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礎夯實
1.為下列詞語中的黑體字標注正確的讀音或根據拼音寫出規范的漢字。
藤( )椅 蜷( )伏 懶惰( )
預( )警 咕嚕( ) 悵( )然
láng( )前 wán( )游 fú( )蓉
chěng( )戒 屋jǐ( ) 紅líng( )
2.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1)失蹤:
(2)消耗:
(3)酸辛:
(4)悵然:
(5)悲楚:
(6)蜷伏:
(7)妄下斷語:
(8)若有若無:
3.選詞填空。
(1)三妹常常取了一條紅帶,或一根繩子,在它面前來回地 著,它便撲過來搶,又撲過去搶。
A.拖搖 B.搖曳 C.拖拽 D.拽拉
(2)三妹想著種種方法逗它,它都不______。
A.理睬 B.搭理 C.理會 D.領會
(3)我心里也感著一縷的______,可憐這兩月來相伴的小侶!
A.辛酸 B.難過 C.酸辛 D.辛苦
(4)大家在廊前曬太陽______時,他也常來蜷伏在母親或三妹的足下。
A.閑聊 B.閑話 C.聊天 D.閑談
(5)妻常常______著張嬸換水,加鳥糧,洗刷籠子。
A.張羅 B.叮囑 C.囑咐 D.叮嚀
(6)我很想 我的過失,但它是不能說話的,我將怎樣地對它表白我的誤解呢?
A.彌補 B.挽救 C.補償 D.補救
4.文學常識填空。
《貓》選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長樂人,現代____________。
二、課文理解
5.下面對課文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貓》是一篇帶有記敘性質的文章,主要講述了作者三次養貓的故事。這三只貓的狀貌不同,性情也各不相同,因此,給作者帶來的情趣也是大相徑庭的。
B.課文中作者養貓時的心情是不斷變化著的。第一次由快樂轉而酸辛,第二次的快樂則比第一回要強烈,其中還帶著一絲擔憂,最后轉成悵然、憤恨。第三次養的貓不討人喜歡,還受了作者與其家人的冤枉,給作者留下了深深的悔恨之情。
C.作者第一次養貓時的情景讓他真切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新鮮與快樂,同時,也給他的生活帶來了無限的樂趣。
D.從課文來看,全文的重點放在了對第三次所養的貓的敘述上,所以故事的主體是貓。
6.請根據課文內容分別寫出作者所養的三只貓的來歷、特點、作者對其的感情變化及歸宿。
7.作者一家人為什么不喜歡第三只貓?但為什么又要好心收留它呢?
8.“我”為什么會認為是第三只貓咬死了芙蓉鳥,如果是以前的兩只貓咬了鳥,你認為作者又是什么樣的態度呢?
9.在得知真相后,為什么“我”對于第三只貓的死亡比前兩只貓的亡失更“難過得多”?
三、思維拓展
10.在你成長的道路上,是否也有被別人誤解的經歷呢?如果有的話,你當時是如何處理的?事后你又是如何想的呢?把你的想法寫下來與其他同學討論一下,看怎樣才能把彼此間的誤解減少呢?(300字左右,答題紙自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