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堅強、樂觀、熱心腸的老朋友走了。
8月12日,因病醫治無效,姚明在醫院去世,享年89歲。
我和姚明相識相交七十余年——上學時同吃同住,后一起投身革命,一同被分到山東大眾日報社。在新中國成立后,我們先后調到北京工作。1982年,我們都離休了,同被借調到中紀委信訪處,為老同志落實政策忙碌了一年多。1983年,她參與創辦《老人天地》還叫我短時間幫過忙。
向往抗日的閨蜜
要強、爽朗、熱情是姚明留給我最深的印象。1938年,剛入學的我時常早起溫習英語。舍友告訴我:“你起床,姚明就起;你不起,姚明也不起。”那時候我們還不熟悉,我心想她怎么會注意到我呢?我第二天起床后,偷偷把臉盆塞到被窩里,假裝還有人在床上睡覺,姚明果然沒起床。事后,她發現我捉弄她并不惱火,我倆無形中有了一種惺惺相惜的默契。
1939年初,姚明的父親突然被日本人捉到位于泰安的日本憲兵隊。她的母親是個家庭主婦,只會六神無主地哭泣。出面周旋的事情全靠姚明,在同學的幫助下,姚家請人幫忙說情。我自告奮勇陪她坐火車去泰安日本憲兵隊見她父親。幸而,姚明的父親很快就被釋放了。經此一事,姚明的父母要認我做“干女兒”,我和姚明的關系越發不一般了。她有什么好吃的、好書都忘不了給我留一份,我有什么好事也總想著她。
我們上的教會學校信息十分閉塞。有一天,姚明偷偷借給我一本胡蘭畦的《在德國女牢中》,這本描寫反抗法西斯暴行的革命書籍給我們很大的震撼。我們讀到高中時,日本侵略者對山東淪陷區的控制更加嚴苛,所有的學校都增加了日文課,考試不及格的學生拿不到畢業證。我和姚明都下定決心寧肯退學,也不愿學侵略者的文字。有一位同學私下在家請了中文老師,我們就去他家旁聽。這位老師給我們講解《出師表》、《離騷》等愛國詩文,還讓我們討論什么是“人生的真諦”。姚明寫的文章如果沒得“優”,她就再寫一篇。一個深夜這位老師被日本人逮走了,我們抱頭痛哭。這段旁聽的歲月非常短暫,卻像一片松明,點燃了我們熱愛祖國的心。
1942年的一天,我在同學張訓的住處,遇到兩名氣質迥然不同的女同志。當我得知她們是來自解放區的八路軍時,我高興地叫來了姚明。這兩個女同志給我們講了許多共產黨八路軍抗日的事情,我們聽了非常激動,一心想到根據地去。在八路軍女同事的幫助下,我先說服了寡母,去了日照根據地。1943年,我在黨組織的安排下重返濟南,動員同學們參加革命。姚明肯定是要去的,但是她父母不同意,我說:“咱們先走吧,事后讓我媽媽去你家跟你爸媽說。”于是,她賣掉心愛的自行車換成路費,我們幾個同學一起投奔根據地。
一生扶助的朋友
在我和姚明的交往中,有幾件小事我始終無法忘懷。1947年我的母親去世了,我深恨自己沒有照顧好媽媽,心中特別難受。姚明知道了,給我送來一雙白布鞋,我穿上白鞋為母親戴孝,心里好受了很多。我們調回北京后,姚明知道我身體不好,“逼”我去好好檢查,醫生果然發現了問題,及時做了手術。一次我家被盜,除了錢還丟了一個金戒指,我表現得很大度。我的女兒到姚明家去玩時,無意中告訴了姚明。“你媽媽這樣表現就對了”,姚明說,“我獎勵她。”她說著就從手上擼下來一個寶石戒指,硬是讓女兒拿回來送給我。
“文革”中,我們單位急需一期《紅旗》雜志,大家排長隊也沒買到。我想起在新華書店當黨委書記的姚明,就找她說明來意。姚明也找不到存貨,就把手頭珍藏的那一本送給了我。回到單位,同志們都高興地說:“真不簡單,你們的關系太‘鐵’了。”
姚明一生吃苦耐勞,生病住院打著吊針時還在看稿子,她的衣服手肘處都磨出洞,一看就是長時間伏案寫東西所致。老戰友從外地來京,大都是姚明熱情接待,住宿、聚餐,總是不忘了叫上我去和老戰友見一面。直到晚年,她無論是看了什么好書還是好文章,總是不忘送給我,讓我也讀讀。
就在7月23日,我和病中的她通電話,她還興致很好地說:“你要是來看我,帶點你閨女做的拿手菜。”誰知沒幾天,就傳來她猝然離世的噩耗。時至今日,我只有無盡哀思與深深懷念。
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我們都將歸于沉默,祝福我的老友在彼岸獲得寧靜。 (責編:孫展)
政策發布
北京失獨老人納入政府保障
北京市政府發布關于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意見。該文件首次明確,對失獨老人將由政府給予相應的福利保障。今后這個群體有望和低收入老人、高齡老人一樣,獲得專項救助。與此同時,北京將制定社區托老所管理辦法,明確社區托老所的設置標準、職責功能等制度規范,該辦法有望年內出臺。
臨終關懷機構
三年后將建六百所
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理事長李寶庫日前在杭州閉幕的全國“愛心護理工程”工作會議上說,到2015年末,中國將建成超過600所具備臨終關懷功能的養老機構,以應對目前中國日益嚴峻的老齡化問題和失能老人難以照料的難題。李寶庫說,這些機構將具備四個基本條件:只接納到達國家法定退休年齡的老人入住,養老機構的房產不予出售,必須配套擁有一個專門的醫療機構、專門為入住老人開展全天候的醫療服務,以及必須具備臨終關懷的職能。現在全國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高達3300萬,其中完全失能、需要照顧的老人1100萬,占老年人總數的6.35%,全國目前共擁有此類愛心護理建設基地僅35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