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閨密,單身,大齡。大齡未婚女的故事總逃不脫那幾個套路:年輕時受過些情傷,學會放下時芳華已逝,后來也相過親,戀過愛。但你也知道,如今這年代,結婚的難度系數之高,已遠非一個“天時地利人和”就能促成。
這樣子過了幾年,閨密慢慢把待嫁的心收了起來。工作之余的空閑時間都被她用來好好安排生活。讀書、彈琴、習字、畫畫以及時不時的遠近游。她不覺得寂寞,親友們也覺得沒什么不妥。師奶們摸著小肚腩蜷在沙發上刷微博時,刷出一張她穿著瑜伽服練劈叉的照片,也會妒忌得哇哇大叫。
但是總有些朋友直接或間接地表達他們的特別關懷。
直接的,總是很熱心地給閨密張羅著介紹對象,獨居的宅男,喪偶的中年人等等。在閨密明確表示拒絕后,他們依舊不依不饒地開展各種攻心術。哎喲,女人么,總是要結婚的呀,先看看好啦,說不定就看對眼了呢。哎喲,你不要覺得人家年齡大啦,有小孩啦,沒頭發啦,人家房子有兩套的,轎車也是有的。哎喲,結婚就是過日子嘛,要現實點,要求不要那么高啦,這年頭年輕小姑娘大把大把……這種攻心術說到最后,言下之意就變成:你都這把年紀了,還不趕緊隨便找個人嫁掉啊。
閨密經常被這樣深切的關懷氣得半死。她花了很長時間療好了情傷,過上了吃飽睡好的正常生活,卻偏偏有幾個同事、朋友來表達他們所謂的關懷,時不時地提醒她,不管你過得好不好,沒結婚就不是正常生活,嫁不出去就是失敗。
間接的關懷通常通過朋友圈傳遞。比如開著八卦會的時候,有人一提起閨密就嘆息??上О。麄冋f。但是她比以前狀態好啊,不抑郁了,身體狀況也好多了,我說。可是,沒有家庭怎么能談得上幸福生活?他們接著搖頭?,F代社會,價值觀多元,寬容度也高,不應只有一種生活方式吧?我反駁。可她不是不結婚,是找不到人結婚啊,心里一定很無奈吧??傊?,各種惋惜感慨只有一個主題:她是會恨嫁恨到內傷吧。
你若護友心切,真是要被這樣的言論氣死。你在為閨密安靜快樂的新生活而高興,為她的努力向上加油叫好,他們卻只用一個剩字來定義閨密的生活:心酸無奈盡在不言中。
關懷如針。那些看似熱心的體貼問候,那些貌似溫暖的惋惜同情,事實上卻是根直扎人心的繡花針。傷口細微不可見,但一碰還挺疼。
類似的關懷還經常發生在丁克夫婦身上。我另一女友結婚多年,夫妻倆養了三只貓,平靜快樂地生活著??蛇@么多年不問斷的,總有人會直接間接地勸她,不孝有三無后為大,老了可是要后悔的啊。這還不是最可恨的。那些打著關懷名義,編輯各種專治不孕不育信息發給她的,才是她恨得牙癢癢,立馬要拉黑的。
有時候我不得不懷疑,這些如針的關懷其實是為了自我滿足。那些人啊,他們自己未必有幸福的婚姻,生活里也是各種要操心要焦慮的事情一大把,但是站在未婚的閨密或者丁克的朋友面前,突然就因為對立的身份變成了勝利者,居高臨下地傾倒他們廉價的關懷。這種關懷,抹殺你為生活所做的各種努力,無視你對幸福的各種追求,這種關懷只站在一個基礎上:你是不幸的,你是失敗的。
朋友之間還是少一點這樣的熱心和關懷吧。
(蘇童摘自《中國青年報》2013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