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決心_、立聘環衛工人前,我用了半年的時間才證明:自己的本科文憑“根本不值—提”。
2012年6月,我從哈爾濱一家三本院校畢業時,我以為找份工不難,好歹自己也是個本科生。但一次次失敗敲碎了我僅有的尊嚴。
六個月里我換了三份工作:在一家化工企業制作大大小小的罐頭;在藥廠做倉庫管理員,守著一屋子五顏六色的藥盒子;而在保險公司做文員時,也就是跑跑腿送個傳單。
枯燥,朝不保夕,每月不超過1000塊的工資,讓我覺得沒有未來。
當母親興奮地把“哈爾濱招環衛工”的報紙塞到我眼前時,我沒了拒絕的勇氣和力氣。我的母親已經替我仔細研讀了招聘公告,她發現了最為閃光的四個字:事業編制。
“這就是給政府干活。”母親勸我,“掃大街有啥的,政府不垮,我們不垮。”
我決定聽母親的話。我累了,也想通了,努力拼搏并不是讓夢想實現,只是讓自己過得好一點。可是,我后來才發現,要當個清潔工也不容易1
2012年10月中旬,哈爾濱市公布報名結果:457個工勤技能崗位,引來一萬余人報名,最終繳費成功的7186人中,擁有本科學歷的2954人,占41.11%;25人擁有統招碩士研究生學歷。
具體至我報名的崗位——南崗區城管局計劃招聘20名清潔員,結果有721人報名。
而哈爾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兩部咨詢熱線,每天都會接到近千個咨詢電話。因為報名火爆,招聘單位不得不將報名時間延長一天。還有一家培訓機構甚至針對本次環衛系統招聘推出了基礎精講班,優惠價580元。
我仔細研究過這次招聘如此火爆的原因:第一,有事業編制,這意味著“再差的蘿卜都有個坑”;第二,解決哈爾濱戶口;第三,三年考核優秀,可以轉為管理崗位。
很多人說大學生當環衛工沒有追求,其實“編制”就是最大的追求——有編制就能當官,沒編制不能當官,這是本質區別。
編外職工也往往會感受到“不能入編”所帶來的不安定感:沒有具體工作,“領導安排啥就干啥”;他們也沒有社保,沒有晉升空間,甚至工資也沒法保證按月發放。
當然,有沒有編制,環衛工的工作都是一樣辛苦,比如我們家政廣場作業隊的同事需要每天3點起床,4點到崗,每個人每天要負責7000平方米的清掃面積,這意味著每天八九個小時工作時間里,你都得站著。
但這份工作唯一也是最大的安慰就是穩定:老了能領一份退休金。穩定對于我來說,不就是最為稀缺的資源么?我期待著旱澇保收的一生。
(紅顏亂摘自《壹讀》2013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