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個屬于創新的時代。當財富管理行業混業經營格局漸趨形成之時,基金、保險、銀行理財、信托、陽光私募、劵商集合理財等子行業競相扮演著棋盤上的王、后、象、車、馬、兵,要想突圍需要先人而動,創新看似是一條捷徑。
公募基金行業早已嘗到了“創新”的甜頭。在新基金發行徹底放開之后,僅靠管理費吃飯的基金公司前景暗淡,新發基金難以募到理想的首募份額,加之這兩年來幾只創新基金相繼吸引老百姓的成功案例,人們在無從下手選擇時不由自主地被創新所吸引。
“窮則思變”,基金行業為沖破窘境而尋求的創新也代表了其他幾類子行業。為了生存、為了更好地活著,選擇不走尋常路是無奈中的必然。2012年,上述各子行業創新潮風起云涌,不僅重頭的子行業銀行理財和保險紛紛推出創新型產品來博眼球,甚至是過去屬于小眾產品的券商集合理財領域都創新連連,出現了四大創新:現金管理產品、分級型集合理財產品、信托型劵商集合理財產品和銀行化劵商集合理財產品。
“亂花漸欲迷人眼”,但換一個角度思考,創新的東西一定是我們普通老百姓所需要的嗎?身處這個時代,我們究竟需要怎樣的創新呢?或許您可以一言以蔽之,能夠賺到錢的創新產品就是好創新,但實踐中我們如何能預知創新的前途與命運呢?
本期我們的封面文章將視角對準了創新,多位記者將從自己熟悉的領域下手,為您解讀發生在其領域內的創新,帶您分辨哪些屬于有益的創新,而哪些創新或許應該加以回避,唯愿您在讀過這組報道后,將“理財需要怎樣的創新”這一問題的答案了熟于心。