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學不是只有申請學校,然后去讀書那么簡單,衣食住行同樣需要考慮,而這些都離不開錢。畢竟,父母想要給遠隔重洋的孩子緊急匯去一筆錢,可不是在國內的異地轉賬那么簡單,而攜帶現金出境,政府對其數量又有嚴格限制。
事實上,留學生在出國之前就要開始做這些金融準備工作,現在銀行也開始為留學生提供“一站式”的留學生金融服務,這當中包括了前期申請學校的“簽發外幣銀行匯票”、 “境外電匯”,到取得簽證前的“出國留學保函”、“開具銀行存款證明”,再到簽證后的“個人購匯、外幣兌換”、“簽發外匯攜帶證”、“境外電匯”等服務,最后到在國外學習和生活期間的消費、開支和旅游等金融服務以及回國后的結匯需求等。
如果你能事先了解銀行在這方面的各項服務和流程、特點,通過銀行為孩子提前做好海外生活的資金準備,孩子出國后的消費就會既安全又方便。
資信證明,外資行優于中資行
理由:
外資行在海外的知名度和信用度都更高,出具的資信證明有中英文兩個版本;中資銀行出具的資信證明需留學生自行翻譯成英文。
對于拿到留學通知書的學生和家長來說,在辦理出國手續的過程中,首先要準備的是留學生的資信證明——各國的使館簽證處都會要求申請人提供資金證明,以保證留學生有能力完成其在海外的學業。
一般情況下,留學生需要提供半年至一年的存款證明,有的國家也會要求提供半年以內的資金流水證明,各家銀行都會出具這些證明資料。
事實上,不同的國家對留學生的資信要求不同,如澳大利亞要求留學生有留學貸款,而有的國家則要求留學生有留學保證金,還有的國家則要求留學生一次性將學費、保證金存入指定銀行,這些都是需要留學生事先了解清楚的。
渣打銀行個人銀行零售銀行業務董事總經理黃爽介紹了一個小竅門:“一方面,信用良好的外資銀行開具的銀行證明,要優于中資行開具的資信證明;另一方面,外資銀行會直接出具中英文雙語證明材料,而中資銀行只出具中文證明材料,留學生和家長還需要自行翻譯。另外,渣打銀行與美國、加拿大等熱門留學國家使館合作較多,知道不同國家的具體要求,出具的資信證明會符合使館的規定。”其實,規模較大的銀行都會與不同國家的使館有合作關系。
東北某三線城市學生小馬,在辦理資信證明時,只圖方便,隨意地在自己家附近的地方農村商業銀行辦理了存款證明,結果遭到拒簽,移民局給出的理由是“在中國對外公布的銀行目錄中沒有查閱到”。所以,在辦理資信證明時,留學生要盡量選擇外資行或者是規模較大的銀行,它們出具的證明更有說服力。
在國內辦信用卡,可提前積累信用
理由:
到了海外再辦理信用卡,手續煩瑣,而最難的是需要具有穩定工作或良好的信用記錄。而在國內提供“遠程開戶業務”的海外銀行辦理,可以通過特色服務省去這些麻煩。
大多數留學生到了國外后,才會想要去銀行辦理一張信用卡。但留學生在國外開立銀行戶頭并不容易,需要提交包括移民局的登記、住址證明、學生證明等很多手續。此外,海外銀行一般都要求信用卡開戶申請人具有穩定的工作以及良好的信用記錄,但是留學生在當地沒有信用記錄,因此申請信用卡會變得很難。
“曾有一個學生,出國之前沒有支付全額學費,僅攜帶了每張面值為100元的旅行支票,但是使用旅行支票需要簽字后生效,而每年的學費在2萬美元左右,結果這位留學生為了支付第一學期的學費,需要簽200次名字。”黃爽為我們舉了個例子。
事實上,這樣的情況可以避免。目前,一些海外銀行在中國開展了遠程開戶業務,你可以通過這些銀行在國內提前辦理當地的信用卡,他們可以提供特色服務,例如經過銀行初審合格后派發的學生信用卡。“留學生在簽證材料準備妥當后,在出國之前,可以提前在目的地國家開設銀行賬戶,辦理當地的銀行卡,留學生在出境之前,就可以把資金直接存入賬戶中。”黃爽支招。
很多銀行目前都提供這種“境外銀行賬戶預開”的金融服務,一般都是在銀行自己的海外分支機構或者是有合伙關系的銀行開設。留學生需到銀行遞交申請資料,銀行傳遞給境外分支機構或者是合伙銀行,對方網點審批通過后,留學生就可以將出國后的學費和生活費提前轉入賬戶了。此時賬戶還沒有正式啟用,留學生抵達留學地后,要去銀行辦理賬戶激活手續,銀行才會給留學生銀行卡、支票簿。銀行卡可以非常便利地滿足學生的日常使用所需,而相對大額的支付則可以使用支票。
如果你所去的海外銀行沒有提供此項服務,那么也有一些辦法,如“學生出國之前,家人可以在其他海外銀行提前開立的賬戶里存入一些外幣做理財產品投資。這樣,學生抵達留學目的地后,相應的賬戶里已有一些交易記錄,可以為留學生在海外辦理信用卡積累一定的信用記錄”,黃爽介紹。
遠程境外開戶,選當地營業網點最多的銀行
理由:
在很多國家,銀行網點和ATM機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么普及,使用在本地具有規模優勢的銀行的銀行卡會便捷很多。
“現在很多國內銀行都有自己的境外合作銀行,留學生在選擇境外開戶行時,相比較全球都有分支機構的大銀行來說,選擇在當地擁有規模優勢的銀行通常會更便利,如英國的巴克萊銀行、澳洲的聯邦銀行、美國的華美銀行及加拿大道明信托銀行,都在其所在國擁有眾多營業網點。”黃爽介紹。
大多數銀行會選擇在海外與當地銀行合作,那些前往海外中小城市留學的學生,選擇這些在本地擁有較多分行的本地行會更便利。“在很多國家,銀行網點和ATM機并不是那么普及的,因此使用本地大型銀行的銀行卡會便捷很多。此外,選擇銀行的時候,要注意是否有中文客服,這個很重要。”黃爽告訴記者。
如果未選擇開立海外賬戶,家長也可在孩子留學之前辦理VISA或者MASTER國際信用卡,但使用此類信用卡提取現金的時候,手續費較高,一般為提取額的2%~2.5%。
在辦理信用卡時,要注意選擇使用留學目的地國家貨幣的信用卡,這樣才會最劃算,因為在支付的時候不需要手續費,如果你在英國使用美元結算的國際信用卡,會被收取一定的手續費。一般情況下,國際信用卡以美元結算為主,因此在辦理前一定要問清楚。
很多銀行派發的信用卡,都可以辦理家庭賬戶,有主副卡形式供選擇,這樣,國外的留學生和國內的家長共同擁有一個賬戶,父母對孩子的資金使用情況可以“遠程遙控”。
外資行的網點在全球分布較多,對于那些可以在外資行開設貴賓理財賬戶的留學生家長來說,可以留意一下,有些外資行是可以享受免費轉賬服務的,不同銀行,具體數額和免費次數有所不同。
購匯,
至少提前一年半
理由:
我國政府規定的一年購匯額度遠遠滿足不了留學生在海外的生活、學習所需,因此需要至少提前一年半開始購匯并投資相應的理財產品,以降低匯率波動可能造成的損失。
當出國的準備工作做好后,留學生要準備的就是在出國之前,兌換一定數額的外幣,事實上在出國之前才開始關注外幣的匯率波動并不劃算,至少應提前一年半開始關注匯率漲跌,及早做準備才更靠譜。
我國的外匯管制政策要求,每人每年購匯額度為5萬美元,而留學生在國外的學費和生活費用通常每年在6萬美元到10萬美元,因此一年的購匯額度遠遠滿足不了留學生在海外的生活、學習所需。
普通留學生家庭至少應提前一年就開始半分批建倉,在每個月的固定時間定額購入外匯,這樣可以攤低成本,降低匯率波動風險。此外,為防止在此期間人民幣可能升值造成的財富上的損失,留學生家庭可以選擇固定收益類的外幣理財產品,以降低損失。
有的學生會選擇把留學期間所需的錢一次性都轉移到國外,這并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從目前的外匯匯率走勢來看,匯率互換時,很可能會損失掉一大筆錢。
以人民幣兌換美元為例,2012年12月30日為6.2344人民幣兌換1美元,假設出國留學3年的學生需要20萬美元的學費和生活費,需要人民幣124.68萬元,如果按半年后的匯率兌換,則只需要人民幣122.578萬元,半年時間就損失2萬元。
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方式給孩子錢
理由:
不同的國際匯款方式,有各自的優缺點,最適合當時情況的,才是最好的。
留學生剛到國外時,身上一般會攜帶第一年的學費和生活費用,而隨后的幾年,父母也會分批次把學費和生活費等大額的資金轉給學生,用哪些方式進行國際轉賬更劃算?其實這要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
一般情況下,國際匯款方式主要有傳統電匯、票匯、國際旅行支票、國際信用卡以及關聯賬戶等方式。
● 電匯
在國外有銀行賬戶的留學生,使用電匯的方式較多,優點是時間短,一般3個工作日就能到賬,匯款過程也比較安全。缺點是費用略高,通常包括電報費和手續費,但是會限定最高額度,一般情況下,費用在150~400元。
● 票匯
對于那些在國外沒有銀行賬戶的留學生來說,使用票匯的方式較多,票匯是銀行給匯款人開出匯票,然后本人攜帶匯票出國,或者采取郵寄的方式把匯票寄往國外。票匯的優點是費用相對較低,不收電報費,但其他收費項目和標準與電匯相同。缺點是時間長,曾有一位留學生,在出國之前就通過郵寄的方式把匯票寄往國外,但是目的地城市工人罷工,當地郵寄系統癱瘓了半個月,導致匯票延遲。
● 旅行支票
在國外,使用旅行支票也非常普遍,旅行支票具有現金和匯票的特點,有固定的面值。優點是使用時間和地點沒有限制,缺點是收費較高,一般為面值的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