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7日到10月21日,杭州文博會隆重舉行。和往年不同的是,整個白馬湖生態創意城兩幢流線型的大樓被巧妙地布置成了兩個主題完全不同的展館,主辦方以“A館”和“B館”來指稱。
A館兩層展示的是設計創新,一層是杭州國際設計節、創意新聲展區、青年設計師展區等,二層是設計產業展區、高校文創展區、精致生活創意生活展區。在這里參觀的都是對國內外設計發展和潮流抱有濃厚興趣的人。
B館展示的則是經典文化,一層是兩岸四地文創精品展,二層是首屆中國杭州亞太傳統手工藝博覽會,三層是第六屆杭州市民攝影節。許多想找找文化傳承感覺的人都到B館來體驗。
同一場展會,就這樣以涇渭分明的形式,讓人們看到了一邊是經典、一邊是潮流的獨特景象。
經典盛會 —不變的傳承
作為這屆文博會的重頭戲之一,首屆中國杭州亞太傳統手工藝博覽會,4天里參展的共有近40個亞太及世界相關地區的105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手工藝精品項目,國內各省市8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手工藝項目,省內398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手工藝項目,是浙江省歷屆博覽會活動參展項目最多、表現內容最豐富、表現形式最多、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
文博會A館門景
Entrance to Exhibition Hall A at the Culture Expo
零距離接觸海外藝人的興奮、豐富多樣的選擇,再加上平和親民的態度,讓這個博覽會成了整個白馬湖最熱鬧的地方。所以,我參加文博會的第一站,也來到了這里。
“亞太傳統手工藝特色一條街”是購物的好去處,也是認識外國朋友機會最大的地方。白皮膚、黑皮膚、藍眼睛、黃頭發們,清一色操著或熟練或生澀的漢語,叫賣著泰國草編、吉爾吉斯斯坦圍巾、尼泊爾羊絨制品……
來自坦桑尼亞的馬利克是個胖胖的中年人,漢語說得很溜。我見到他時,他正在賣力地向杭州觀眾們推銷著他親手雕刻的非洲烏木擺件。擺件做得很漂亮,上面是充滿了非洲地方傳統特色的雄鷹、鈴鹿、獵人等圖案,滿是異國風情。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一位杭州觀眾以500元的價格買走了馬利克一個雕刻著非洲部落和酋長圖案的大煙斗。這下,他才有工夫和我攀談。馬利克說,他10多年前就來中國做生意了,一直在昆明和非洲故鄉兩地跑。這次聽說杭州文博會,也來推銷一下自己的好東西?!爸袊撕芟矚g紅木,而且在木雕藝術上的成就遠遠超過我們國家,所以我在中國做木雕生意,其實也學到了不少東西。這次文博會是我第一次來杭州,這里的觀眾很熱情,讓我非常興奮,還認識了不少同行,下次我一定還會來。 ”馬利克笑著對我說。
與傳統手工藝一樣,攝影作為一項有著深厚理論基礎和廣大愛好群體的文化門類,也是經典傳承之一。就在B館的亞太傳統手工藝博覽會樓上,舉行的是第六屆杭州市民攝影節。很幸運的是,我在攝影節現場遇到了臺灣著名攝影家阮義忠先生。這位精神矍鑠的老人早年編著和翻譯的大量攝影經典書籍,對推動中國的攝影發展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他早期出版的《當代攝影大師》、《當代攝影新銳》,更是影響了一代又一代攝影家和愛好者。而他本人的作品,也被法國現代美術館、法國攝影館、英國維多利亞暨雅伯美術館等著名藝術場館收藏。
雖然很“大牌”,但今年出現在市民攝影節上的阮義忠卻并沒什么架子,他帶著自己的新創作的銀鹽作品來參展,空的時候還時不時去自己的展位上遛遛。他還在文博會的后幾天再開一個專場講座、發布一本新書。而且準備在杭州開辦他在大陸的第一個工作坊。他說:“我暫停在臺北藝術大學已持續25年的教職,來大陸開班授徒,將攝影理論、暗房手藝盡我所能地傳承下去。這是我的心愿。”
潮流展示 —張揚的個性
位于白馬湖生態創意城東廣場的露天展示區
An outdoor display area east of White Horse Lake Creativity City
外國觀眾饒有興趣地在中國傳統青花印布、青花瓷器前駐足觀摩并作筆記。
Foreign visitors look at traditional Chinese exhibits of porcelain with a blue-and-white pattern and cloth printed with blue pattern.
一邊代表了經典傳承,另一邊則是張揚著年輕人的個性。
A館一層的杭州國際設計節展區,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在這里,我看到了時尚國度意大利組團參展作品,有咖啡、廚藝、服裝等生活美學方面的設計,也展示玻璃制品、小提琴制作等傳統手工藝,還有摩托車、汽車、設計與制作等時尚工業的代表作。其中高端的有汽車品牌蘭博基尼、意大利一線奢侈品包芙拉(Furla)、圣喬治畫廊SanGiorgio。
來自意大利的羅尼是一位服裝設計師,這次文博會,他帶著自己設計的時裝在和觀眾互動。我看到他的時候,他的身邊正圍著一大群來自中國美院服裝設計專業的女生,嘰嘰喳喳問東問西。也難怪,能與時尚新潮的大牌設計師零距離接觸,對于這個專業的學生來說,是多么難得的一件事。
羅尼臉上帶著幸福又無奈的微笑,盡管漢語說得磕磕巴巴,他還是努力和小女生們打成一片,告訴她們自己的心得。羅尼說:“感謝大家能來關注我的作品,有人關注,就是對設計師最大的肯定?!?/p>
與國際設計節展區一樣,兩岸四地文創精品展區也帶來了港澳臺不少時尚的風向標,代表了屬于年輕人的潮流。來到這里,首先看到的就是參觀者圍聚在臺灣金雕大師吳卿的“昆蟲世界”及臺灣陶作坊的現代簡約式陶藝家居等場館,對此類產品興趣盎然。
“金雕的枝葉和螞蟻的組合特別傳神,栩栩如生,技藝實在太精湛了!這絕對是傳統工藝和現代審美的結合。 ”現場有年輕人這樣贊嘆吳卿的創意作品。
在這里,我還遇到了臺灣著名文創企業領軍人物、臺灣法藍瓷(Franz)創始人陳立恒。這位戴著金絲邊眼鏡的儒雅文化人說,這次參加文博會他是“有備而來”,“我們帶來了自己在瓷器裝飾藝術上的得意之作,比如像酒店的燈具、墻面設計等等……”很多出人意料的地方都能運用瓷這種傳統而神秘的東方藝術,讓觀者為之
驚艷。
展覽的同時,與創意、潮流有關的論壇會議也在白馬湖召開。17日文博會開幕當天下午,杭州國際設計節湖畔論壇集合了來自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建筑、創意、能源等領域的政府決策者、專家學者及知名設計師共30多位,不僅涉及到行業的跨界交流,也涉及到東西方文化的碰撞與交流,那是文博會期間一場國際化、高層次的設計交流活動。
非洲傳統手工藝藝人展示草編技藝。
An African artisan displays her straw weaving.
在上半場的東西文化交流中,德國設計大師費凱先生以《讓世界融合》為題進行演講,博得了滿堂喝彩;論壇下半場則為臺灣設計專項研討會,臺灣綠建筑國際專家鄭期霖, 2013年安德魯 ·馬丁國際室內設計年度大獎得獎人林琮然,臺灣房產策劃創意及創新營運專家黃耀慶擔任主講,和大家分享臺灣潮流文化產業的成功之道。
文博會白馬湖主會場活動結束后,和平國際會展中心和浙江世貿國際展覽中心兩個副會場的活動緊隨其后,一個接著一個。如此大跨度的文化類展會,在杭州歷史上是不多見的,相信文化經典傳承與潮流風尚的碰撞火花,會一直延續和燦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