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測評】
1.對下列黑體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萌發(méng) 翩然(piān)
竺可楨(zhèn) 草長鶯飛(yīng)
B.枯榮(kū) 農諺(yàn)
簌簌地(sù) 風雪載途(zǎi)
C.緯度(wěi) 適宜(yì)
上虞人(yú) 衰草連天(shuāi)
D.孕育(yùn) 連翹(qiào)
榆葉梅(yú) 銷聲匿跡(nì)
2.下列各組詞語中書寫有誤的一項是( )
A.蘇醒 次第 靈敏 冰雪溶化
B.清晰 呈現 數據 花香鳥語
C.延遲 候鳥 簡便 北雁南飛
D.起源 包含 區域 年年如是
3.下列各句中,所使用的修辭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 )
A.立春過后,大地漸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
B.布谷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麥插禾。”
C.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谷子。
D.物候觀測使用的是“活的儀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4.下列各句中,黑體詞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
A.2月是一個沉迷而又沉重的季節,公歷2月,跨越了中國人傳統的年,也集中呈現了生活戲劇般的周而復始。
B.青白瓷,雖然在我國陶瓷史上獨樹一幟,影響遍及大半個中國,生產時間長達幾百年,但是如今已經銷聲匿跡,被青花瓷取代。
C.冰雪融化,草木萌發,各種花依次開放。
D.物候觀測的數據反映氣溫、濕度等氣候條件的綜合,也反映氣候條件對于生物的影響。
5.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
A.《大自然的語言》是根據《科學大眾》1963年第1期的《一門豐產的科學——物候學》一文改寫的。
B.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注意了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同氣候的關系,據此安排農事。
C.人類有語言,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語言”。
D.榆葉梅是落葉灌木或者小喬木,花粉紅色,核果球形,紅色。可供觀賞。
6.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竺可楨(1890—1974),中國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浙江上虞人民。
B.在菲律賓舉行的第27屆男籃亞錦賽小組賽中,中國隊以19分的劣勢敗給西亞勁旅伊朗隊,這是38年來破天荒的頭一回。
C.“新華頻媒”是集報紙、廣播、網絡、手機等媒體優勢于一體的全新傳播平臺,與一般商業大屏有所不同,它建成后,每天會向市民提供準確、及時、權威的資訊。
D.像《中國好聲音》這類“零門檻”的節目,讓擁有音樂夢想的任何一個普通人,都可以一展歌喉享受舞臺,也讓我們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關鍵在于相信夢想勇于追求,敢于創造奇跡。
7.填空。
(1)“___________,山寺桃花始盛開。
,不知轉入此中來。”出自唐朝詩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這首詩說明了___________的知識。
(2)你知道哪些有關物候的農諺,請抄寫幾則。(至少兩則)
【能力提升】
閱讀課文中“首先是緯度……夏天就到了”一段,回答下列問題。
8.這段話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9.請用一句話概括這段文字的主要內容。
閱讀下面的選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為什么我國特別是北方春來如此之速?
施肩吾在上詩中接著說,“天公不語能運為,驅譴羲和染新綠”;白居易在《溪中早春》中說,“潛知陽和功,一日不虛擲”;宋歐陽修的《啼鳥》前兩句說,“窮山候(節氣)至陽氣生,百物如與時節爭”。詩中“羲和”“陽氣”“陽和”,都是指春季陽光熱量迅速增強,一到節令,植物欣欣向榮,發芽,長葉,開花……一天一個樣,什么力量也擋不住。生命力之頑強,令人驚嘆。
所以,實際上,北方春來速(物候變化迅速)的原因,正是因為溫帶本是地球上春季氣溫上升最快的緯度,而我國又是溫帶同緯度上春季升溫最快的國家。因為西伯利亞頻頻南下的冷空氣使我國成為同緯度上冬季最冷,而大陸性氣候又使我國夏季成為同緯度上較熱的國家,冬冷而夏熱,春季升溫自然就特快。按照我國氣象部門現行標準,只要5天平均氣溫上升到10℃以上,春天就“咣當一聲”來了。
10.選文第二段引用大量詩句有何作用?
11.“詩中‘羲和’‘陽氣’‘陽和’,都是指春季陽光熱量迅速增強,一到節令,植物欣欣向榮,發芽,長葉,開花……”這句話運用了 的說明方法。
12.請用文中的話概括我國特別是北方春來如此之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