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土地,就會有千姿百態的生命,土地是最偉大的魔術師。讓人不能忽略的是,正是鳥類帶來植物的種粒,展開最初的繁榮。鳥是靈異之物,有別于其他,鳥持有某種神秘的身份:它創造,它飛翔,它用歌唱的方式說話,它是唯一能摹仿人類語言的生靈,如果愿意,它的足跡可以橫貫地球的兩極──鳥是神的擬態。人們想象中的天使,就是根據人與鳥的結合的形象設計而出的。
鳥是天堂撒下的花籽。流浪的鳥,會讓任何一棵樹享有新娘的光榮。微風過處,它們隱身在很低的草間;瞬間穿越亂密的枝條,確定通暢的航道,并且不影響飛行的速度;樹葉茂盛,在這綠色的宮殿中,精靈們在錯雜的階梯間彈跳,孩子一樣的天真;夏日的正午,鳥兒疾速飛過,投射下來一小片清涼的暗影,這些細碎的斑點在大地上跳動——我聽得見那些好聽的聲音。
動物的行動大約有爬、走、游、飛幾種方式。爬有失身份,上帝曾以此作為對蛇的長期懲罰。平凡的走,反映出世間的庸常傾向和從眾心理。游太多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制約,看著魚單調的生活不覺得有什么長久的樂趣,進而看出魚鰓的鼓合似也在模仿扇翅的動作。只有飛最自由。
據說,兩億年前,昆蟲是地球上唯一會飛的動物。這非凡的本領后來被鳥所超越。鳥類的技術顯然更嫻熟,方式也更為崇高,相比之下,除了蜻蜓和蝴蝶等有限的幾種昆蟲外,其他蟲類所謂的飛,更像是奇異的跳高或跳遠方式。因為飛,鳥的視角比別的動物都要高遠。并且,鳥中最普通的野鴨都會飛,也會走,還可以游──它們才稱得上見過大世面。
我小時幻想的超凡技能唯有飛,甚至有一段時間,每個夜晚我都在黑暗中偷偷練習,幼稚而徒勞地揮動雙臂,以為經過不懈的努力,小小的胳膊也可以終有一日飛動起來。我還不明白有些愿望終生無效,有些幻想存在的目的,只是為了映照出現實生活的窘態。直至成年以后的睡眠中,我依然會夢到自己懸浮于空中,算是對早年寂寞理想的呼應。
鳥在頭頂,注定要我仰視。
我對鳥抱有永久的驚奇,它們令我感慨于造物的精巧安排。
啄木鳥每天在堅硬的樹干上敲呀敲的,卻不會得腦震蕩;仙鶴穿著細黑的高筒靴子,站在寒冷的雪地上;鵜鶘松弛的下嘴唇,松鴉嚴謹的八字胡,黑鷺的蝙蝠俠斗篷,企鵝的黑白晚禮服……
它們的聲音怎樣打動我的心腸,花腔的情歌,押韻的詩誦,戰斗時的號角,將死前的嘆息……在我看來,甚至靚女故作港臺腔“哇”的驚嘆之聲,也不若烏鴉來得爽直。
除了風格迥異的鳴囀方式,它們還有各自獨特的飛翔節奏,或高或低,或收或展:海鷗的圓舞,佛法僧的弧步,雨燕的華爾茲,大雁的集體舞……鳥優美地起伏身體,天空中充滿生動的舞蹈。
鳥有留鳥和候鳥之分。我們的身邊,有些是此地的永久居民,有些只是匆匆過客。
候鳥整整歌唱了春夏兩個季節,現在它們就要趕上秋天的末班車走了。這些陽光與花朵的忠實信徒,這些充滿無限詩情的浪漫主義者,這些不畏艱險的偉大旅行家,一年一度,就要踏上遙遠的征程。作家這樣羨慕著鳥的遷徙習性:“野鵝比起我們更加國際化,它們在加拿大用早飯,在俄亥俄州吃中飯,夜間到南方的河灣上去修飾自己的羽毛。”候鳥的一生中充滿對未知遠方的好奇和不斷更改生活的勇氣。
候鳥有著準確的潮汐規律,偏心的神把時序的秘密偷偷泄露給它們。冬天里的人們,不要喪失對溫暖的信仰,抬頭凝望寂曠的天空吧:候鳥終將飛來,這些忠誠的纖夫,將再一次把巨大的春天拉回。
(選自《鳥群五重奏》,有刪節)
閱讀思考
1.文中,作者為什么要說“鳥在頭頂,注定要我仰視”呢?
2.請從修辭的角度分析第十二、十三這兩段文字的語言特點。
3.文章記敘了很多關于鳥的故事,這些故事中蘊涵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加以體會并進行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