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媒體技術的發展與普及對當代大學生的思維方式、行為模式和價值觀念產生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同時也為加強和完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手段。本文試圖結合大學生接觸新媒體的行為特征,集中分析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引導面臨的瓶頸,深入探討如何發揮新媒體技術特性,利用新媒體平臺改善和提高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培養方式和效率。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路徑選擇
中圖分類號:G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3)11-0147-02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以數字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互動傳播為特點,具有創新形態的新媒體正不斷地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以微博、QQ、校內網、微信為代表的新媒體已逐步成為當代大學生信息獲取、溝通交流、學習成長的重要載體。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核心。如何在傳統教育模式的基礎上,以新媒體的發展為契機,積極引入新媒體,開拓符合學生認知規律、便于學生吸收接納的新型教育方式,已成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的目標。
一、新媒體使用現狀
(一)新媒體的特點
隨著新媒體使用人群的不斷擴充,新媒體的形式也得到了快速發展,目前常見的新媒體形式有:微博、QQ、人人網、博客、微信、BBS、MSN等,形式多樣,每種新媒體形式都存有自身鮮明的特點,同時,相互之間也存在一定的聯系與相似之處。當代社會處于高速發展階段,信息井噴式出現,新媒體以其獨有傳播形式,使得信息能夠獲得快速、廣泛的傳遞,受眾可第一時間獲取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具有高時效性。微博、人人網等設置的評論、@功能,有力地促進了新媒體使用者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信息交互,極大地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QQ、微信等實時溝通工具的出現,也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加通暢、迅捷。新媒體的出現與應用,是對信息傳遞的一次革新,妥善的引入并應用于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將有利于從原有的單向式教育向交互式、立體式教育進行轉變。
(二)高校大學生新媒體使用狀況
學生群體作為接受新鮮事物最迅速的群體,新媒體在該群體中呈現出覆蓋面廣,使用頻率高,影響度大等幾大特點。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28 次全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 2011 年 6月底,我國網民規模已經達到 4.85 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36.2%,青少年網民占上網人數的一半以上。
同時有關調查顯示,在校大學生擁有手機的比例達到了85.8%,擁有電腦比例為75.6%,大學生最常接觸的媒體形式前四位為 QQ、搜索引擎、新聞資訊網和手機,獲取的信息62%來自新媒體[1]。新媒體已得到了學生群體的廣泛認可,在該群體中產生了舉足輕重地影響。
(三)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
新媒體基本基于網絡而存在,易出現信息篩選度低、虛擬性過強等不足。目前,虛擬網絡監管制度仍不完善,信息傳遞具有很大的自由度與廣泛性,學生群體中部分個體心智尚不健全,對事物辨識能力弱,易被錯誤理論、不實言論等影響,造成思想教育工作開展難度加大。
過度使用新媒體,長時間沉浸在虛擬環境下,會導致部分學生脫離現實,缺乏對社會事實的思考,將會影響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背離在大學生群體中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目的與意義。
總體而言,新媒體作為當代新興技術與信息傳播媒介,已逐漸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能否使用好新媒體這把“雙刃劍”,將決定其是否能夠搶占思想教育工作的新高點,更好的開展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二、當今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模式的選擇與效果分析
(一)傳統模式下的高校課堂理論教學
目前,高校課程中普遍開設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等課程,高校學生必須進行相關課程學習并修滿相應學分。作為最為傳統和基礎的教育模式,課堂理論教學具有受眾廣、教學周期長、理論體系完備等優點,仍是高校進行思想道德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要途徑。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傳統授課模式逐漸已無法滿足高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需求,主要原因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盡管相關教材中有涉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但內容往往淺藏輒止,無法進行深度拓展;
二是教學形式較為枯燥,與實踐脫離、與時代脫節,課堂容易缺乏生氣教師疲于教,學生懶于學,陳陳相因[2]。
根據相關學者對部分高校大學生做過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調查,其中“42% 的學生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作用不大甚至沒有作用。不少大學生仍舊不明白什么是馬克思主義” [3]。由此可見,高校傳統課堂思想道德教育模式需要一定的革新以加強其教育效果。
(二)自主模式下的高校社團學習模式
近年來,高校理論學習型社團不斷成立,已逐步形成了完善的社團組織形式。以陜西師范大學為例,目前,該校學生理論學習已發展為學校有校級理論學習總社、學院有分社,共有260多個理論學習小組、400多名理論學習骨干,常年開展理論學習和實踐活動。理論學習社團,是高校學生的自發組織,充分體現了高校學生對于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理論知識的渴求。
在社團中,社員們以學習夯實理論基礎,以實踐提升認知水平,促進了自身理論素養的進步。從高校理論學習型社團的實踐可以看出,理論學習型社團模式已成為骨干大學生學習理論的重要途徑,是學生自主探索理論學習模式的智慧結晶,但與此同時,社團模式也存在受眾少、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基層組織缺乏專業老師指導等問題,制約著社團的進一步發展。
(三)互助模式下的黨員“一幫一”計劃
大學生黨員是高校學生群體中的精英分子,具有較高的思想覺悟與實踐創造能力。為樹立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切實發揮黨員思想引領作用,陜西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黨委在實踐探索中構建出了黨員“一幫一”計劃,通過溝通交流、課業輔導、問題解決,幫扶困難學生,并通過點對點互助,共同學習理論知識,達到共同提高。
計劃實施以來,得到了學院黨員的積極參與,也獲得了受助者學生的廣泛認可。作為幫扶學生,在引導他人進行理論學習的同時,夯實了自身的理論基礎;對于受助學生,在優秀黨員的引導下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學習,有助于其激發學習興趣,更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黨員“一幫一”計劃是對大學生基層理論學習模式的探索之一,具有一定的樣本意義,但也存在有理論指導不足、互幫小組學習目標不明確等局限性。
三、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方法途徑
(一)合理構建新媒體技術支持下的微群體,充分發揮新媒體交互性,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吸引力
當前的新媒體工具基本具有構建新型群體進行信息交互的功能。在傳統課堂教學基礎上,專業課教師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可積極引導學生通過新媒體構建微群體,創建新的理論知識學習途徑。在微群體中,教師是討論活動的設計者與組織者,學生是活動的主體和參與者,通過新媒體交互功能,學生與教師共同探討相關問題,教師及時解答學生疑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用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積極分享學習成果,利用新媒體寬覆蓋面,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意義
微博、人人網、QQ空間等新媒體,具有信息傳播迅速、受眾廣等特點。高校理論學習社團、基層組織的學習成果覆蓋面較窄,收益學生少。通過新媒體,可將理論學習社學習成果轉化為文字形式進行傳播,使得更大范圍的學生可以學習并加以內化,擴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范圍,深化教育意義。
(三)借助多樣化新媒體媒介,拓寬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多途徑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客體的當代大學生尤其關注并熱衷接受新事物。憑借新媒體,構建系列思想政治教育的橫向和縱向載體,以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向大學生傳遞相關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努力使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從平面變為立體、從靜態走向動態,從而形成廣闊的共享平臺[4],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媒體作為社會新興事物,已逐漸得到了社會群體的廣泛認可與運用。合理運用新媒體,在學生群體中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有助于更進一步推動高校思想道德建設工作邁上新的臺階,不斷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與發展。
參考文獻:
[1]高愛芳,高衛松.對大學生使用新媒體的調查分析及德育引導[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6).
[2]王擁軍.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路徑探究——基于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思想的視閾[J].學術探究,2012(12).
[3]任國清,王學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堪憂[J].教育與職業,2007(10).
[4]鄭元景.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