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名于世的日本抹茶道是由中國的點茶法逐漸演變形成,因此提起點茶法必然會聯想到日本茶道。日本茶道主要分為抹茶道和煎茶道,其中以抹茶道為代表,因此一般提起日本茶道多指日本抹茶道,也稱“茶之湯”。日本抹茶道是由中國的點茶法傳入后演變形成的,但據目前的史料記載茶百戲并沒有傳入日本。日本茶道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即從種茶、飲茶到茶道的演變。
點茶法的傳入 公元805年日本的最澄禪師從中國帶回茶種,并在近江阪本(現在的滋賀縣)日吉神社旁種植,從此日本開始種植生產茶葉。公元1168年和1187年,榮西禪師先后兩次到中國求學于臨濟宗(佛教禪宗五家之一,義玄禪師在河北正定臨濟寺創立于公元854年),同時進行茶學研究。回國時,將大量的茶種和佛經帶回日本,創立了日本臨濟宗,被奉為始祖,并在佛教中大力推行“供茶”禮儀,飲茶之風再次盛行。因此,榮西禪師被歷代尊為日本茶道的“茶祖”。公元1211年榮西禪師所著《吃茶養生記》初稿完成,該書極力宣揚飲茶益壽延年。南宋瑞平二年(公元1235年)圣一國師(圓爾辨圓)到浙江余杭徑山寺苦修佛學和種茶、制茶,回國后在靜岡縣種茶并傳播徑山寺的抹茶法及茶宴儀式。24年后(公元1259年),日本東福寺南浦昭明禪師來到我國浙江省余杭縣的徑山寺求學取經,學習了該寺院的茶宴儀式,將中國的茶道具引進日本,并傳播中國的點茶法和茶宴禮儀,使日本茶道更趨規范化。日本《類聚名物考》對此有明確記載:“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開山南浦昭明由宋傳入。”日本《本朝高僧傳》也有:“南浦昭明由宋歸國,把茶臺子、茶道具一式帶到崇福寺”的記述。
◎日本的斗茶
日本南北朝時代(1333-1392),由品茶轉變成區別茶的品種和評比器皿的斗茶。由于適合當時的武士階層,得以大力推廣。常舉行盛大的斗茶會,茶會以賭博、斗茶和品嘗山珍海味為主,是一種享樂的娛樂性活動。另外在京都的貴族之間流行所謂“唐樣之茶”,其內容是競相比較所擁有的珍貴茶器,這些茶器許多都來自中國。
◎日本茶道的形成
室町幕府時代(1393-1573),飲茶習慣已經普及到庶民,藝術家能阿彌創立了“書院式”“臺子式”新茶風,對茶道形成有重大影響。他介紹村田珠光擔任義政將軍的茶師,得到義政將軍大力扶持。村田珠光禪師制定了第一部品茶法,使品茶變成茶道。把禪宗的理想融入茶道之中,將原本高級的漆臺以竹臺代替,將原本象牙做的茶杓以竹子代替,而唐朝傳來的陶器則用日本土產的茶碗來代替,如此力求簡潔的茶之湯,后世稱作為草庵茶。隨后,對茶道起承前啟后作用的偉大茶匠武野紹鷗將歌道引入茶道,對村田珠光茶道進行全面的改進和發展,進一步使日本茶道民族化和本土化。室町末期,茶道大師千利休創立利休流草庵風茶法,風靡天下,將茶道推向頂峰,被稱為“茶道天下第一人”,其威望影響到當時的當權者豐臣吉秀將軍。豐臣吉秀借口平亂,令千利休切腹自殺。千利休死后,其后人承其衣缽,出現了以“表千家”“里千家”“武者小路千家”為代表的數以千計的流派。
◎日本茶道和中國茶道區別
雖然日本茶道由中國的點茶法演變形成,但由于日本茶道和中國茶道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過程,具有較大的區別。首先是茶道的內涵不同。日本茶道則主要反映禪宗思想,并融進了日本國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識。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為宗旨,講究“茶禪一味”,講究修身養性,追求禪宗的靜寂之美。中國茶道以儒家思想為核心,融儒、道、佛為一體,三者之間互相補充,從而使中國的茶道的內涵非常豐富。通過飲茶貫徹儒家的禮、義、仁、德等道德觀念及中庸和諧的精神。其次,兩國茶道的規則不同。日本茶道規則嚴謹,強調古樸、靜寂之美;中國茶道更崇尚自然美、隨和美。日抹茶道通過點茶的形式融入佛教禪宗思想,提倡空寂之中求得心物如一的清靜之美。中國茶道由飲茶上升為精神活動,與道教的追求靜清無為的神仙世界很有淵源關系,作為藝術層面的中國茶道強調自然美,人們在欣賞茶道的同時能感受到愉悅和放松。宋代以宋徽宗為代表的皇室貴族和文人推崇的分茶技藝更是將茶道的自然美發揮得淋漓盡致,讓人在品茶的同時感受到茶湯圖案的美妙變幻。再次,茶道的表現形式不同。日本茶道有嚴謹的禮儀規范,主客之間、客人之間都有不同的禮儀要求,茶道演示的各過程中都有嚴格的禮儀規范。更有甚者,日本茶道還有人對物行之禮。而中國茶道更注重的是品茗和欣賞,沒有過多規定性的禮儀規范和規定的程序。現代分茶技藝的恢復,使中國茶道表現形式更加豐富,可以表現各自山水花鳥人物圖案,讓人們在享受到茶道樂趣的同時,又陶冶性情。
◎日本茶道和中國點茶法區別
日本抹茶道和中國宋代的點茶法都采用點茶法,都需用竹筅攪拌茶湯,但經過時代變遷無論是器皿還是方法都有較大區別。首先是原料不同。日本茶道演示過程不再沿用宋代的團餅茶而直接用蒸青后碾細的抹茶。其次器具和方法上也有較大區別。例如日本茶道演示不再沿用宋代餅茶加工所用的茶磨、茶碾、茶羅等工具和演示過程,卻增加了帛巾等茶具和演示過程。同時在煮水和注水工具上,宋代點茶法煮水和注湯要采用專用工具--茶瓶,而日本抹茶道不用茶瓶煎湯,改用寬口的釜煎湯,再用柄勺舀水到茶碗等等。
編輯/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