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9月23日,印度世界合作與文化關系聯合會友好代表團來到文化交流雜志社,與刊社人員進行了友好而深入的座談。這是繼2011年10月后,該代表團第二次來訪本刊。與前次相比,“老朋友見面”的氛圍貫穿訪談始終。
上午9點30分,印度代表團乘坐的客車甫一抵達,本刊總編輯應金泉和印度世界合作與文化關系聯合會主席馬赫施瓦里、兩年不見的老朋友熱情握手、擁抱。待來賓落座,香茶泡上后,雜志社副社長何一楓致了簡短的開場辭,應總編傳達了劉楓社長對印度朋友的問好。他還拿出了刊有2011年印度友人來訪相關報道的《文化交流》雜志,與代表團成員們分享。
應金泉用“有緣千里來相會”的中國俗語,形容馬赫施瓦里率團千里迢迢與雜志社友人相聚的“文化的緣分”,并回顧了中印兩國作為文化古國,從有史書記載的一直沒有中斷過的文化交流。他特別提到了2011年印度詩人泰戈爾誕辰150周年之際,《文化交流》雜志刊發的的泰戈爾1924年訪問中國的相關稿件,引起了印度朋友的濃厚興趣。
同時,他還向印度朋友說:“聽說這次代表團的行程中還將訪問浙江經濟、文化發達的義烏、紹興等地,希望印度朋友通過你們的視角,把一路訪問的感受記錄下來,《文化交流》歡迎這樣的稿件。”
馬赫施瓦里代表訪問團對本社的熱情接待表示感謝,特別稱贊了桌上的龍井茶。他說:“我在新德里時,就收到了來自你們的郵件,以及寄來的雜志,十分高興。關于《文化交流》雜志刊發的泰戈爾1924年訪問中國相關稿件我也認真閱讀了,里面提到的當時中國學者與泰戈爾的互相交流,是我之前所不知道的,它增長了我的見識,十分感謝。 ”
何一楓副社長回憶了20年前接待來華訪問的印度國大黨前主席甘地的夫人索尼婭 ·甘地往事,并為印度友人朗誦了泰戈爾的名句 —“果實的事業是尊貴的,花的事業是甜美的,但是讓我們做葉的事業罷,葉是默默地專心地垂著綠蔭的。 ”他總結說: “《文化交流》雜志和貴國代表團都在做著葉的事業,這樣的葉子多了,才能使中印人民友好的花朵更美麗、中印人民友好的果實更豐碩。”
這些話語打動了印度友人,在大家的心里引起了共鳴。代表團成員、生活在泰戈爾故鄉的杜爾嘉女士說:“您的語言像詩句一樣美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