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率市場化這個看似宏觀的問題已經開始悄無聲息地影響著我們的投資。可以預見,隨著貸款利率限制取消和未來有可能出現的存款利率放開,銀行間的競爭將日趨激烈。為了生存下去,獲取強有力的資金支持是城商行夢寐以求的。上市無疑是這些銀行做大做強的最佳選擇。
但上市之路并非坦途。遲遲未開的IPO讓許多城商行望眼欲穿,而即使能夠上市,能否在如此熊的市場中融到錢也值得懷疑。對于城商行而言,上市與否將決定其未來發展,對于投資者來說,上市也將決定著銀行股未來的投資價值。可以肯的是,IPO始終會開放,城商行也將成為上市公司中的主力。透過剖析目前部分城商行的發展,投資者可以提前判斷出其投資價值。
城商行具備
投資價值
招商銀行285億元的天價融資讓銀行股再次處于輿論的風口浪尖。毋庸置疑,銀行股已經成為了A股的“抽血機”,股市能否上漲與銀行股的表現息息相關。
用“悲觀”來形容銀行股的投資機會并不為過。在貸款利率限制調整后,即使業余的股票投資者也會對銀行股“看空”。市場估值是對這種悲觀情緒的最好反映:當前銀行股平均PB僅0.85倍,遠遠低于前幾年水平。利率市場化、貸款質量下行、影子銀行治理等,都已經在歷史新低的估值中得到充分體現。
國有大行中除工商銀行外,交通銀行、中國銀行股價已明顯低于凈資產,建設銀行、農業銀行股價已接近凈資產。股份制銀行中,除民生銀行、招商銀行外,光大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等已經全部跌破凈資產。城商行中,僅寧波銀行股價略好。
新時代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馮文鎖認為,投資者對銀行業未來持續增長的擔憂是目前銀行股普遍破凈的主要原因。“地方融資平臺貸款問題與利率自由化問題使得這種擔憂短時間內難以消除,投資者對于銀行股的投資相當謹慎。”
但資本市場中一向講求硬幣的兩面性。多位基金經理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銀行股的風險無疑已經得到了充分釋放,相比于創業板而言擁有更好的“安全邊際”,只是缺乏消息面或政策面的利好。
另外,風格切換使得銀行股成為潛在的配置選擇。前期創業板、醫藥、汽車、日常消費等各大板塊都已經有過不錯的漲幅,相比之下銀行指數比年初下跌了6%左右,僅好于煤炭、有色等強周期品種。
東方證券分析師金麟在其報告中指出,下一階段對于A股的風格切換來說,超跌且流動性良好的銀行板塊將是上佳之選。目前機構投資者在銀行股上的配置比例已經跌至歷史低點附近(低于5%),選擇銀行股作為下一個發力點將無須承擔機構的賣壓。
在這樣的背景下,市場是否注入城商行這樣的“新鮮血液”引人關注。馮文鎖認為,當前A股市場處于弱市格局,城商行上市必定會對市場造成較大沖擊。當然,城商行的上市取決于經濟形勢和監管層的政策指引。
政策傾斜、金融脫媒以及利率市場化的推進,貸款溢價優勢的小微信貸市場成為商業銀行香餑餑,在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中,一些銀行在小微金融業務上起步較早,著力甚多。而憑借網點以及信貸資源優勢,國有大行的攻勢會更為兇猛。大中型銀行對小微業務的進軍,讓布局更早的城商行壓力倍增。
從另一方面來看,在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貸款利率有進一步下降趨勢,侵蝕客戶對銀行的整體綜合收益,必將使銀行服務大型企業客戶的意愿下降,倒逼其轉向中小微企業客戶和個人客戶,轉型時期銀行業個股分化將會加劇。在信貸定價上具備優勢、且小企業、零售業務較為成熟的銀行,有望在未來的行業格局中取得良好的市場地位。對于投資者而言,一旦IPO重啟,城商行將會成為上市主力。由于目前整體銀行業估值較低,一些凈資產收益率和總資產收益率較好的城商行將具備較好的投資價值。
誰會成為
“幸運兒”
杭州銀行: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論上市準備程度,杭州銀行無疑最為充分。2007年,杭州銀行就開始了上市申報。為了解決城商行股權不清晰的問題,2008年杭州銀行將2559.32萬股以每股9.7元受讓給幾大股東,這其中包含職工股2424.52萬股。杭州銀行的職工因此獲利超過了1億元,在股權受讓后,杭州銀行職工持股總量縮減到1.5億股,占總股本的11.75%。
作為輻射民間金融發達的浙江地區的城商行,杭州銀行很自然地將業務重心放在了小微企業上。其2012年年報顯示,杭州銀行小微貸款余額達到了562億,占全行貸款余額的37.20%,異地分行小微貸款業務更是迅猛發展,新增的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占全行新增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的78%。為了擴張其小微業務,杭州銀行可謂下足功夫。針對不同融資需求的“快速貸”、“小微貸”、“循環貸”等產品應運而生,這也給公司業績貢獻頗多。
2012年,杭州銀行凈利潤35.58億,增幅32.19%,資產規模3249.84億,存款新增386.44億,年增長率達21.23%。而從2007年開始,杭州銀行先后在舟山、上海、北京、深圳等地開設了9家異地分行,初步完成了浙江省內、長三角地區及國內主要經濟中心城市的布局。
這樣的迅猛發展使得杭州銀行對于上市渴求更加強烈,賴以生存的小微業務必須以強有力的資金為支撐,伴隨著利率市場化放開,民間金融發達的浙江地區勢必將興起新興的融資平臺與杭州銀行競爭。而大型銀行迫于壓力,也勢必會將觸角伸向杭州銀行的輻射范圍。
這種壓力在此前已經開始顯現,比如民生銀行做小微企業商貸通,開始時以2000萬元為門檻,杭州銀行門檻為500萬元,之后民生降低門檻到500萬元,杭州銀行就被逼迫降低到200萬元,現在民生也開始做200萬的貸款,杭州銀行就只能做到100萬元以下。
對于杭州銀行來說,上市不是一種選擇而是繼續存活下去的唯一辦法。不過如果能夠上市,杭州銀行較好的地理位置覆蓋以及不錯的資產收益率有可能使其成為A股不錯的投資標的。
上海銀行:資本壓力顯現,上市步伐加快
作為昔日同一起跑線的對手,北京銀行、寧波銀行、南京銀行因為上市而快速擴張,相比于上市前的水平,三家銀行的資產規模超過了20%。上海銀行則依然停留在10%的水平內,上市所帶來的差異化可見一斑。
截至2012年末,上海銀行總資產規模為8154.67億元,較年初增長24.42%。該行當年實現凈利潤75億元,較2011年同比增長29.18%,不良貸款余額32.64億元,不良貸款率0.84%,分別較2011年末降低0.15億元和0.14個百分點。
從財報上來看,上海銀行即使沒有上市,發展速度也已經不錯。但值得關注的是,這樣快速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本支撐。而困擾上海銀行上市的首要障礙就是資本充足率。根據銀監會的資本管理新規,非系統重要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和核心資本充足率分別不得低于10.5%和8.5%,并應在2018年底前達標。
截至2012年末,上海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分別已達9.23%和13.17%。
顯而易見,上海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并不寬裕。根據上海銀行自己報告推算,未來三年的資本需求為590億元,其中內部積累240億元,如果再能融資350億元,則可以解決目前問題。
上市成為解決這筆融資關鍵,但這一次A股不再是唯一。上海銀行已經開始“兩條腿”走路。由于IPO暫停不確定性,H股成為上海銀行新的選擇。如果H股能夠上市成功,上海銀行計劃將至少可以融資180億元。
如果IPO開啟,上海銀行首選仍將是A股。盡管目前市場環境不佳,但上海銀行內部依然希望可以融資180億元。而如果上市不能在2013年完成,上海銀行的股東們可能會啟動新一輪定向增資擴股達到監管要求。對于投資者而言,上海銀行如果上市,其成長性不會亞于先前的三家上市城商行。
重慶銀行:曲線救國 特征明顯
苦苦等6年無果,重慶銀行最終選擇了曲線救國,前往香港上市。此前,重慶銀行已經遞交了H上市材料,相比于上海銀行的拿不定主意,重慶銀行似乎已經將香港作為上市地首選。
重慶銀行能夠領先遞交H股上市申請并不偶然。同門師兄重慶農村商業銀行已經在香港上市,為“老大哥”探了探路。另外,重慶銀行第二大股東大新銀行是香港銀行,大新銀行的控股公司為在香港上市的大新金融集團,選擇區香港上市,大新銀行的助力自然不會少。
重慶銀行2012年年報顯示,其資產總額達1561億,同比增長22.6%,凈利潤19.25億,增長29.32%。年末資本充足率為12.63%,較上一年增加0.57個百分點;核心資本充足率為9.39%,同比增加0.13個百分點。
對比其他城商行,重慶銀行的業績報表相當不錯。不過和其他城商行市依靠小微業務不同,重慶銀行的業務頗具區域性特征,對公業務占據了多數。和江浙地區的銀行不同,重慶本地民營企業并不多,國企尤其是重工類企業占據了多數,而對公業務同樣可以給銀行帶來相當不錯的收益。在重慶銀行的發展策略中,也是以立足重慶本地國企,進而覆蓋西南地區為目標。
從投資者角度來看,重慶銀行如果能夠在H股上市,其所蘊含的西南金融地區頭龍的投資價值或將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