸銀行或保險公司所有,減少公眾收益。光大銀行私人業務部個人信貸處處長肖英男認為,以往銀行處置房產都是抵債房等不良資產。如果通過反向按揭,銀行怎么經營仍是個大問題。
第三,我國目前住房只有70年有限產權,住房反向抵押后會面臨產權到期的問題。
第四,目前我國房產資產評估尚不完善,對于住房反向抵押的估值水平還不能滿足現實的要求。
不是人人都需參與
“失能”、“丁克”更適用
針對“以房養老”問題引起社會廣泛討論,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國未來將以多種途徑應對養老問題,在政府兜底的基礎上,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養老服務,“以房養老”是市場化運作的一種高端化服務,是自愿的、自主選擇的行為。
中國房地產協會副會長孟曉蘇說:對“反向抵押養老保險”的討論,不贊同者把它誤當政府行為,批評要借此推卸養老責任。其實這是國外一種商業養老保險產品,老人自愿參加。“眼下人們可能不會一下子都接受,但市場需求是有的。我國失能和半失能老人人數全球第一,丁克老人數量龐大,大中城市空巢家庭達70%,‘以房養老’不是要求每個人都參與,它是為有需求的人提供的。”
■他山之石
美國:62歲以上的老人可由政府作保貸款。借款人離世后,政府出售房屋還清借款,盈余歸繼承人,不足由政府負擔。
新加坡:老年人把房子抵押給有政府背景的公益性機構,機構一次性或分期支付養老金,老人去世時產權由這些機構處分,“剩余價值”交給其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