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分100分,考試時間100分鐘)
一、基礎積累(24分)
1.給下列黑體字標注正確的讀音或根據拼音寫出規范的漢字。(2分)
歸省( ) 行( )輩
震hàn( ) rǒng( )雜
2.根據下列句子中的語境,選出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羈絆:纏住不能脫身,束縛。羈,約束。)
B.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悠揚,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著豆麥蘊藻之香的夜里。(自失:聽得出神,忘了自己。)
C.吃過晚飯后,天氣還是悶熱。窗子完全打開了,還是坐不牢。(坐不牢:坐得很不安穩。)
D.每一個舞姿都使人站立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之中,使人嘆為觀止。(嘆為觀止:贊嘆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
3.下列各項中,對句子理解有誤的是( )(2分)
A.“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一句采用了以動寫靜的寫法,表現出了航船前進之快。
B.“痛苦和歡樂,生活和夢幻,擺脫和追求,都在這舞姿和鼓點中,交織!旋轉!凝聚!奔突!輻射!翻飛!升華!”此處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增強語勢,加深感情。
C.“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一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使文章的氣勢更加雄渾有力。
D.從寫法上看,《安塞腰鼓》第一部分重在描繪腰鼓表演之前的靜,旨在通過渲染,為下文動態的表演作鋪墊。
4.下列各句中,有語病的一項是( )(2分)
A.傾聽西北漢子的安塞腰鼓,使我們感受到力量的奔騰,生命的升華。
B.凡畫一物,只要能表現出像我們閉目回想時所見的一種神氣,就是佳作了。
C.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
D.然而我什么都不是!我只能用我自己貧乏的文字,來描寫這驚人的舞蹈藝術。
5.默寫。(10分)
(1)這腰鼓,使 的空氣立即變得 了,使 的陽光立即變得 了,使 的世界立即變得 了。
(2)滿座賓客無不 , , , ,以為妙絕。
(3)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 , ,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
, , , ,
,一時齊發, 。
6.綜合性學習。(6分)
說到中國的戲曲,真是幾天幾夜也說不完。請你查閱相關資料,選擇你最感興趣的一種地方戲曲,簡單介紹這種戲曲在表演時的特征。
二、閱讀理解(36分)
(一)閱讀下面的兩則文言文,完成7~11題。(15分)
A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林嗣環《口技》)
B
國初,有喬山人者善彈琴。精于指法,嘗得異人傳授。每于斷林荒荊間,一再鼓之,凄禽寒鶻,相和悲鳴。后游郢楚,于旅中獨奏洞庭之曲。鄰媼聞之,咨嗟惋嘆。既闋,曰:“吾抱此半生,不謂遇知音于此地。”款扉扣之。媼曰:“吾夫存日,以彈絮為業。今客鼓此,酷類其聲耳。”
(袁山松《宜都記》)
7.解釋下列句中黑體詞的意思。(6分)
(1)賓客意少舒:
(2)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3)群響畢絕:
(4)鄰媼聞之:
(5)款扉扣之:
(6)酷類其聲耳:
8.下列各組句子中,黑體詞的意義及用法皆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于廳事之東北角/忽啼求之
B.婦撫兒乳/兒含乳啼
C.見往事耳/酷類其聲耳
D.以彈絮為業/蓋以誘敵
9.翻譯句子。(4分)
(1)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
(2)既闋,曰:“吾抱此半生,不謂遇知音于此地。”
10.為表現出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A文采用了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手法。下面各句中屬于側面描寫的一項是( )(1分)
A.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
B.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C.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
D.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
11.請從B文中找出一處側面描寫的句子,并談談運用這種表現手法寫作有何好處。(2分)
(二)閱讀下面的課內文段,完成12~15題。(10分)
①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他們換了四回手,漸望見依稀的趙莊,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還有幾點火,料想便是戲臺,但或者也許是漁火。
②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悠揚,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著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里。
③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漁火;我才記得先前望見的也不是趙莊。那是正對船頭的一叢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經去游玩過,還看見破的石馬倒在地下,一個石羊蹲在草里呢。過了那林,船便彎進了叉港,于是趙莊便真在眼前了。
……
④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圍的黑暗只是濃,可知已經到了深夜。他們一面議論著戲子,或罵,或笑,一面加緊的搖船。這一次船頭的激水聲更其響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躥,連夜漁的幾個老漁父,也停了艇子看著喝采起來。
(選自魯迅《社戲》,有刪節)
12.請用四個字簡要概括出選文前三段的主要內容。(2分)
13.請談談你對文中畫線句子的理解。(3分)
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
14.從選文第②段中對聲音的描寫,可看出“我”
、 的心情。(2分)
15.選文寫景、敘事都十分精彩,請結合相關語句談談作者是如何借助各種感官描寫來烘托出人物心情的。(3分)
(三)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題。(11分)
鼓 神
□王 雁
這個叫張伯的老頭長相瘦弱邋遢,穿著一件破舊的黑布棉襖,雙手操在袖管里,聽到喊叫,甚是羞澀地往后縮。這么個蔫老頭能敲出什么道道來?但姑娘媳婦兒卻揪住他,直往前推搡。“鼓神,來一個!”打鼓的漢子一臉虔誠,那些打小鼓腰鼓銅鑼銅鈸的后生們也是滿臉殷切……這倒引起了我的好奇。
只見張伯像運氣似的掄了掄雙臂,脫襖,扔衣,幾躥,大步流星,就站穩在了大鼓前。他拉開架勢,將雙槌高擎過頭,布滿皺紋和胡碴的臉上頓時煥發豪氣萬丈。一個在黃土中長大的像黃土一般普通的漢子忽然間像天神降臨,高聳在鼓陣中間;一個在群山中滾爬像山石一樣平凡的山民一瞬間如金剛發威,挺立在群峰之上。他雙眼生輝,一臉神圣,在輕敲幾下鼓沿后,雙臂一揮,劈下一串天雷,直教石破天驚。我像被魔語詛咒了似的,雙目緊盯著他,只見他急敲慢叩——急如狂風暴雨,緩似嵐崗生月;重擂輕掠——重如萬馬奔騰,輕似驚鹿踏雪,把一面鼓指派得出神入化。
除了力的迸射,還有技的綻放。老人時而槌抹鼓沿,時而肘杵鼓面,時而躍騰猛捶,時而低伏輕撫,柔時如絲綢無骨,剛時像槍挑滑輪;亂則烏云橫飛,齊則兵陣突進。鐵馬兵戈飛鳴鏑,細雨輕風荷葉清,劈山開路是男兒,再聞堂前機杼聲……
轟鳴!呼嘯!沖突!糾纏!齊整!狂亂!
我雖然肅立在山民中間,但精神卻是跪著的。形似卑微而神不卑微,處身卑微而心不卑微——調度這陣勢,創造這奇跡的老者已不再是一個蔫耷漢,而是一個飄逸的精靈,一派無形的剛氣!黃天在上,厚土在下,而張伯正立地頂天地矗立在中間!我驚愕了,世上竟有著這樣的聲音,給我以脫胎換骨的劇痛,賜我以蕩滌靈魂的快感;我醒悟了,生命中原本就沒有卑微和可憐,卑賤者豪邁,低微者挺拔,全在于自己。
(選自《意林:純凈心靈的188個人生故事:幸福講義》,有刪改)
16.請談談你對文章第一段中畫波浪線句子的理解。(3分)
17.第二段中的畫線句子主要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2分)
18.請談談你對“生命中原本就沒有卑微和可憐,卑賤者豪邁,低微者挺拔,全在于自己”這句話的理解。(3分)
19.請你結合全文的主要內容,說說“鼓神”究竟“神”在哪里?(3分)
三、作文(40分)
20.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清晨,你可能在河邊聽到戲迷正在“吊嗓子”,也可能看到一些戲友們聚在公園的一角,津津有味地表演節目。心生羨慕之情的你,是否也曾“拜師學藝”,從而了解到戲曲文化中的不少知識,同時,也有了自己獨到的感受呢?
請寫出你在看戲、聽戲、學戲過程中的感想或有趣的經歷,但要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題目自擬,文體不限,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