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去澳大利亞,受親友推介插了冷門,專赴塔斯瑪尼亞州,參觀游覽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亞瑟港囚犯歷史遺跡。
這里除介紹監獄歷史外,還布置了牢房等實景。有趣的是,每位游客要抽取一張撲克牌,其妙用在于你可以找到同牌罪犯的個人檔案。
我抽到“梅花3”,尋到了對象——13歲英國少年犯,因偷了21把傘,判7年。英當時法律,視7歲為成年,9歲要對行為負責,可判刑。如此重罰,令人唏噓!同行z先生抽到“梅花A”,在牢房內找到正在瀟灑玩牌的對象(紙板模型),旁注其31歲,1830年4月偷商店130英鎊,判無期徒刑,因數度越獄成功又被抓回,為眾犯崇拜,獄方用他管犯人,成獄霸。z先生饒有興趣地持牌與之合影。
亞瑟港監獄建在三面環山一面臨海的險峻處,囚犯難逃。現存四層樓大牢房遺跡建于1857年,讓人生奇的是:輕犯多人擠一屋,高低床很窄,重犯反而獨享囚室。原來,輕犯之間尚可交談,而重犯終身無人可說,連每天一小時放風也須戴上面具獨處,因此不乏精神病者。獄中教堂也特別設計:一排排階梯狀的囚犯聽經位,只能站不能坐,僅露其頭。播經臺兩側各有一高臺,供士兵監視,可看清每個囚犯頭臉。一位游客站到囚犯位體驗后感嘆:耶穌面前也不自由啊!難怪有人稱此為“地球的地獄”。
亞瑟港不僅僅是一座監獄,還是一個完整的社區,囚犯須從事生產性的勞役,至今留有30多座歷史上有名的建筑物遺跡,包括法院、醫院、警戒塔、造船廠、石灰窯、政府小屋、輪渡碼頭、牧師寓所、軍官營房等。監獄存在的40余年中,曾關押過16萬名囚犯;1877年關閉后,許多建筑或被拆或毀于叢林大火,這一地區逐漸成為一個小鎮的中心。
(夜雨摘自《新民晚報》2013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